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历史文化资源
一、鄂州简介
鄂州是湖北省中等城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连黄石,西接武汉,南与江夏、大冶毗邻,北与黄州隔江相望。1991年6月3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鄂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古代作为一级行政中心武昌郡,曾是“左控肥(合肥)庐(九江),右连樊(襄樊)汉(武汉),捍御上流,西藩建康(南京)”(《武昌县志》)的战略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鄂州在三国之前称“鄂”,孙权来鄂后改为“武昌”,民国改为“鄂城”,1983年改称“鄂州”。全市总面积1504平方公里,整个版图轮廓呈“三叶型”。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间低平;最高点“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点梁子湖的“梁子湖”,海拔11.7米。境内拥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65万亩,是著名的“百湖之市”、“鱼米之乡”。其中,全国十大名湖之一的梁子湖方圆300多平方公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
鄂州历史悠久,自春秋战国以来,始为东楚首府,继为鄂邑、鄂郡、鄂县,其间曾两度成为帝王的都城。在历史上,即是鄂东南的重要商埠,亦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先后达45年之久,与南京(古称“建业”)并称“东都”、“西都”。两晋迄于宋辽,鄂州时为郡治,时为州府,始终是长江沿岸的政治和军事重镇。历史上春秋战国和三国六朝时期,曾两度辉煌,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曾繁荣一时,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
二、鄂州历史文化
(一)鄂州古遗址、古墓、古建筑
目前探明,鄂州最久远的历史遗存是新石器时代古代先民生活生产的遗址,遍布城乡,其中重要的有40余处,如华容镇的和尚山遗址、蒲团乡的吴家大院遗址、太和镇的金盆垴遗址等等。这些遗址具有屈家岭、龙山等文化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研究古文化遗址,对于探索古代社会形态有重要意义。
古窑址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鄂州的几处古窑址中,以司徒瓦窑嘴汉三国窑址和梁子岛瓦窑、唐五代窑址较有影响,特别是瓦窑窑址,它是湖北省第一个发现的古窑址,有“华中第一窑”之称。其出土的文物标本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到英国展出。
鄂州历史上的古城寨有“鄂王城”、“吴王城”、“城塘城”、“明清武昌城”、“吴王寨”等。其中,“鄂王城”现属相邻的大冶市管辖。
吴王城为公元221年孙权来鄂县后兴建的首座都城——武昌城,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孙权迁都建业(南京)后,吴王城仍作为陪都,并留太子孙登继续镇守,末帝孙皓也曾一度迁都武昌,遗址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进行了规划保护。
位于葛店镇白浒镇村的城塘城,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为隋末武昌县令羲士暄所筑,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武昌城,是明代万历年间在隋土城的基础上改红砂石垒成,清乾隆年间又重修。明清武昌城紧靠吴王城之西,且与吴王城有叠压关系,该城一直沿用至建国前,建国后鄂城县县城的格局即在此基础上形成。四百多年来,红石城既起到了抵御外侮作用,又起到了挡水防洪的作用,有着较大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位于太和镇谢埠村境内的吴王寨,始建于三国,虽经千年风雨,但至今仍留有胜迹多处。
西山三国人文景区。西山是湖北省重点风景区,西山的人文涉及时间长、范围广。它涉及到汉代至近代的诸多人和事,其中三国六朝时期重要的人文遗迹有以下几处:
①孙权遗迹。西山为孙权之行宫、游猎行祭之御坛。孙权游西山时,见其六月无暑气,故修建避暑宫。此外,西山还存有数十处与孙权相关的胜迹,如“即位坛”、“试剑石”、“洗剑池”、“钓台”等等。
②陶侃、慧远遗迹。陶侃是吴晋时期名将(大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两晋时曾两度镇守武昌,在西山建有“读书堂”,历史上“禹寸陶分”所指的“陶分”即陶侃的珍惜光阴一事。此处曾出土一枚“侃”字印,而“书堂夜雨”则是鄂州古代著名的“八景”之一。慧远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人物,晋太元年间来武昌,在西山孙权避暑宫故址上修建了西山寺(今称“古灵泉寺”),倡佛教净土法门。
