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 TGO 对话嘉宾:
石建平,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TGO 鲲鹏会学员;
全球知名互联网专家,资深科技创业家、投资人;
曾任美国甲骨文全球产品研发负责人,A8 音乐 CTO,联合创办了多米音乐,发展为独立移动音乐服务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2019 年底加入蓝驰创投,投资了多家高速成长的早期技术创业公司,如 PPIO、云服云商、万智生、爱物管、即时设计和唐吉诃德等。
精彩观点摘要:
(1)CEO 要有耐心,找到合适的投资人;
(2)基础软件领域创业一定程度的“内卷”是良性竞争;
(3)投资创业团队,我会先看他的强项是不是真的强,人和项目是不是相匹配,再关注它的核心要素和学习能力如何,我很看重自我认知能力,过度夸大自己和自卑都不恰当;
(4)不建议技术人贸然转行,在一个领域至少沉淀五年以上,把心态放平,对世界保持热爱和好奇心很重要;
(5)创新运营模式,你不一定要做乙方,可以做甲方;
(6)现在所处的技术周期是云计算,下一个周期是智慧物联网,更大维度来看可能是一个全真底数字孪生世界;
(7)中国最缺的是中高端芯片,中高端芯片无论是从计算、AI、数据,还是模拟层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对科技创业公司来说,生存问题是头等大事,而融资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
现实却是,有的公司融资顺利,而有的公司则处处碰壁。
一方面伯乐想找千里马,而千里马却苦于难遇伯乐。
一些科技创业者常常感到困惑,为什么会遇不到懂技术的投资人?
而投资人则不解,为什么 CEO 不是对公司估值过高就是过低?
这中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思维差异和认知鸿沟?
本期 TGO 对话嘉宾为您揭晓,投资人青睐什么样的科技公司?
以下为蓝驰创投投资合伙人石建平的采访实录。
TGO: 您为什么认为开源和云计算给中国基础软件带来了机遇?石建平:最近一两年,我在和产业以及创业项目交流过程中,明显感受到整个开源生态和规模大大提升,开发者对开源的拥抱度和积极参与度提高了,并形成了一个正向的迭代循环。由于中国互联网的运营场景和系统的复杂度是世界级的,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产品支持这样的环境。大家都知道,在桌面操作系统等赛道,中国与国外落后至少十年以上的差距;但我最近看到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这两个新赛道上,中国正在和世界接轨,中国很多大云平台已经非常接近世界级水平。而在数据库领域,不仅有沉淀比较久的 TP 业务型数据库,一大批新场景 AP 分析型数据库的公司也非常活跃。以前这个领域项目只有 PingCap 一根独苗,现在出现了众多项目。石建平:从投资者角度来说,一定程度的“内卷”是良性竞争,假如都是独苗,质量还不高,就没什么选择性可言,就像中国互联网企业的竞争造就了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如果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而对下游客户来说,适当的“内卷”是合理的,但过度的“内卷”就是浪费资源。我认为中国基础软件目前不是浪费资源,反而是缺乏良性竞争的环境;对于创业者来说,适应良性竞争的环境也是体验式创业的第一步,未来一定要做差异化竞争才有出路。TGO:您为什么会看好 API 经济,并认为它代表了企业输出的一种新的形态和商业模式?石建平:从客户角度看,桌面系统存在运维成本高、软件费用高、维护成本高、协同能力差等问题,现在 SaaS 上云解决了这个问题。然而,不同行业渗透率不同,企业将 SaaS 交给别人,其实是将一个底层的应用给别人。这种能力输出适用性更强、生态集成度效率更高,对大型客户或对业务流程有定制化需求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更具价值的能力。从用户角度来说,首先会享受到从桌面版变成云化版,然后他会发现应用和现有系统的集成度比较弱,企业需要用 API 集成,如此一来企业用 SaaS 的客户要求会更多。虽然美国在该领域走在中国前面,但中国发展势头迅猛。