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天空,有一位老人的身影 | 剑钧
心灵的天空,有一位老人的身影
文 | 剑钧
柳萌先生在天津滨海新区采风时题字
那天,2017年8月26日,我坐在电脑旁,对着拟好的标题发愣,好半天也没敲下一个字,整整两个月,六十一个白天和黑夜,我脑海里,始终有一位老人的身影,他似乎并没有走远,甚至还有些若即若离。他的电话号码我仍然保留着,仿佛还能听到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剑钧啊,悠着点写,别累着。”他的微信我还时不时翻出来,最后那条微信就定格在5月11日晚20点13分。
那是柳萌老师去年第二次住院做手术的日子。之前几天,我的心一直在悬着,担心八旬老人的身子骨能否承受得了病魔的摧残。很想前去探望,又怕影响先生休息。试着拨了几次电话,不是关机就是无人接听,心里愈发不安起来。近几年,我习惯每周打一个问候先生的电话,先生对我的号码还是很熟悉的,可这次,莫非?我不敢再往下想,心也焦虑起来。犹豫再三,还是发了条微信:“柳萌老师,很惦念您的手术情况,谨以微信致以真诚的祝福,祝您早日康复,改日再拜访看望您。”
柳萌先生在家乡宁河那片土地
大约一小时后,我接到了先生的微信:“手术昨天做了,很成功,正在恢复体力,不必惦记,出院联系。”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心灵的天空也晴朗起来。在那个晴空之下,我仿佛回到十二年前,在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中心那棵百年老核桃树下,与先生结缘的情景。
那是2006年的7月,我去那里度假,一进院门就见到绿叶婆娑的大树下,坐着一位气度不凡的优雅老人。一连好几天,都见他坐在那里,与来自天南海北的作家聊天,唠家常。当得知他就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柳萌先生时,内心充满了敬仰之情。
先生听说我来自内蒙古,就笑着说,我在内蒙古生活了20年,还是半个老乡呢。他还将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悠着活》,签名送我。短短十几天里,我们每天都坐在老核桃树下聊天,谈文学,谈生活,谈内蒙古。他对内蒙古爱得如此之深,说起来滔滔不绝,动情处,会闪出晶莹的泪光。他多次谈起当年背着“右派”黑锅,“发配”到内蒙古,是敦厚的草原人给了他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力量。
他说,他青春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内蒙古度过的,是草原的博大胸怀,接纳了他,拥抱了他,让他几经绝望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阳光。多年过去了,先生就像身边那棵老核桃树,人虽暮年但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我是多么希望这棵大树永远枝繁叶茂啊!
2006年7月与柳萌先生在北戴河创作之家合影
柳萌老师的微信给了我最初的欣慰,但很快便被一个又一个不好的消息击破了。一连几天,我分别从甘铁生老师和班清河兄那里得到先生病情恶化的消息。先生这次住进306医院,是由于尿血,又止不住,可恶的癌细胞在无情地吞噬先生的躯体。我恍然明白,先生手术后的情况并不好,他那样说,只是不愿意让我为他担心啊!
那几天,我的心情极差,急于看到先生,便联系了《中国国门时报》的华静副总编,她也十分关心柳老的病情,我们相约一道去医院看望他。后来,华静打电话说,杜卫东和几位老师也要去看柳老,建议一道去,所以又拖了几天。先生的病情牵动了太多人的心,那些天,文朋老友聚到一起,都会谈起先生。每次,我都会默默祈祷,上天能行回天之力,让那颗青春不老的心依旧引导吾辈前行。
2004年柳萌先生与老友在人民大会堂相聚,右起柳萌、袁鹰、杜卫东、韩作荣
我想起,先生去年第一次住进306医院时,我去看望老人家,先生还谈笑风生,并信心十足地规划出院后要做的许多事。我心里清楚,柳萌老师一生虽磨难重重,但总是那样乐观,那样热爱生活,他为我散文集《我愿意用温柔对你,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写的序言,标题就是《青春作伴好还乡》,有曰:“相信不光青年人,就我这般老者,悠闲之余,泡上一杯清茶,懒散地坐在窗前,捧之偶读,在茶气袅袅,书香漫漫中与青春作伴,心绪也回归青年了。”
2012年与李林栋、陈先义兄一起同柳萌先生在滨海航母公园合影
现在回想起来,先生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可他不愿意将痛苦表现出来,他总是以微笑给人以希望。他历经常人不曾有过的磨难,但一句“悠着活”就将人生看了个透!