南浦风景名胜区。即今洋澜湖,位于今市区偏南。南浦昔为吴王孙权的苑囿,北岸紧靠吴王城。在南湖东岸的虎头山,传孙权在此因见凤凰,故筑“凤凰台”,招周瑜、鲁肃共商定都大计。在南湖西岸有孙权的“南郊坛”,为孙权祈年之所,湖滨昔有“堂棣径”、“枫香径”等均为苑囿景物。这些古城寨是今天认识历史和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
古墓葬在鄂州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鄂州有墓区30余处,其中最有名者将近10处(已探明约2000座),主要集中于城区,以战国墓区和三国六朝墓区为主要特色。在鄂州历年来发掘的古墓中,战国楚墓有200座左右,占墓葬总数的10%左右,它一般由椁和棺组成,墓主身份地位高一点的墓葬还会有重椁和套棺,椁内又设置若干个“箱”,以放置各类随葬物,如青铜兵器、礼器及陶质、玉质、漆木质的生活用品等,有着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研究探索鄂东地区楚文化面貌特征及相关历史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物资料。最富有鄂州特色的,还是六朝墓葬和六朝文物。六朝墓大多为砖室墓,大型墓长度可达15米以上。迄今为止,鄂州先后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六朝墓,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计有金、银、铜、铁、陶、瓷、玉、石、漆、木等十余个种类。其中有些墓葬和出土文物甚至成为全国六朝考古中墓葬和文物断代的“标尺”。如1967年在西山南麓发掘的“孙将军墓”和1991年在相同地域发掘的“饮料厂一号墓”均是吴国孙氏贵族墓,其墓葬规模之大,随葬物之多都是我国六朝墓中所罕见的。此外,鄂州还有不少的名人墓,如东晋曾任吏部尚书、幼年“囊萤照读”的车武子,宋代转战南北的抗金名将孟珙,元代著名文学家、孝子丁鹤年,明代抗倭名将、二品兵部左侍郎熊桴,清代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张裕钊……此外,还有更多的历史名人史载卒葬于鄂州,遗憾的是,已经无法找到其墓葬的具体地点。
古建筑与纪念建筑物,在鄂州文物保护单位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西山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建筑群内有始建于东晋的古灵泉寺、宋代的九曲亭、明代的三贤亭,城区内有元代的观音阁、明代的文星塔庾亮楼。庾亮楼古称“南楼”,又曾称“庾公楼”、“玩月楼”,唐代李白也于安史之乱时期来武昌庾亮楼饮酒赋诗。进一步扩大了庾亮楼的影响,2002年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城郊有清代留下的建筑杜山吴氏祠和梁子岛张家楼房等等,它们是鄂州古代建筑物中的代表作。鄂州还有诸多的纪念历史名人的建筑物,如张裕钊陵园、彭楚藩烈士祠、吴兆麟将军纪念馆,吴兆麟将军督修的樊口民信闸也已作为文物得到妥善保护。这些建筑物不仅记录下了围绕着它们所发生的种种故事,而且记录了丰富的时代信息。
古石刻是文物三大价值中最能体现艺术价值的一类文物,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保留时间最长的载体,所谓“青史(石)留名”便与石刻有很大的关系。鄂州最有名的石刻是位于市区北面沿江大道旁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怡亭铭》摩崖石刻,为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等人的篆、隶石刻,是唐永泰年间为纪念“怡亭”的兴建而书刻的铭记,因撰铭、书隶铭、篆序为三人所为,故世称“三绝”,弥足珍贵。花湖宋代石椁墓石雕刻则体现了鄂州古代石刻艺术的另一种形式,其肥厚粗犷的风格正是鄂州地区宋代石刻中的代表。
(二)鄂州历史名人
鄂州人文荟萃,英俊辈出。楚熊渠、吴孙权、晋陶侃等历代王侯重臣,或承封袭爵,或建都驻跸,都曾在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纵横驰骋,鄂王城、吴王城、点将台等遗迹故址,记载着他们在鄂州的文治武功。唐李白、宋苏轼、元丁鹤年等骚坛首领,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州挥毫濡墨,舒喉放歌,《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诗词歌赋,饱含着他们对鄂州的殷殷深情。尤其是在近现代,鄂州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革命和历史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彭楚藩、吴兆麟为代表的鄂州热血男儿,在辛亥革命中首举义旗,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而血洒江城;范鸿戢、刘伯垂等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积极向国人传播马列主义,参与创建了北京和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此外,还有如影响晚清书坛百余年的一代宗师张裕钊,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女活动家张金保,被誉为“武林奇”的近代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中国现代话剧事业的拓荒者万籁平,全国战斗英雄赵怡忠等,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为鄂州的历史增添了异彩。