美国是 15 年前开始 SaaS 化,5 年后起步 API 化,然后出了一批 API 驱动的公司,如 Twilio、Stripe 等,中国节奏其实差不多,一些大型企业包括 BAT 都有开放的 API,随着中国的 SaaS 具备一定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后,我相信中国 API 经济也会快速跟上。TGO: 今年元宇宙概念非常的火,您认为元宇宙发展阶段和应用场景是什么?石建平:探索新的场景和畅想未来人类生活场景是人类的梦想。但真正要达到预想中的体验效果,无论从感知层、算力层,还是通讯层、软件层,还有很大距离。我鼓励创业公司去探索,但是这个过程不会是这么快就到来,我更希望有一些更接地气的元宇宙展现形式。因为产品最终还是要创造价值,工业互联网的 Digital Twin 为什么没有做起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只是做了一个大屏显示,而没解决客户更本质的需求。相反,美国 Xerox 的一家子公司 Care AR 出了一套虚拟平台,给维修行业提供 AR 效果服务,比如一个维修工给工厂修空调机器,他不需要提前到现场查看,只要拿摄像头主机一照,设备就能自动 AR 提示呈现所有的结构,他就能判断哪里坏了,这样整个维修工作变得专业又高效。因此,我认为未来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是互相映射、互相增强的过程。
石建平:投早期的项目,我关注三点:第一,产品要有足够的差异化,市场空间是不是足够广阔;第二,团队一定要在这个赛道有足够的积累和成功经验;第三,团队要有足够视野,梦想要足够大,才有足够创新和学习的动力。
TGO: 您为什么看好中国做底层技术创新的项目和团队,他们短板在哪?石建平:我看好中国基础软件项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一是开源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是很封闭,现在对中国软件人才很开放;二是中国技术软件的使用场景非常苛刻,逐渐形成一个正向迭代的效果;三是中国已经是第二大开源软件的共享者,很快将变成世界第一,中国人勤奋,市场规模又大,没有道理做不好。说到短板,需要磨练的是耐心。虽然很多人都说没有耐心都是资本的错,但我觉得并非如此。CEO 要有耐心,找到合适的投资人。TGO: 您对 CEO 或创业公司找对投资人有什么样的建议?石建平: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很少听说创业公司因为出让了多少股份失败了,但是因为找错了投资人失败了的情况比比皆是。我的建议有三点。第一,要找懂技术和懂科技行业且能够帮到团队的投资人。这种帮助不一定是资源上的帮助,其实资源并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否适合创业者才重要,能否接得住还得靠自己的团队。我不认为介绍资源是一个决定胜负的因素。第二,科技领域的早期项目赛道周期比较长,要找懂得投早期的机构。特别是在条款和运作等方面,对早期投资有一套专业的体系和老练的团队。第三,要静下心来沉淀,不要一开始就对自己估值期望过高。投资圈内卷现象很严重,创业者往往容易对自己的估值期望过高。这条赛道很长,太早的估值过高,到后面失败了,对投资人来说只是众多被投企业中的一个项目,但对创业者来说,五到八年的时间没了,还有这么多团队人员陪了你这么长时间,你如何交待?我觉得还是要做正确的事,不要被短时间的急功近利影响到最核心的事情。TGO: 您对科创公司融资上市有什么建议?您的投资理念是什么?
石建平:建议是顺势而为,在合适时间做合适的事。蓝驰创投是擅长于投早期和长周期的机构。2012 年,蓝驰投了青云科技,一直到青云科技上市,十年了也没退出。现在很多投后期的机构朝前走,这从投资逻辑和思维方式都需要调整。我认为不能以后期的价值体系去看前期,早期因为没有用户数据和客户认证来验证产品的认同度,非常考验投资人的专业性和认知度。
此外,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投资人要懂这个东西,然后通过与团队的交流,判断公司是不是有真货。比如,七八年前投一个数据库,国内只有一个项目团队不错,那就投了。现在有十个数据库,要投哪一个?看着好像都不错,背景都是谷歌等科技大厂,都是科学家、教授,怎么办?假如投资人不懂,那就蒙了。
TGO: 您认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对中小型创业公司有什么影响?