还记得去年四月间,我和班清河兄曾陪同柳萌老师最后一次回归故里宁河。行走中,我猛然发现先生是如此怀旧,每到一处都会驻足久久凝望。我们来到板桥中学大门口,在他亲笔题写的“板桥中学”几个大字前留下一张合影。如今翻出来,依旧可以看到那两道深情的目光。
与班清河兄陪先生在板桥中学题字前留念
柳萌老师重情在文学圈是出了名的,因而才有那么多知心好友。去年4月24日一大早,先生给我发来微信说:“剑钧你好!浙江汪浙成来京,他与张善明等相约今天中午来看我,你若有时间请过来,大家一起坐一坐。”汪浙成是我敬重的老作家,上世纪五十年代,曾与柳萌老师一样“发配”到内蒙古。当时, 柳萌老师刚刚出院,仍拖着病身预订了餐厅,并推着轮椅去款待诸多曾在内蒙古工作过的文学界朋友。
餐会后,我和汪浙成老师陪先生回家。又聊了一会儿,汪老师起身告辞。就在分别的那一刻,两位老友紧紧拥抱到一起,同是老泪纵横,呜咽中,执手相看泪眼,一切尽在不言中。我也潸然泪下,突然有了种不祥的预感。果然,没过几天,柳萌老师再次住进了医院,而且一住就再也没有回来。
与柳萌先生在一起:左起石英、华静、汪兆骞、甘铁生、乔悟义、李林栋、柳萌、剑钧、罗雪村、刘杉、毛艳琴
柳萌老师逝世前一个月的那个下午,杜卫东、华静、班清河和我四人相约来到306医院,车上几个人一路无言,越是临近病房,心绪越复杂。我脑海里恍然闪现出:自我2009年离开内蒙古,来到北京从事文学写作后,先生厚爱和教诲的一幕幕情景……
二十几天未见,柳萌老师苍老了许多,也虚弱了许多,虽然有些脱相了,但却无从看到先生丝毫痛苦的表情,他脸上大写着“坚强”二字。“卫东、剑钧、华静、小班。你们都来了。那么忙,天又热,还跑过来看我。”看我们进来,先生吃力地想把头抬起来,看得我很心酸。卫东兄上前一步拉住柳萌老师的手,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一屋子的人也都在想哭。柳萌老师在文学界帮助了无数人,也培养了无数人,但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却无能为力,这是最让人痛心的事情。此时此刻,我还能说什么?安慰的话,祝福的话,都变得苍白无力了。
柳萌先生与诸位师长参加《中国智能之城 》首发式
忘不了:我们几度天津滨海、宁河之行,有三次,柳萌老师是专程参加我的新书研讨会。先生作为声名卓著的老作家,总是以他的影响力,来扶持晚辈学生,这些都让我没齿难忘。
忘不了:我们一道结伴杭州,在中国作协杭州创作基地度过了美好而难忘的日子。我和于润琦兄嫂曾多次在凌晨时分跑到灵隐寺的山泉处,打来一桶桶甘冽的泉水,拎回住所,只为白天和柳萌老师以及同行的张健、李下、胡健、陈明燕、张善明、曾仲作、杨学武等师长好友坐在院里泡茶聊天。
2015年,我们在杭州创作基地与柳萌先生度过一段难忘日子
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白色的病房恍然格外刺眼。我记不清,我是怎么从病房走出来的,临别时,先生眼里的泪光,让我想起了之前,与汪浙成老师握别的泪花。可这次,先生当着众人没有呜咽,他在用痛苦的微笑和泪光与我们道别。他反复说:“你们都忙,不用再来看我了。”可我心里清楚,先生是渴望见到我们的,他只是不愿让我们看到他现在的样子。
走出病房,杜卫东兄眼含热泪,长叹一声,不敢相信时隔月余,柳萌老师怎么会病成这样!回家后,华静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表达了同样沉重的心情:“面对生命,珍惜但又无力,祈祷上苍保佑柳老……”是啊,我回来后的心情也很沉重,一想到那个场景,就很难过,柳萌老师,一生磨难,本应颐养天年,却遭此病魔折磨,痛哉,悲哉 !
