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胜文则野407 风华绝代·审美 210917林海微澜
关于《风华绝代》一帖的第三篇思索:审美。
家具品鉴型材艺,审美,关乎造型。
明式家具是造型的艺术。
简约之美。
至于这种审美的文化背景从何而来?
过往京口名嘴喜欢攀扯的释儒道之佛心道骨儒为表,窃以为谬。
明代文人审美的传统之源,套用孔老夫子的那句“其恕乎”,大概是:
其书乎?
书法,大概是中华民族世代文明的审美教育传承。
+++
通常概念的明式,往往倾向于所谓"空灵","纤秀"与"纤瘦",似乎唯有这样才是文气,才合乎文人家具的风格.
所以在上博见到这张直角不倒棱的出人意表,竟然以不到一米五的长度而拥有七条粗硕的穿带,认真喜欢得紧.
真的明黄文人家具,窃以为也有"劲"与力道的一面.
文人世代传诵的竹林七贤,居首的嵇康以一曲《广陵散》名垂千古,其实,嵇康更是一把打铁的好手.而嵇康打铁的帮手向秀,也是竹林七贤之一.
劲与力道的演绎,这是一个颇不错的诠释.
有时候琢磨明黄文人家具的"型"不得要领,后来偶然拜读关于书法结字造型的"瘦劲",真有点豁然开朗的释怀.
文人的文气,也可以有力道与劲的追求.
好比书法写字,纤瘦并不难,难者在于纤瘦而有劲.
然后,再去重新瞻仰上博.
细心体会平淡天真,险绝与平稳的对立统一.
关于"型",在下一直有些踌躇.觉得从书法审美的角度去理解前朝文人的审美标准,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够得及些许的"宁古无时,宁朴无巧"的皮毛.
明黄文人家具,窃以为还是与崇尚嵯峨昂藏的宫廷家具有方向的差异.
比如说,明朝大家董其昌的书法以"平淡天真"流芳.满清文字狱以前的传统中国文人追求的""古朴,无时,含蓄,质拙",这样的审美取向,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立体造型的家具的亲疏与取舍.
窃以为还是把明黄文人家具与宫廷家具分开来也许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理会.
也许,一孔之见罢,借鉴书法的审美角度去观摩揣度这些明黄文人家具,未尝不是一种有收获的尝试.文人书法,讲求的是笔画的"结字",结构的对立统一.
细细地去体量,在明黄文人家具中,多多少少的,或许也可以感悟到一种"温润秀劲"的风范,如明代大书家董其昌的"平淡天真",九成宫欧阳洵的于规矩方圆中见飘逸,于方整平正中见险绝.
仔细从造型的角度去观察这些明黄家具的细节,窃以为有点类似文人笔下的笔划,方寸之间有变迁.用上博的话来说,就是: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方如此,圆如此,冰盘沿的造型也如此.
用书法的词汇描述,大概就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这样的笔划,觉得很值得反复回味品鉴.
好比写字,写得纤瘦并不难,难得的是瘦而劲.风骨一说,可堪佐证.
(2008-7-18完成《风华绝代》一帖)
+++
书法,大概是中华民族世代文明的审美教育传承。
惭愧,2008年顿悟书法审美之后,至今踯躅不前。
那一回顿悟,感谢林语堂先生的著作《中国人》。
2008年夏,母亲拾起这译本翻了翻,然后说:这名字译得不大好。
俺问母亲:以前的名字是?
母亲答:吾土吾民。
(First published in 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