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足6分,徐峥怎么了?
《囧妈》想必很多人都观看过了,在特殊的日子里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上映了。至于评价多半是:那里不好,这里不对,剧情全无新意,一塌糊涂。
可惜大部人忘了这只是一部贺岁电影,一部应该一大家子人消磨时光,等待跨年的电影。
无论电影的最终成绩如何,我们都看到了徐峥的野心,他围绕中年人的窘迫来引出话题,意图打造一个“囧”世界。
从第一部里进城务工人员群体的心酸苦痛,到这一部里至爱亲情的闲言絮语,格局可以说越来越小了。
从俯瞰底层劳动人民,再到仰视舞台上演出的母亲,视角也越来越低了。
看似愈发俗气,其实是摒弃了一些肤浅的表象,开始挖掘深层次的情感内核。
你不能说这部电影给的都是糟糕体验,他给的只是不那么舒适完美的观影感受而已。
在这里不想讲剧情,只想讲个人觉得出彩的部分:黄梅莹老师扮演的老母亲。
母亲这个角色,几乎每个女人都会在生命阶段里扮演:从年轻貌美的母亲到鬓生银丝的母亲;对子女的溺爱溢于言表,对生活的操劳刻满脸上。
多种多样,永不褪色的是对子女的爱,这个故事里演出来了,甚至有点过,催生反感了。
但这样程式化的表演同样也在婆媳肥皂剧里出现,但我从未见到有人跳出来反对指责。
这个一心扑在家庭的传统母亲身上也有着另一面:在迟暮之年远赴莫斯科歌剧院表演唱歌。
一个团的老姐妹都选择飞往俄罗斯,唯独她却孤身一人选择六天六夜的远洋火车。
即使窗外风景如画,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漫长的旅途也是一种煎熬,何苦来哉?
老人们会在广场上挥洒夕阳的光芒以寻找他们遗失的激情,但他们绝没有勇气在年迈之纪如此洒脱自己,但徐的母亲付诸实践了,这是这个角色脱离寻常母亲定位的亮笔。
如果之前的表演都算常规操作,那么黄老师在镜子前摘下假发套的那一幕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
那个人前风光,头发浓黑茂密的活泼老人其实已满头银发,脸色也不似之前在列车上那般红润,更多是憔悴与沉默。
她呆呆地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慢慢站起,一瞬间感觉这才是生活常态里的老年人,暮霭沉沉,缺乏生气。在孩子面前假装快乐的老人,更多时候还是面对空房。
黄老师恰到好处的眼神和小动作很好地表达了一个老年妇女的内心世界:孤独而又渴望被关注。在儿子身上得不到关怀反馈,她就从年轻时候梦想入手:大舞台演出圆梦。
这个两面性的人物刻画让人一下就明白了之前各种玄幻的铺垫,这是一部回归家庭的戏,一个关注亲情的故事。
就在不久前,在公众号看到一篇通稿,口述围城之下的亲身经历:母亲因动小手术住进医院,却不慎感染新型肺炎。自己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全靠老父亲日夜照顾母亲。
终在封城之前赶回武汉;入城只是已是午夜跨年之际,在车中祈愿美好明天。不料第二天便与自己的母亲天人永隔,与此同时父亲也因近距离接触被感染,隔离住院。
一家人团圆的美好愿望落空,值此佳节却遭受如此打击,不胜唏嘘。
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当时间佝偻了父母的腰背,岁月剥离了亲情,在忙碌之余你是否还会记得年迈的父母?
生活也许忙碌,也许平凡,但它终将在有一天汇成泪水,在眼眶涌现,只不过那时候你已来不及和至亲之人说一声道别。
在天灾面前,我们才发现活着真好,有亲人在身边真好。
徐峥虽然讲了一个烂故事,但他告诉我们老人们需要的不是打卡式问候,而是真正贴心关怀与陪伴,有这一点就已足够了。
在这里我们不赞《囧妈》,赞一下为抚育自己牺牲颇多的爸妈,并献上一个热情拥抱。
----
作者:凡依罗(感谢)
编辑校正:慢慢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