石建平:从国家层面来说,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为高成长性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更丰富的退出渠道。但创业者一定要把自己心态放正,创业者最重要的事是要明确核心的事是什么?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事?做正确的事,这把尺还得由自己拿着。
石建平:目前商业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按传统的 Oracle 的大 B 销售模式。不过这种模式的问题是,有的客户不是他真的认同这个产品,而是因为销售能力特别强才会用这个产品。另一种适合创业公司的销售模式是开放着用。大家用的不错,用的人越来越多了,就会有人自愿来付费。因为这个效应,用户对产品的依赖度和付费意愿会更强。TGO: 您认为产品设计和销售模式上,2C 和 2B 方式有什么区别?石建平:2B 是从上往下,摆平领导就行了,但在创业公司,由于开源和 SaaS 化,软件使用的门槛大大降低,受众群也扩大了。以前受众群非常窄,就专业人士能用,现在的趋势是软件平民化,变成更像 2C 的模式。而 2C 的模式都是用脚投票,记得我在创业多米音乐做 2C 产品时,产品要在细节做到极致,否则就没人用。2B 就不一样,以前的 2B 是老板定了,就算再烂的东西也要用,2C 的方式是一定要做最牛的产品,做的不好别人就不用,因此,对产品苛刻性及对客户服务响应的要求都大大提升。石建平:我非常看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机会,但传统的中小型企业老板的数字化转型意识并不强。你去给他们提供软件,他不懂也不会用,怎么办?这时候作为软件提供方,应该去换一种思路,比如你为什么一定要卖软件呢?你不一定要做乙方,可以做甲方。软件自己用,能大幅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举个例子,蓝驰投了唐吉诃德,他们是一家连锁企业的数字化装修的公司(很多人没听过数字化装修)。他们最开始是这样切入市场需求的,以前传统连锁企业门店都很小,大的装修公司因为客单费太低不愿意干,他们只能找小公司来做,小公司做带来的问题是,产品品质不能保证,质量不统一,且交工期不可预测。针对这个问题,唐吉诃德开始做了一套软件,设计整个工艺标准化,希望把软件卖给工队使用,但工队不大可能会用这么复杂的软件。后来企业说要变成一个数字承包方,就像滴滴一样,工队是司机由我来分配任务,我来告诉你们用,确保用了我的东西,按我的步骤做,工艺能保证一致性,时间能按期交付,成本还低,供应链的耗材能聚合在一起,这样唐吉诃德他就变成了连锁企业装修的一个数字运营商。TGO: 科技企业应该如何顺势而为?未来中国科技的创新路在何方?石建平:从创业的角度,需要至少提前半个周期去做,大概是七到八年左右。因为周期来临已是巨头林立,那时候再去做就为时已晚,也比较困难。从企业角度,大的机会改变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技术变化不光要在企业内部消化,还要解决组织问题,认知问题,以及团队能力是不是到了这个阶段?企业是否接受这些东西?这些都是更体系化的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周期是云计算,还在青壮年没到壮年。下一个周期是智慧物联,更大维度来看可能是一个全真的数字孪生世界。物联网只是手段,最大的目的是数字孪生的世界,更好地连接和增强真实世界。我认为开源是最好的技术输出的一个途径,未来十年中国不光是一个供应链输出的国家,还是一个技术输出的国家。未来的 Metaverse 是一个大的机会,终端设备最大的变化是汽车,或是 VR/AR 设备,任何这类硬件的大软件平台和大的场景的出现都是巨大的创新。TGO: 您对中美科技战“卡脖子”,芯片国产崛起怎么看?中国芯片领域的机会在哪里?
石建平:芯片是基础的基础,没有了芯片的底层能力,软件都是一张废纸。从发展阶段看,国产芯片基本上都在低端芯片层面,消费级的芯片比较全面,通讯芯片当然是华为,但因为中美科技战受到了阻力。中国最缺的是中高端芯片,中高端芯片无论是从计算、AI、数据,还是模拟层面,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在中高端的芯片市场,国内已有一些创业项目,但是还不成熟。
在技术芯片领域,真正国产 CPU 机会非常大。最近这几年比较火的是 AI 芯片,大芯片除了 AI 芯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的是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和 DPU(Digital processing unit,数据处理器)。这方面国内趋势已很明显,有几家创业公司开始在做 DPU 了,但大部分产品都还没出来。以前数据中心是以 CPU 计算驱动的架构,随着未来的数据越来越大,数据作为技术的核心会从一个计算导向的架构向数据导向发展,所以 DPU 在这个行业变得非常重要,此外,这些芯片在汽车的使用场景也比较大。
TGO 鲲鹏会是极客邦旗下科技领导者聚集和交流的组织,学员由 CTO、架构师、技术 VP、具有技术背景的 CEO 等组成,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硅谷、南京、台北、厦门、武汉、苏州等 12 个城市定期举办学习活动。TGO 鲲鹏会采用了“学员共建”的组织形式,希望通过“共建、自治”的方式维护各城市的健康发展,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学员个人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助力学员企业之间更好地合作与交流。加入 TGO 鲲鹏会,全方位提升自身价值,成为卓越科技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