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薛旭东// 我的黄金岁月(上)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我的黄金岁月是在山西省灵石县富家滩镇汾西矿务局第二中学度过的。
1984年7月我在运城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了,正是踌躇满志的21岁芳华年龄,怀着对未来工作生活的美好憧憬被组织分配到了汾西矿务局第二中学从事教师工作。
我一进入富家滩就感到了风水宝地的一股瑞祥之气。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山沟,哗啦啦的汾河水从中间穿插而过,河上还架着一座水泥铺面的桥梁,河两岸的群山葱茏碧绿、起伏连绵、白云缭绕,东边山底是笔直的铁道,西边山脚是蜿蜒的公路。这里有成片的房屋和林立的商店,有火车站、电影院、照相馆和菜市场,有富家滩工贸公司、富家滩小学,有汾西矿务局职工学校、汾西矿务局煤炭化验室,还有一座汾西矿务局阶级斗争教育馆(日伪时期是埋葬伤亡矿工的“万人坑”),大小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是个热热闹闹的小城镇。这里曾是历史悠久、生产优质主焦煤的富家滩煤矿,是汾西矿务局的发祥地。汾西矿务局就是从富家滩煤矿发生、发展而来,汾西矿务局的历史就是从富家滩煤矿开始,现在遍布矿区的不少干部职工也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汾西矿务局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汾局二中”)位于汾河西面、富家滩镇西北的一片开阔地上。我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东西方向的四层浅蓝色大楼,中间有两根直立到顶的白色大柱支撑,两柱之间的上方“汾局二中”四个黑色大字十分醒目,两柱之间的下方是进入大楼的蓝色大门。这座教学大楼曾是1956年成立的汾西矿务局办公大楼,在五十年代可谓晋中地区最高最好的大楼之一,到了八十年代也颇为壮观。后来随着汾局二中的不断发展,在这座教学大楼的两边又各建起了一座南北方向的四层教学大楼,并与中间大楼用天桥连接,形成了一个品字型的建筑布局。
我到汾局二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尽心力出了一期黑板报。在老家初中时我就经常为学校出黑板报,所以自然娴熟。那天一吃过晚饭,我拿了两包粉笔、一把三角大尺和一些资料就来到了教学楼一层的宽阔厅道。那黑板位于厅道西面的墙壁上,站在长条凳子上,我用彩色粉笔先画出板报的大边框,再分出几个小专栏,专栏之间用艺术线条分界,然后用比较大的艺术字体标出每个专栏的题目,最后用白色粉笔工工整整地书写出每个栏目的具体内容。对于板报内容的书写,我注意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字体,并配以简单的插图,使板报整体上显得图文并茂、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引人注目,既有可读性,又有观赏性。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教务副校长陈耀忠目睹了我出黑板报的整个过程,他一直十分关注地站在黑板前,闪烁着鼓励赞许的目光,并不时微笑着指点我,使我感到很温暖,身上增添了不少力量。第二天早上,经过黑板前的师生都禁不住驻足观看,纷纷称赞这期板报出得好,学校领导也知晓了我这个新来年轻教师竟然有如此才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首先要钻研吃透教材、认真备写教案。为了白天能够胸有成竹地给学生讲好课,我几乎每天夜晚都在教学楼的办公室备课批作业,一般到24点才走回一里外的二线院单身教师宿舍休息,所以学校门房的崔大爷在前半夜总能看见我办公室亮着灯光,并最后一个熄灭。汾局二中的教师大部分是从汾西矿务局的南关矿学校、张家庄矿学校和原富家滩矿学校抽调而来,并且大多是老年教师,师资薄弱,特别是英语教师短缺。当时刚竞聘上任的校长席言中找我谈话,希望我能缓解学校的燃眉之急,暂时代理高三学生的英语教师。我虽然是主学汉语语言文学的,但因为在中文系里也学英语,而且我英语学得很好,每次英语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名,所以我便自信地答应了学校领导的要求。在暂代高三英语教师的三个月时间里,我独辟蹊径地把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比较讲授,使学生感觉很有收益!在这之后,我便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符合所学专业的语文教师,从高一年级开始,再到高二年级,最后到高三年级,循序渐进地把整个高中语文教材熟悉了一遍。
后
稷
文
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