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式军款有标准,盲目迷信需谨慎 - 致AR Mil-Spec党们
铸铁锅护头,双杠抬着走。
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撸胳膊挽袖子,提臀收腹,獾哥今儿要得罪那些军用同款(military specification)的死忠粉们。
文前保命声明:
文章出现的各色🌰,獾哥全都干过,绝无秀优越,发嘲讽的意思;
本文旨在博君一笑,有则可以不改,无则加冕撒花,若有得罪,先行道歉。
标准,是个好东西。大到人类伦常、法律法规,小到捏寿司的手温、烤面包和面的顺序。制造业里,有ISO9001,公司运作里有Six Sigma,当年洛克菲勒能统一石油行业,也靠的是标准(人家公司就叫Standard Oil)。可见行业标准,是个多重要的东西。
老百姓买个车也要看个马力扭矩百米加速,军队买枪当然要有自己的制造标准。书同文、车同轨,打起仗来,总不能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弹匣都不能互通吧?于是,military specification,简称Mil-Spec应运而生,顾名思义就是按照美国国防部指定要求制造的制式枪支。
政府的标准,白纸黑字记录在案,查找方便,毕竟,拿了纳税人的钱,干了些啥事儿,得让纳税人看见不是?于是,枪械爱好者们便对这些公开的参数标准了然于胸。又因为军队通常对枪械的首要要求就是皮实,久而久之,武器制造业里形成了一种怪现象:Mil-Spec(military specification)成了许多消费者拿来衡量产品质量的唯一标准。
得,这下子热闹了,甭管是谁,只要是有AR生产经验的厂商,为了粗暴迎合消费者心理,营销部门一水儿地把“姆们家东西全是Mil-Spec” 挂在嘴边。
而枪店里,则永远不缺“我只要Mil-Spec,因为马润/海豹突击队/ XX特遣队同款必是最好的”的消费者。多年前,初出茅庐的毛头獾哥就着了这个道,那可是只要见到Mil-Spec的字样,就买。如今回想起来,那时的自己,真是一株昂首挺胸冒傻气的韭菜。
开门见山划重点:北美民用市场上所谓的Mil-Spec AR,那大都是拿着假铁棒的六耳猕猴,涂黑了脸的李鬼(一起来玩成人乐高:AR步枪系统入门指南+选购装配手册)。
那啥才是真正的Mil-Spec AR呢?
没有这个看似简单的销槽,就别说Mil-Spec啦
首先,这玩意儿得全自动。獾哥听说过某些作战部队有关于某些出勤任务时不能用全自动的规定。但獾哥从未听闻有任何一个作战部队拿着半自动AR上前线的。然而,根据美国现行法律法规,想拿个热乎的全自动回家玩儿的,獾哥劝你赶紧洗洗睡,因为做梦比较快。
Mil-Spec是14.5英寸,民用零售市场是16.1英寸
其次,M4的枪管长度得是标准的14.5英尺。是的,现在美军制式步枪枪管长度为14.5英寸。枪管前方的制退器如有需要可以随时更换。可是按照美国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的联邦法规,步枪枪管短于16英寸,就是短管步枪(short barrled rifle,简称SBR)。
而一旦被划归SBR,不仅要加两百多的税,过户还得多等至少半年。所以,许多厂商为了规避法律风险,干脆将枪口的制退器焊死在枪管上。还是那句话,獾哥从未见过任何真正的制式步枪枪管上的制退器被焊住的。
最后,只要不是FN代工,或者是Colt为军队生产的M4,基本上就不能算做Mil-Spec,虽然理论上说Mil-Spec与品牌无关,但原厂和其他打着Mil-Spec噱头的厂商有一个重大区别 - 原厂的生产线在设立之时就是按照Mil-Spec生产参数调配的。而其他对着参数依然画葫芦,在自家生产线上制作同款的,虽说数据一样,但精确度上总有细微的差别。(步枪梦之队:如果只能有五支,我会选择谁谁谁?)
自从Mil-Spec变成枪厂们的营销标配和财富密码以后,消费者们难免会将它与品质保障进行正向联结。
实际上呢?Mil-Spec出品,必属精品?不见得。
原因,很简单。第一,国防产品,有预算,有成本,有竞标。换言之,保障使用情况下,价低者得。(鸡肋or基石?吐槽美军那把想取代“长枪”的手枪)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AR的枪栓。有不信獾哥的,有机会可以去枪店瞅瞅Mil-Spec枪栓。在老板允许的情况下,拆开来看看,里面到底有几根弹簧?
