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脉度17

黄帝曰:愿闻脉度。歧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榖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脉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也?歧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歧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歧伯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

译文:

黄帝说:我想知道经脉的长度。

岐伯回答说:两手的六条阳经,从手至头,每条脉长五尺,五六共三丈。两手的六条阴经,从手至胸,每条脉长三尺五寸,三六共是一丈八尺,五六得三尺,共计二丈一尺。两足的六条阳经,从足至头,每条脉长八尺,六八合四丈八尺。两足的六条阴经,从足至胸,每条经脉长六尺五寸,六六得三丈六尺,五六得三尺,共计三丈九尺。左右两蹻脉,从足至目,各长七尺五寸,二七得一丈四尺,二五得一尺,共计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得八尺,二五得一尺,共计九尺。以上这些经脉,总长一十六丈二尺,这就是脉气流行的较大的经隧。

经脉循行在机体的里面,从经脉分支而横行的是络脉,络脉别出散行的是孙络。孙络盛满而有淤血的,应当赶快治疗,邪气盛的,可用泻法,正气虚的,应该饮服汤药进行调补。五脏的精气,常从体内经历于面部而上通于七窍。肺气通于鼻,肺气和调,鼻子就能辨别香臭。心气通于舌,心气和调,舌头就能辨别五味。肝气通于眼,肝气和调,眼就能辨别五色。脾气通于口,脾气和调,口就能辨别五谷之香。肾气通于耳,肾气和调,耳朵就能听清五音。如果五脏不和,七窍就会不通;六腑不和,气血就会留滞而结为痈肿。所以邪气在腑,属阳的经脉就不和;阳脉不和,气就会留滞;气滞,阳脉就会偏盛。邪气在五脏,属阴的经脉就会不利;阴脉不利,气就会留滞;气滞,阴脉就会偏盛。阴气太盛,使阳气不能运行,这叫做关。阳气太盛,使阴气不能运行,这叫做格。阴阳都盛,不能相互营运,这叫做关格。关格的人活不到应有的年纪就要早死。

黄帝问:蹻脉从哪里起到哪里止,是借助哪条经脉之气而使它运行的呢?

岐伯回答说:阴蹻脉是足少阴肾经的别脉,起始于然骨后的照海穴处,上行内踝的上方,直向上行,沿着阴股内侧入阴器,再上行于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的前方,入颧骨部,连于眼内角,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会合而上行。阴蹻和阳蹻二气相接,并行环绕于目,阴盛则目泪濡湿,阳盛则目不能闭合。

黄帝问:阴脉之气独行于五脏,而不运行于六腑,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回答说:脉气的运行是没有停息的,就象水的流动、日月的运行一样,永不休止。所以阴脉运行于五脏,阳脉运行于六腑,如环无端、终而复始地运行着。其流溢的脉气,在内灌溉五脏六腑,在外则濡润肌表皮肤。

黄帝问:蹻脉有阴有阳,究竟哪条蹻脉相当于以前所说的一丈五尺的数值呢?

岐伯回答说:男子的数值,是指阳蹻,女子的数值,是指阴蹻,相当于脉度总数之内的,称为经,不包括在内的,称为络。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98:解读《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论》

    自我康疗98:解读<黄帝内经·灵枢·脉度论> 天地过客,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身后功名,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的灵魂轻重,绝不能用金钱货币衡量.曾经创造过多少精神财富,这才是人生价值 ...

  • 《脏腑盛衰与七窍及及全身症状表现》

    ​题目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体五脏精气的盛衰与七窍的关系:第二,人体五脏六腑病变所导致的不同症状表现. 关于人体五脏精气的盛衰与七窍的关系,经文记载道:"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 ...

  • 足太阴阳明

    <太阴阳明论> 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 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本篇从 经脉联系.生理功能. 受邪及发病特点等方面 广泛地讨论了 脾与胃的关系 故篇名即为 "太阴阳明论" 作品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脉度第十七

    黄帝内经·灵枢·营气第十六 篇名与要点 营气,是水谷化生营运于脉中的精微物质.本篇系统地论述了它的来源.性质和运行的规律,因此篇名"营气". 原文与译文 (原文)黄帝曰,营气之道, ...

  • 《灵枢经》校译二则

    编者按:<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最早的中医基础理论专著.<素问>.<灵枢经>各八十一篇,其书成书年代久远,文意艰深,加之历代翻刻而有脱讹,难为今人所 ...

  • 五脏与七窍的关系《灵枢•脉度》记载“五脏...

    五脏与七窍的关系 <灵枢·脉度>记载"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 这里指出了五脏与 ...

  • 17脉度

    ​黄帝曰:愿闻脉度. 岐伯答曰: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 ...

  • 祝玄冲:祝华英道长神奇的十二经脉灵枢脉法·365医学网

    祝华英道长神奇的十二经脉灵枢脉法 作者:祝玄冲[1]  单位:武当玄武派十四代道医传人[1] 祝道长少年时即发愤学医并修持全真内丹功法,在练功中达到胎息境界而发现并体证了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玄妙的运 ...

  • 王云霄中西汇通辩证脉学17课-柴胡桂枝干姜汤口渴便溏肝气不舒

    王云霄中西汇通辩证脉学17课-柴胡桂枝干姜汤口渴便溏肝气不舒 [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柴胡.桂枝.干姜.栝楼根.黄芩.牡蛎(熬).炙甘草组成.具有和解散寒,生津敛阴的功效.用于往来寒热,胸胁满微结,但头 ...

  • 英雄末路蒋文度(17)最是仓皇山川路

    原创:王文胜 1949年10月上旬,白崇禧仍想把他的残余部队撤回广西,退守大西南.10月底,张淦要在全州收拢从衡阳前线退下来的溃兵,提出要蒋文度安排驻地. 这时,蒋文度乘机一面下令将县府迁至城西对河的 ...

  • 自我康疗95:解读《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论》

    自我康疗95:解读<黄帝内经·灵枢·骨度论> 鸿蒙未开的混沌状态,无所谓难得糊涂.一旦有了阴阳清浊之分,人们才会有正邪善恶的道德判断力.面对人类世界价值观多元化的矛盾纷争,是走正道还是走邪 ...

  • 黄帝内经:骨度决定脉度

    <灵枢·骨度>是一篇专门讨论人体生理常数的论述,关系到中医如何看待人体的生理结构,是否需要测量,用什么标准确定人体的正常数值.其中说:"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 ...

  • 灵枢·骨度14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 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