2017年6月26日,柳萌先生离开了我们
柳萌老师最后的日子,牵动那么多人的心。6月25日晚,我接到了甘铁生老师的一条微信,谈到了先生的病情,说是连水都咽不下去了,开始了重度昏迷。我急忙给甘老师去了电话,想最后去看老人家一眼。甘老师说,卫东兄也表达了同样的愿望,要赶回北京。那一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想到这些日子,先生一直以特有的刚毅在与病魔抗争,上次,守护的保姆告诉我,柳老很坚强,癌细胞已经侵入骨髓,身上插满了管子,却从不见他呻吟一声。我顿感欲哭无泪。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最后看上先生一眼。
谁想,次日清晨便接到柳萌老师逝世的噩耗。6月26日凌晨,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走了,一位重情重义的老人走了,一位博学多才的老人走了,一位刚正不阿的老人走了……这是为什么?老天太不公了!
当日上午,杜卫东兄给我发了一条带着哽咽抽泣的语音微信:“剑钧啊,剑钧,老柳扔下咱们走了,没最后看上他一眼,我心里难受啊……”这话听得我心都碎了,眼泪也止不住流下来。
柳萌先生追悼会
几天以后的6月30日,在八宝山我看到许多文学界名人,作家学者赶来为先生送别,那一朵朵晶莹的小白花,就是一片片思念之情。当时人很多,我与人民日报社的文学编辑、画家罗雪村见面只寒喧了几句,不想次日他发来微信:“剑钧,昨天看到你,虽没有说上几句话,但感受到了你内心的伤痛。过去,这些年长我们的老人在,我们还会觉得年轻,还能听到他们的很多故事……以后就剩我们了,多联系。”
我不禁想起诗人臧克家的一句名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参加柳萌先生追悼会现场
那些天,在报刊和微信朋友圈,我看到了许多师长文友的悼念文章,有周明、查干、甘铁生、李林栋、红孩、班清河,华静、杨学武等等。他们的文章情深意切,将先生的人格魅力跃然纸上,而我却迟迟没能动笔,非不想写,而是心绪静不下来,直到先生离开两个月后,我才意识到要写写恩师了。先生有句名言“悠着活”。出自他的书名,也成了许多人的座右铭。
我那次在北戴河结识的作家乔忠延,也曾得到过那本赠书,他读后,如此评价柳萌先生:“他俯瞰尘寰、咀嚼阅历,将苦难炼制成了难得的甘露,如同寒夜凝成的露珠,谁承接了它,谁就会受到滋养。”我品味后顿悟:我就是承接那颗露珠的秧苗,如今那颗露珠仍晶莹闪烁,已经润入了我的心田!
看这张照片,依稀想起柳萌先生的音容笑貌
剑钧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曾入选新浪阅读超强人气榜作家,《今日头条》《天天快报》《腾讯新闻》专栏作者
本名刘建军。迄今结集出版长篇小说《古宅》《爱情 距离》等7部,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智能之城》等4部,长篇情感散文《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等2部,散文(诗)集《窗内窗外》《寻梦塞纳河》等5部,累计480万字。现有12部实体书和电子书正在亚马逊、当当网、京东销售,并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文在线等媒体平台上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