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印象(15):周官桥,穿越三千年的古老“新城”

本文作者陈胜乔,首发【狐说天下】,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在湖南省形如人头的地图中,邵东县位居中央,而周官桥处于县域正中心。因为境内有新老衡宝公路通过,加之紧靠县城,所以周官桥自古是周边乡镇的人们去县城、衡阳的必经之地。

我的老家在简家陇镇皇帝岭山下,去县城必过周官桥,高中毕业前,我只去过一次县城,对周官桥没留下多少印象。后来由于在县城读补习高考,经常往返经过,对它渐渐熟悉。至今记得,从老家高桥街坐班车去补习学校,一路弯弯曲曲,车到棠下桥,经过瓷厂门口的陡坡往下进入衡宝公路,公路变宽变直,车辆猛增,路上一下子热闹起来。

周官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条街道位于田垄之中的坡地上,衡宝公路从中穿过,公路两旁是民房,右手边有一座供销社,前面有一个木材市场。

老衡宝公路穿过的周官桥街道

据邵东县政协郭竟成先生主编的《邵东地名故事》:“周官桥地以桥名。清咸丰年间,此地有个大财主,名叫周大洪,家财万贯,儿子在京城为官。咸丰十一年(1861),周大洪的儿子因故被罢了官,抄了家。回故居后,周家感恩乡亲不弃,捐资在周祝村的桐江河上修了座石拱桥。桥长20米,宽4米。桥头刻有对联:桥寿绵千古,神恩披万民。桥两边有'八仙过海’浮雕。人们为记恩周家善举,便称之为'周官桥’。从此桥名成了地名。”

笔者向周官桥街上一位赵姓老人求证此事,他表示,当地确实有一座由周大洪建造的“周官桥”,但建桥的时间不是咸丰年间,而是乾隆年间,并且那座桥不是今周官桥,而是在距今周官桥往上游120米处。“那儿左右为宽约1里的田垄,桐江流经此处形成大弯,周大洪于乾隆年间在弯曲处,架有两孔木架平板桥。清同治年间,桐江暴涨洪水,木桥被冲垮。同治四年(1866),当地首富李义廷出资,在下游120米处,复建三孔青石板桥。相传建桥前,有一朝官从老周官桥上走过,蹩了马足,朝官摔到桐江河里差点淹死。李义廷后来就在原址下游重建周官桥。这就是现在看到的周官桥。”

邵东母亲河桐江及周官桥

实地考察证明老人所说不假。在该桥左侧桐江上游处,有一码头,相传为清代的粜米码头,现为洗涤码头,呈方形,长宽各约一丈,码头旁边有一栋青砖瓦屋,当地人说是李义廷的故居。

关于周官桥的得名,邵阳市地方志专家尹敬中研究认为:“周官桥乡取名周官,疑为周代移民于此; 一说汉代一周姓官员捐资在桐江上建桥,遂名周官桥。1958年立周官桥公社,1984年撤社建乡。”按此说,周官桥得名是源于周朝官员或汉朝官员,已有两三千年历史。

专家认为周官桥得名源于“周官”,是有道理的。邵阳市三面环山,惟东部的邵东县为丘岗盆地,又有蒸水通湘江(1949年前,佘田桥尚能通船),因而成为古代中原人入邵、邵阳人走向外部世界的主要通道,而周官桥处在从佘田桥往邵东县城、邵阳市区的陆路通道上,又因为它境内有一条桐江(属邵水上游)沟通资水,水陆交通方便,所以成为古代中原人入邵的必经之地。紧靠周官桥的棠下桥,据说其得名就是因为西周召伯到此在甘棠树下布政(宝庆府志中有“西周召伯,甘棠布政”的记载)。虽然专家考证召伯布政其实发生在黄河以北区域,召伯不可能到过邵阳,但周朝官员到过邵东、邵阳是确凿无疑的。据考古资料,今邵东牛马司出土有商代文物两件,灵山寺乡发现战国时期的青铜剑、矛、戈等兵器20余件(青铜在当时是贵金属,非官员贵族不能有)。因此,周朝官员进入邵东、邵阳,在今周官桥境内修建一座桥,后人将之取名为“周官桥”,是说得通的。

此外,1985年邵东县进行古文物普查,在今周官桥乡建胜村“饬伦堂”及周边约1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该城址与汉代的昭阳侯城址相距8公里。1988年邵阳市文物工作队又实地考察,确认它为始建于汉代以前的古城遗址。并且在遗址内采集汉代绳纹板瓦、铭文瓦当以及汉代以前的绳纹陶片等文物。这是邵阳市迄今为止发现的境内最古老的古城遗址。

专家认为,周官桥古城址始建于何时,目前尚难定论,但基本上可以肯定,它很可能做过三国时期吴国新城县的县城。依据是《大明统一志》有云:“新城废县在府(宝庆)东九十里,吴置,晋并入邵阳”,而这座古城遗址恰在邵阳市东90里。

古城遗址上的“饬伦堂”及残存古城墙

深入了解周官桥,你会发现它有更多名胜古迹。

上面所述的建胜村“饬伦堂”(又称西门大屋),由赵逢玉建造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距今186年,是媲美杨桥荫家堂、简家陇承志堂的清代古建筑。该房屋系硬山顶砖木结构,三进七横,屋面筑封火墙,墙面有彩绘,正堂穿斗架制作精细,檀、木方、柱及穿梁,以及大门石坎、石墩、石柱础及天井四周条石均用料讲究,做工规整,木雕工艺更是精美绝伦。整座建筑除了大量使用马头墙、对称设计等中国传统元素,还采用了欧式圆弧设计元素,反映当时邵东已然西风东渐。