同样是AR枪栓,有条件的看官可以找把KAC的加强版枪栓,拆开来看看,有几根弹簧。
哪一个更皮实,一眼便知。
再来个例子,Mil-Spec的枪管。军队要求供货商的枪管一律都是MIL-B-11595-E chrome moly steel,一定都是扣式膛线(button rifled)。这样可以快速投产,也不用像冷轧那样需要话大价钱购买机器设备。
而民用市场上,从KAC 到 PSA,从Daniel Defense 到 FN,注重产品耐用性的厂商都开始用冷轧生产(cold hammer forged)的枪管。制作过程中的千锤百炼让枪管密度更大,也更为坚固耐用。由于膛线的切割一样是在冷轧过程中制作,所以枪管相较于揿扣膛线的枪管更为平滑,省去了不少多余的制作过程。而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提高,传统冷轧枪管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已不再是问题。
说到这里,獾哥想问,在市场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普通的Mil-Spec枪管,还是您最优的选择吗?
重要的结论,需要给三个例子?行!咱再聊聊扳机组。这就要说到Mil-Spec不好使的第二大原因。船大调头慢。Mil-Spec本来只是一个参数而已。之所以有这些参数,最重要的宗旨就是要加大武器、零件设计、甚至配件系统的通用性。对于军队这种大型团体来讲,保障新武器和库房里的存货保持统一标准,既可以避免人员青黄不接,训练时实现技术要领统一化,更可以在维修保养的时候最大程度的保障武器出勤率,降低使用成本。这就导致了在传统武器方面,军队采用适应新技术的节奏慢。
Mil-Spec的标准扳机,估计各位上过手的看官们都有直观感受,沉!制式AR的扳机重在5.5-8.5,这么沉的原因是阵地作战,磕磕碰碰,扳机太轻有走火风险。而你我平头百姓,无论是打靶防身,还是比赛狩猎,需要那么重的扳机练肌肉么?
除此之外,这扳机拉动起来又长又重又粘还有点渣子的感觉,估计不会是任何有过枪支经验的人的首选。为啥呢?你看这标准款的Mil-Spec M4,1999年以后就没咋升级过。过分迷信Mil-Spec,把上个世纪的合同规定参数拿出来当圣经崇拜,似乎有些刻舟求剑了。二十年前的参数写得再好,再皮实,那也是二十年前了。有时候,獾哥真想摇着Mil-Spec党的肩膀,大吼一声:2021年了,你清醒一点!
与此同时,民用市场上,高级的第三方扳机组可以说是多如牛毛,无论是KAC match two stage,还是Geissele Super Dynamic。哪一个扳机组不是又轻又如丝般顺滑,丝般享受?
KAC Match Two Stage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举手质疑:这扳机要是这么次,是咋在贝鲁特、摩加迪休、格里纳达、塔拉·阿法尔杀敌立功的?
这,詹姆斯不穿鞋也能灌篮,汉密尔顿开比亚迪也能漂移。不是扛着特战队员的同款装备,就能有特战队员的能力的。
据獾哥观察,购买Mil-Spec的消费者中,更换扳机组的比例非常高。虽然嘴上说非XX不要,但身体都很诚实。
除了AR,让獾哥更匪夷所思的是对Mil-Spec子弹青睐有加的人们。他们追捧制式子弹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字:猛!
M1153 Special purpose VS. M1152 Ball
举例来说,美国国防部的9mm子弹的力度,是所有9mm中最大的,一般民用市场上可以买到9mm +P,而军用制式子弹一般都是9mm +P+,压力超过38500PSI(今天,你囤对(dao)了吗?子弹购买基础入门)。
猛则猛矣,人家装这种子弹是为了杀敌。可这种超出SAMMI标准的子弹对枪械的磨损也会相应增加。久而久之,损毁频率花花提升。
军队里,有专人负责安装保养,枪擦不干净武器库就不收;零件坏了,拿到武器库随时换,出现重大问题随时修。獾哥想问,各位抱着Mil-Spec死不放手的大佬们家里都有矿吗?是人人都自配了这种007,996的武器库管理人员吗?
标准,说白了,就是条基础线。军队,得踩在基础线上走,不能右,更不能左。可是民用市场上的零售商品选择就多了。做得和Mil-Spec一毛一样?只能说是达标而已,也并没有啥可骄傲的。
啰里八嗦一堆,主旨只有一个:Mil-Spec不是圣经,不是教科书。它,就是个标准。这样,在品鉴枪械时就会对手中之物多一层认识,也就不会被偷懒的营销部门收割。
得今天咱就聊到这里吧,各位,咱下回见。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