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一个人,不必翻脸,这么做比较明智
01
“夏虫不可语冰”
村上春树曾说:“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同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相同的三观、思想、阅历。
在人世间行走,难免会遇到一些你喜欢又或者你讨厌的人。
年轻的时候,喜欢与讨厌总是表现得分外明显。
喜欢一个人就多与他交流相处,而讨厌一个人便可能非常直接的给他“摆脸子”。
可随着阅历的不断加深,懂得了一些待人处事的道理,我们便能明白。
不是所有你所讨厌的人,都能与他直接翻脸;
当遇到一些不能讲道理的人,更明智的做法是不争、不闹、不停、不看。
从前有人和孔子争论一年有几个季节:
孔子说:一年四季,
来访者说:明明只有三季。
后来两个人争论了两三个回合,孔子说:“你是对的,一年只有三季”。
于是来访者便开开心心离开了。
孔子的学生曾问孔子:“一年明明有四季为何说是三季”,孔子告诉他“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
每个人的思维逻辑不同,便注定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思想碰撞。
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逻辑,何必争个高低;
如果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只用管好自己,别人的想法即使你再不认同,那便忽略足以。
02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积极-消极不对称性。
简言之便是:
当你对一个人产生讨厌情绪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去观察你所讨厌人的行为、言语,从而加深对他的讨厌,然后将自己陷入对他讨厌的“怪圈”里。
举个例子来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王若弗,她讨厌林小娘。
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找林小娘的错处,然后迫不及待地去找她对峙,可每次都会在争吵中落入下风。
但王若弗一直不服气,于是不断的观察林小娘;
派人打听林小娘,对林小娘的行动了如指掌,然后不断加深林小娘在自己心底的厌恶感。
人的心理机制,很多时候就是这么奇怪。
当你越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你的大脑便会越在意他的存在,从而导致你越来越讨厌他,最终乱了自己的心情。
所以,当你讨厌一个人的时候,最好的方式是懂得控制自己,让自己忙起来,无暇顾及他的存在。
《杜拉拉升职记》里的黛西很不喜欢杜拉拉,经常在背后编排杜拉拉的坏话,还经常给领导打小报告说杜拉拉的坏话。
可这一切,杜拉拉都置之不理,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公司完成了好几个大单子。
刚开始领导还被黛西的话给欺瞒了过去,以为杜拉拉没有什么能力。
可随着杜拉拉做出了很多成就,领导也渐渐由讨厌变成了对杜拉拉的赏识,还将爱搬弄是非的黛西给辞退了。
其实忽略,才是对一个人最彻底的反击。
因为你所讨厌的人,很有可能会因为你的忽略而生气;
可你却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两者相比,孰轻孰重便非常明了。
03
完善自身,才是最有力的回击。
想起《中国合伙人》里的一句台词:“你还年轻,你会走得很远,而他一辈子只能待在这里了”。
何必为了一时的意气,将自己的价值也拉低呢。
真正对讨厌人有力的回击,是不管不顾不停不看,默默完善自身,待你强大的时候,他自然会离你远去。
记得有一次,黄渤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曾经提到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说自己刚当演员的时候,因为颜值不是很好、身高也达不到“小鲜肉”的标准,总是遭到别人的非议和嘲笑。
但黄渤都没有当回事,只是默默地从一个小配角干起,哪怕只有一个镜头,都会用心的钻研角色。
最终被导演看中演了男主,演技得到了认可,身边人对他的评价也从贬到褒。
那些曾经看不上自己,自己所讨厌的人,现如今还是跟组拍剧做的杂工;
可自己早已经凭借着努力走到了一线演员的位置。
这种对自我的提升,才是对他们最有力的回击。
所以何必将自己的时间用来讨厌别人,多看书、多运动、多提升自己的阅历。
有人说:“成熟的人,看谁都顺眼”,因为他们会选择性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忽视别人的缺点。
毕竟人无完人,你无法改变别人的缺点,那便从提升自己开始。
当你足够强大,那些你讨厌的人,也会慢慢变得“顺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