易经云: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山环水抱与藏风聚气是风水理论中的精髓概念。赵逢玉在修建“饬伦堂”时,应该对宅子的风水颇为讲究。它东靠城墙山,西对桐江河,南抵盘石岭,北临徐家山盘龙庙,三面环水,环境优美。从堂屋门口往外望,依次是池塘、田野、桐江河。当年饬伦堂落成时,想必主人会拈须远眺,看田野葱葱,碧水淙淙,怡然自得吧。

在周官桥乡羊塘村,有一座“伦家庄”,当地人称之为“将军府”。

“将军府”最初的主人确实是一位将军。据当地老人所言及族谱记载:清朝时周官桥有太学生赵代诚勇武过人,当时太平军起事反抗朝廷,曾国藩组建湘军团练镇压,赵代诚同许多老乡一样参加了湘军。在与太平军作战中,赵代诚凭勇武智慧立下不少战功,战争结束后做了将军,回乡建造了这座府邸,购置良田108石(“石”是行用于邵阳地区的土地计量单位,自古一直沿用到解放前。通常田一石相当于旧制十亩——编者注),娶了五房妻妾。赵将军还乐善好施,捐资修建学堂、庙宇、路桥若干,至今在周官桥还有遗迹,被传为佳话。

“将军府”整座宅子是典型的大四合院结构,白墙黑瓦。或许因为主人是军人出身,采用大量石料和粗木构建,凸显坚固硬朗的风格。宅子的墙面,距地面一米左右,皆是用条石、青砖所砌,既能承重,又可防水,门窗过梁,均采用青条石或是厚实的木方,屋柱为粗壮笔直的杂木。各种木雕、石刻点缀其间,雍容华贵。门前大坪及宅内厅堂,均铺设平整的青石板。

“将军府”的封火墙及门前石台阶

让人痛心的是,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将军府”曾经饱受摧残,赵氏后人散居各地,如今仅有一户村民居住于此。古老的“将军府”由于少人看管,年久失修,各种物件损坏流失严重,摇摇欲坠……

黄渡村的“胡家坝大屋”、三胜村的“三胜庙”等,也是当地著名古建筑,其中,胡家坝大屋有“上厅对下厅,黄斤十八斤”的传说,相传正堂祭祖用的大香炉采用黄金铸造(黄铜镀金),惜乎后来不知所踪。

除了名胜古迹众多,周官桥也有迷人的自然风光。

邵东县地处衡邵干旱走廊,境内丘冈纵横,山多田少,但周官桥却是一块难得有连绵平地的土地,邵东的母亲河桐江在境内经过拐了九道弯,形成“九曲桐江”美景。春暖花开,“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当地肖家冲村有一座“青龙岩”(青龙洞),相传是宋末元初千户指挥使萧应寿发现的,距今700余载。洞内曲直宽阔不一,有端坐莲台的石观音,还有石香炉、石桌、石鼓等。洞前小溪环流,潺潺有声,洞口有两株石檀树,树龄千年,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自古文人墨客来此揽胜抒怀,留下动人诗句。例如萧达文写过一首七律:

青龙岩洞胜桃源,景致清幽别有天。

石桌石灶生成似,藤榻藤椅自结悬。

两株石檀锁洞口,一川溪水绕门前。

风流雅士常隐此,炎凉忘怀不知年。

往事越千年。今日周官桥厚积薄发,绽放新姿。笔者近几年回乡探亲,每次经过周官桥,都能感受到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靠近县城的几个村纳入邵东县生态产业园协同发展,工业园内企业林立;老衡宝公路两旁昔日低矮的房屋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气的商铺、新房,古老的土地发生巨变。

今日周官桥的企业及休闲公园

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周官桥人也开始重视生态建设。例如利用位于联合村、衡宝公路旁废弃的采石场打造的“怡卉园”,根据采石场的地形地貌,将工矿废弃地变为景观林地,将低洼的矿坑改造成人工湖,成为远近闻名的4A级生态旅游胜地,每月接待游客上万人。

亦如全国其他先进乡镇,周官桥在发展中一度出现乱占土地、因征地引发矛盾、污染环境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也需要当事各方积极协商,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解决之道,根本在于发展。

周官桥,但愿能成为新城镇的鲜活样本。

作者鸣谢:写作此文得到邵东老乡赵学林指导,参考了赵诵读、胡仕林、萧玉亮、萧定甫等人对周官桥名胜古迹的记述文章,部分照片引用于网络,在此一并感谢原作者。

作者声明:写作此文是为推介家乡,因本人不是历史专业研究者,所引史料虽然皆有出处,但未必全部正确。欢迎专家勘误指正。

附:独立、理性,心存善良和敬畏,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引起共鸣,敬请大家留言并分享,以鼓励作者继续写作。

作者简介:陈胜乔,湖南邵东人。早年做过专业财经杂志记者、报纸主编。现在南粤某著名企业工作。2015年创立【狐说天下】公众号,冀望努力打工养家糊口之余,以绵薄之力推介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故事,不舍家乡,砥砺岁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