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质数的孤独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
----毛姆
类似质数的孤独
▷菩提之恶花
1
质数的尴尬唯有自己知道,因为它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之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也就是说,质数即便是无限的,也和其他整数没啥关系,除以1,它还是它自己。
2008年,意大利八零后帅哥保罗·乔尔达诺创作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质数的孤独》,年轻的粒子物理学博士用数学概念带来的陌生感,探究了成长中的遗憾,不过如何面对孤独,有可能是一生的选择,回首来路,谁都是惊悚无可奈何。
“越来越常遇到的是那些孤独的质数,它们迷失在那个纯粹由数字组成的寂静而又富于节奏的空间中。”
小说的男主马蒂亚是个数学天才,他肯定自己是个质数,而且相信女同学爱丽丝就是那个比邻的质数,两个人都有童年的创伤隐疾,男主为了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丢掉了智障的妹妹,女主在父亲逼迫下,参加了滑雪训练营,因此一条腿受伤终身跛行。
男主与女主怀着各自沉重的过去,建立了“不完美而又不对等的友谊”,亲密吗?却在小心翼翼保持着适当安全的距离,不触碰彼此似乎已经看不见疤痕的伤口,然后他们长大了,却发现爱情依然解决不了孤独,他们怀着深爱,仍然是两个相隔的质数。
“犹如锋利的刀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余华中译本序的某段,凌乱不堪的浊世,时间划伤皮肤,孤独隐藏在相似的陌生人,看样子,虐心不虐心,都要好好活下去。
2
孪生质数,听起来似乎有点温馨,可是结果并非如此。像3和5、17和19,像1877和1879,或许无穷多对,它们只相差2,趋于无穷大,再变得稀少,它们也不可能是战友,中间的距离和开始一样,各自孤独是无关的两个质数。
比起村上的《1Q84》的更浪漫更孤独,《质数的孤独》更现实更冷酷。爱情多数时候是一束光,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光束的存在。他转过身去,光束始终在他的身后,或是他刻意为之,像马蒂亚,有的人一直追逐着光束,像爱丽丝,却一直被光束所淡漠。
他们由于孤独而互相吸引,又似老杜所言那样,“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年时的烙印,与离乱重逢桑海桑田的感慨,殊途同归,质数的宿命,胸中的沟沟壑壑千山万水,便是孪生质数之间最短亦是最远的距离。
孤独有时就是彼此望着前行,在心底微笑,幸好路上有人。最后的最后,马蒂亚和爱丽丝,分别了好些年,各自生活一团糟之后,爱丽丝恍惚瞧见相似马蒂亚妹妹的女孩,马蒂亚收到爱丽丝寄来两人年轻时合影的照片,背面只有一句话:你必须回来。
小说和现实都要有个了断,生活总是温吞水不紧不慢地把我们送向终点。所以爱丽丝打开门立即发现了刚刚下飞机的马蒂亚,他们一起开车兜风,爱丽丝坐在他身边,与马蒂亚的梦里一模一样。后来他们回到爱丽丝家相吻了几分钟,之后马蒂亚去了卫生间,发现了绣着爱丽丝前任姓名字母的毛巾,于是走出洗手间,马蒂亚告诉爱丽丝自己必须走了。爱丽丝点点头,说好的。
或许有那么几次,从少年到青年,他们可以免于一个人的孤独,只是有点奇怪,拒绝他人的孤独和被他人拒绝的孤独,除了高冷,闷骚到最后还是孤独。看样子,这辈子还是要有个孪生质数彼此孤着惦着,然后,相忘于江湖。
【油画:Christian Schloe(奥地利)】
- The End -
【菩提之恶花】
公众微信号:zhl172901515,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共账号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欢迎添加交流
纯属个人呓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微词,微下便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关注,读书、看电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