碧泉书院:千年湖湘学之源
湖南省湘潭县西南方向,有座秀美山川名为“隐山”,崇山峻岭之间奇峰罗列、祥云环绕,登高一望,锦绣河山尽收眼底。隐山中有一池甘洌澄澈之泉,泉水碧波荡漾、灵光奕奕,名为“碧泉潭”。宋建炎三年(1129年)冬,著名理学家胡安国与其子胡宏为了躲避战乱,举家搬迁,从福建来到此地,创办书院。书院最初名为“碧泉书堂”,胡安国去世后,胡宏将其修缮扩建,更名为“碧泉书院”。碧泉书院是湖南最古老的书院之一,是历史上研究和传授湖湘学的第一所学术基地。
碧泉书院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湖湘学传人,如张栻、胡宪(朱熹之师)、彪居正(岳麓书院山长)等人皆在此求学问道。他们将碧泉书院重视经世致用、安邦治国的治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发扬光大,湖湘学自此开始盛行。
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胡宏去世后,书院学子纷纷北迁至长沙岳麓书院和县城县学,还有一部分去了城南书院。张栻曾用“书堂何寂寂,草树亦芊芊”来形容当时的碧泉书院。但作为千年湖湘学的发祥地,书院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是显著的,2018年,湘潭大学宣布重建碧泉书院,一代著名书院迎来重生。
(一)
绍兴年间,家国动荡的时局使得许多学者试图寻觅静谧之处潜心讲学。胡氏父子辗转来到隐山这一僻静山林创办书院,在当地传为佳话。据记载,书院的建筑格局是以院门、明伦堂、讲堂、文昌楼为中轴,两厢角门、考棚等相对称的形式组成。书院景色宜人,泉水碧绿甘甜,令人舒心愉悦。
开舍结庐后,胡氏父子在书院广收门徒,潜心讲学。碧泉书院的讲学与当时官学大不一致。在形式上,书院允许学子独立治学,鼓励其登台授课,还可自由择师、问道,形成了包容开放的教学特色。胡宏认为:“道学须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然后力行,则不差耳!”这种重视思考和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为碧泉书院学子打下了坚实的治学基础。
由胡氏父子所著的《春秋传》和《知言》就是在碧泉书院所完成,分别为教学讲义和课堂语录。其中《春秋传》是以孔孟学问为根基,结合当时社会所著的治世通典,影响深远,成为元明两朝科举考试的经文定本。《知言》是湖湘学派经典之作,朱熹曾称:“湖湘学者崇尚胡子《知言》。”它标志着湖湘学派思想体系的成熟与定型。
在思想上,胡氏父子主张“尊王之义”的政治纲常,还有“华夷之辨”的爱国主义思想,强调“内圣外王、体用并重、知行合一”的修身治学之道,并对当时“徒掇拾章句,驰骛为文彩,藉之取富贵,缘饰以儒雅,汲汲计升沉”的八股学风进行了猛烈批判,认为这于国于民皆有害无益。这种强调做“有用”之学的教学目的就在于能教导出弘扬道统、经世致用的治国人才。
胡安国在书院期间,著书立言,颇受尊敬。他一生以圣人为目标,坚持“圣门之学,则以致知为始,穷理为要,知至理得,不昧本心,如日方中,万象毕见,则不疑其所行而内外合也。故自修身至于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矣”的为学宗旨,肯定良知是人之本心,认为儒家应以良知为起始,加以修养,由内圣开外王,最终实现“内外合也”的圣门之学。其治学理念极具现实价值,当时的学生无不为之感到敬佩。
(二)
胡宏在教学思路上,坚守胡安国“春秋大义”的家法,对内强调心性修养,对外倡导经世致用。在其著作《知言》中,他提出:“圣人之道,得其体,必得其用。”他认为治学就是为了通过对理学的思考和对心性的探寻,来为“治国平天下”的经世目的获取理论武器。这种强调做“有用”之学的治学态度自胡安国起,通过胡宏传到了张栻,并发扬光大成为湖湘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胡氏父子正义凛然,深明民族大义,推崇春秋大一统思想,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动人赞歌。
碧泉书院通过传授“实用之学”,吸引了一大批负有志气的湖湘学子汇聚于此,纷纷向胡氏父子探求学问,一时间“远邦朋至,近地风从”。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者有谭知礼、彪虎臣、乐洪、向浯、张栻和彪居正等。正是在这些为浩荡湖湘文化作出贡献的前贤们的精心耕耘下,为千年湖湘文化的兴盛点燃了文脉火种。
在碧泉书院求学后,诸如张栻、彪居正等碧泉书院传人去往岳麓书院授学讲课,并在岳麓书院将湖湘学开枝散叶,将碧泉书院身忧天下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求学方向,以及胸怀天下的治学气魄传承到了岳麓书院,继而弘扬到湖北、四川、广西、福建等地。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就曾指出:“窃惟方今学术源流之盛,未有出湖湘之右者。”
(三)
从碧泉书院发祥的“湖湘学”,是由朱熹及其弟子最早为它命名。《朱子语类》中常称胡氏父子、张栻学派为“湖湘学”“湖南学”。黄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沿袭了这一称谓,正式称之为“湖湘学派”。历经时代变迁,碧泉书院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之中,而湖湘学则在前贤的艰苦奋斗下薪火相传。
碧泉书院虽然在历史上兴旺了仅短短30年,却给湖湘文脉留下了宝贵的治学与为人之道。王船山“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文化浩叹令人心生敬佩,而湖湘学正是其重要的思想来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皆深受湖湘文脉影响,以经世致用、内圣外王之道治学处世。湖湘学中“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在毛泽东身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舍生取义救民族于危难,担当民族传承的使命,其中的湖湘精神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湖湘儿女,并继续散发着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