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悲吴王(鄂州)城》赏析
悲吴王城唐·杜牧二月春风江上来,水精波动碎楼台。吴王宫殿柳含翠,苏小宅房花正开。解舞细腰何处往,能歌姹女逐谁回。千秋万古无消息,国作荒原人作灰。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后人称为“小杜”。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有《樊川文集》。晚唐时期,朝廷内党争剧烈,内忧外患,国势日非。杜牧曾因仕途失意,长期漂泊南方,在江南武昌,写下了《途中逢故人话西山读书早曾游览》《悲吴王城》《南楼夜》等著名诗篇。吴王城,即三国东吴都城,又名武昌城、吴大帝城。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来鄂,不久,接受魏文帝曹丕所赐的吴王封号,于同年阴历八月开始营建吴王城。吴王城在今鄂州城区东部偏北方向,故城早已不存,现仅存吴王城遗址,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在诗中,如题目所示,杜牧借咏史来反映现实,既抒发了对吴王城衰败的悲叹之情,又表达了对晚唐国势江河日下的忧虑。首联写现实中的景物,春江荡漾。古往今来,对于“二月春风”这一意象,诗人特别喜爱。贺知章《咏柳》诗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这里写的是二月春风,意思是说,二月的春风吹拂江面,明亮的水波起伏,揉碎了倒映在水中楼台的影子。碎,使倒影破碎,富于动感,使动用法。颔联写想象中的景物,花柳争荣。吴王宫殿里,柳枝飘拂,满含翠色;吴王城内,像苏小小那样的歌妓的住所里,漂亮的花儿正在迎风开放。这里的“柳”,即武昌柳。苏小,即苏小小,南齐时钱塘著名的歌妓。苏小宅房,指吴王城中歌妓的住所。诗中用苏小的典故加以点染,使得厚重的咏史诗,顿时轻松了许多。风流倜傥的诗人杜牧,曾在《遣怀》中不是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吗?颈联写人,能歌善舞。长袖善舞,细腰也善舞。古语有云:“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些歌舞女子,个个花枝招展,究竟去往何方,或者追随谁人而回?细细揣摩诗意,以上三联,写的均是乐景,而尾联才是主旨之所在,是点题,抒发的恰恰是“悲”情。千百年来,吴王城早已销声匿迹,当年的国都如今成了一片荒原,当年的风流人物也已化成了灰烬。每念及此,岂不悲哉!这种写作技法,便是“以乐景写哀情”,也叫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