(三)鄂州馆藏文物
鄂州现有的馆藏文物76858件,在全省市州级博物馆中排名第二,其中被确定为国家级珍贵文物的有4768件,包括国家一级文物79件,二级文物661件,三级文物4028件,还有数千件文物尚未定级。馆藏文物中,古铜镜和六朝青瓷器最有特色,在全省及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磨制石器是鄂州文物中时代最早的类别。其中石斧硕大无比,锋口磨制规整;石铲质地细腻,绿似翠玉。还有商代玉、战国玉璧和六朝石黛砚、滑石猪等等,个性独特,丰富多彩。青铜器是文物中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的一类。如燕矶镇侧船地商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觚、爵,有族徽铭文,与我国著名的商代遗址盘龙城的出土组合相同,表明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沙窝乡陈林寨商代遗址中出土的爵,腹部亦有铭文,弥足珍贵。其他各个时期特别是三国六朝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和日用器具,在质地、造型、纹饰方面均可与其它地方的同期文物媲美。青铜钮钟则曾漂洋过海赴法国成为《龙之声——中国钟铃艺术展》的一员受到该国元首的礼遇。而兵器中的铭文戈,则是近年考古中的重大发现。
鄂州铁器文物也馆藏较多,其中的精品应是二件环首铁刀,这两件文物,都是六朝文物中铁器的代表,其形状完全印证了南朝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中“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为南铜越炭作之”的记载。其中一件还于1997年赴京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古代科技文物展》。六朝墓中出土的金银器是较多的,特别是金鸳鸯、金狮子、金蟾蜍、金俑、金辟邪、金天禄等,形体小巧,形象生动,制作精良,既有历史价值,又有艺术价值,而银唾盂则造型美观,颇具匠心。六朝青瓷是鄂州文物中份量较重的一类文物。其不同造型、不同形制、不同釉色的青瓷器占到了出土文物总数的40%,有些是全国罕见,如大型青瓷羊插座、蛙盂钮盖三兽蹄足砚、鸡首壶等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鄂州很多青瓷器上有佛教图纹的装饰,如佛像香薰、佛像唾壶、佛像洗等。六朝青瓷器上以佛像作装饰的,见于孙吴时期,其中以鄂州最早,是东吴武昌首传佛教的最好见证。1991年西山南麓鄂钢饮料厂一号墓一次性出土了近200件青瓷器,是一次重大发现,其数量之多,类别之丰富,为全省罕见。西山南麓“孙将军墓”出土的一组坞堡模型于1989年连同鎏金神兽镜、柿蒂夔凤佛兽镜被国家文物局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成为《中国通史陈列》的展品。另有六件文物精品于1997年又赴京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鄂州文物的风采,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鄂州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铜镜是鄂州馆藏文物的另一特色。到目前为止,鄂州已出土各个时期的铜镜600余枚,其中以汉三国六朝铜镜居多。首先是纪年镜多,铭文镜多,从汉代的“永康”、“熹平”、“建安”到三国的魏“黄初”、吴“黄武”、“黄龙”……各个帝王的不同年号的铜镜几乎都有。铭文方面有纪地点、匠师、官爵和三皇五帝诸神仙,有说吉祥的话语,有反映得道成仙的思想,有宣扬铜镜的质量,等等。第二是类别丰富,如汉的博局镜、日光镜、照明镜、龙虎镜;三国吴的神兽镜、画像镜,位至三公镜;西晋的夔凤镜、鸟兽纹镜等等。第三是纹饰丰富,有人物系列、动物系列、几何纹系列、植物系列等,其中人物系列中的神兽镜与带佛像的夔凤镜分别是当时人们信奉佛道、梦想成仙思想的反映。各种图案构成了众多的主题,给铜镜以无穷的光彩。鄂州汉三国铜镜可以说是中国铜镜此时期的代表,它不仅填补了中国铜镜发展史的空白,而且还漂洋过海到日本,为日本铸镜业的形成和兴旺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天在日本发现有与鄂州为同一模子所出的神兽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鄂州铜镜中的“黑漆古”外层具有的抗酸碱能力,引起自然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很多专家加入到研究它的行列之中。总之,鄂州出土铜镜的独特风格为鄂州赢得了中国“铜镜之乡”的美誉,这些铜镜为人们研究古代冶铸工艺技术、古代铜镜发展史和工艺美术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