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88周年||宁远人民说:鲜血染红天九头,亡国不如做马牛。还我河山总有日,冤报冤来仇报仇!

原标题:侯坪人民的抗日斗争

侯坪洞位于宁远县城北八十华里。抗日时期属桐梓乡十三、十四保,今属清水桥镇辖。四面环山,为方圆三、五里的天然盆地。北以响鼓岭与双牌交界,南为石梯岭。北通零、祁、衡、邵,南达蓝、嘉、江、永,是湘粤桂的交通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洞内分布有太平铺、月亮塘、曹家冲、陈家、唐家、谢家、胡家、袁家、老屋山等自然村。解放前由于水利条件太差,居民生活贫困,有首民谣:“好个侯坪洞,水往泥里拱。三天不落雨,男女都不空。”

1944年农历9月2日,日本侵略军的一支先遣部队从上梧江出发,初3日到达侯坪洞,下午继续向宁远县城进发。以后以双列纵队连续过了七天七夜,最后留下100余人,驻扎在响鼓岭,番号为“石祥岭警备司令部”,司令部设荷叶塘,领队称太君,有一祁阳人任翻译,与上梧江日本驻军常有联络。响鼓岭日军最多时达300余人。各据点筑有防御工事,拉了铁丝网,埋设了地雷,在荷叶塘后山架小钢炮三门,响鼓岭凉亭有轻重机枪封锁。

当时国民党军五十四师、二十师都未在石梯岭设防,而退住在百福营至保安一带,侯坪洞完全处于日军的控制之下。日本驻军要求附近居民都要限期领取“良民证”,“石梯岭警备司令部宣虎班”给十三、十四保写了信,大意是:我军所到之处,无不归顺,唯有小小侯坪,竟敢顽抗,限十日内率领全体村民前来领取良民证。否则,将烧杀不论,寸草不留。侯坪人民在这种严重的形势面前,爱国爱乡,坚决拒绝了日军的要挟,一场全民抗日的斗争展开了。

侯坪人民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公推袁培国任中队长谢仙至任副中队长。十三保保长袁养龙、十四保保长胡振彩都参加了自卫队。老弱妇女大多分散到其它地方,只留下青壮年坚持抗日,坚持生产,提出了“我地救亡救我地,人民有国有人民”的口号。

自卫队1944年成立时是70多人,到1945年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扩大到100多人。队员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参加过抗日有一定战斗经验的,确定为常备兵员,其它青壮年抽签轮班,一般是一个月轮换一次。枪支弹药由村民和公堂捐派。胡家村胡兴隆寡妇捐枪两支,胡首勋、胡进林各捐1支半,胡振友、胡树成、胡林、胡振彩、胡树立各捐一支,各房筹7支,共17支。每捐一支枪连同子弹十排,其余所需弹药由有钱的人家分摊几排至十排不等。自卫队员没有津贴,着便装,集体开餐,由地方积谷和动用饷谷开支。

根据敌我力量的实际情况,自卫队不可能进攻敌人的巢穴,主要担负三项任务:1、监视敌人的活动;2、打击日军的骚扰;3、保卫生产。在东、西、南各山头都设有常设哨卡,发现情况,鸣枪为号,各村自卫队员立即抢占各自的战斗阵地。如1945年清明前一天,日军窜至袁家打掳,自卫队立即登上八字岩,群枪齐射,迫使日军仓皇逃走。

有一次日军到胡家骚扰,并企图进攻我中队部,中队立即组织全部兵力,四处射击,迫使日军退回老巢。日本侵略军从1944年农历9月初3占领响鼓岭,至1945年农历6月27日撤走,在侯坪洞犯下了滔天罪行,共抓走18人,杀死打死34人,抢走猪牛96头,烧毁房屋23座,抢走谷米506石。1945年农历3月初10日,在谢家抓去17人,男的被毒打,女的被奸淫,有谢老九、谢上生、谢上品、唐家两婆媳、唐绍豪的妻子和儿媳妇、谢上宜、震x×和谢上珍等十人被杀害。1944年农历9月初10日在蛇岭头抓走李友喜、李友星、李友定、李道富、李道昌、李道祥、李道德、郑满苟、黄××及李良友等11人;9月11日在天九头用铁钩一个个挖死,未死的再用木棒打死,全部丢进红薯窖内。至今还流传一首民歌:“鲜血染红天九头,亡国不如做马牛。还我河山总有日,冤报冤来仇报仇!”日本侵略军的奸淫烧杀,并没能动摇侯坪人民的抗日意志,反而更加激起同仇敌忾。

1945年清明节,胡家村在吃完清明酒后,群情愤起,决心与日寇拚命。全村60多名男女,各持枪刀,向响鼓岭进攻,日军发现后,用全部火力封锁,一妇女在战斗中负伤。激战一个多小时,仍未能攻上,只好撤退,但此后半个多月,日军不敢下山一步。

1945年农历6月27日傍晚,自卫队获悉日军即将撤走,当晚,中队长袁培国率队30余人,袭击荷叶塘,日军仓皇逃走,不敢恋战,缴获一批战利品,从此结束了日本侵略军盘据候坪洞296天的惨痛历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