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剑合璧耀星海

“双剑合璧”用以形容12月12日晚的音乐会上,陈擎和林大叶的出色表现也许是不够恰当的用词,但却是我听完音乐会后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儿。这无疑是广州交响乐团2020/2021乐季中既有特殊意义、又很具含金量的音乐会。从乐迷最后的热烈掌声和不舍中,便可得到佐证。

一首勃拉姆斯的《学院节日序曲》拉开音乐会的帷幕。我印象中的这个作品,是个活泼有趣且带有些许戏谑的作品,不想让充满激情的林大叶挥出一段欢乐的舞曲,可谓耳目一新。以至于个别地方铜管乐的“迟到”,显得有点“喜剧”的意味。当晚的重点在于双簧管演奏家陈擎的登场,他接连演奏了三个风格不同的作品,分别是巴洛克时期的《d小调双簧管协奏曲》(亚历山德罗·马尔切洛曲)、浪漫情调的《花钟》(让·弗兰塞曲)和返场曲《风笛》(大岛满曲,周韶韵编)。第一个曲子非常简练而有趣,加上古朴的羽管键琴,巴洛克风格气息扑面而来。虽是协奏曲,但是陈擎的演绎尽量融进乐队,给人以清风明月的意趣和透明感。

第二个曲子《花钟》,好像是换了一支双簧管的感觉,第一个乐句就很惊艳。尤其是中低音,成熟而醇美,从乐器的音色到音乐的韵味均属世界一流。这个作品相信对多数乐迷都是缺乏聆听经验的,总体更像是双簧管的独奏,乐队为之伴奏,这更能显出独奏的能力和风采。前面几个乐段之间,陈擎似乎在相对自由的地方处理成小华彩,使得结构过渡更自然,增加了新鲜感,也体现了演奏家对作品的整体掌握和信心。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双簧管“奇葩”作品,不仅给双簧管以充分的发挥,更让人对各种奇异的花名浮想联翩。就好像作曲家给出的那些顽皮标题,林大叶指挥乐队的应和,将花儿演绎成幽默的、让人忍俊不禁的音乐段子,没有了表演的痕迹。令人深刻的地方还有不少,如“12:00夜花”持续的低音摇摆,居然听出了爵士音乐的味道;“17:00天茄儿”中那气息悠长的歌唱,不留气口地与乐队衔接,非常准确而自然;“19:00天竺葵”中与木管组呼应出盎然乐趣。陈擎的稳重大气,林大叶的活力与精巧,这些都是我感叹他们“双剑合璧”的原因。

陈擎接连演奏三个曲子,三种全然不同的风格,而且基本上是考验独奏能力的连续演奏,气息、技巧、音色、音乐细节和情感的投入,都是耗力极大的。陈擎倾力而出色的表现,对于身兼广州交响乐团团长、行政事务缠身的他来说,难能可贵。乐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或许也是对他双重身份的钦佩与肯定。

德沃夏克的《D大调第六交响曲》(Op.60)不是很流行,广交本乐季再次演绎奉献给乐迷,以表诚意。这部宏大的交响曲有着德奥音乐的严谨与厚实,甚至能听到勃拉姆斯的痕迹。据说写作灵感来源于勃拉姆斯,乐史上记载,二人相互欣赏和提携,友谊深厚。将勃拉姆斯的序曲作为音乐会的开始,与下半场德沃夏克的《第六交响曲》是很好的呼应。当然,以我在现场的聆听体验,听到的更多是辨识度很明显的捷克乐调,区别于德奥音乐的冗闷。尤其是第四乐章最为突出,美妙的旋律,生动的节奏,在林大叶的处理中显得既大气磅礴又充满波西米亚音乐的灵动气质。我想这正是德沃夏克的独特魅力,原来他在去美国前的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了娴熟的交响乐思维和创新的勇气。后来能写出《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那样层出不穷的音乐主题和新颖的管弦乐色彩就不足为奇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林大叶喜欢徒手指挥,这在中国的指挥家中并不多见。没有指挥棒的“权势”依仗,倒多了几分潇洒和自如。非常欣赏他乐章结束时的华丽转身。他回广州很受欢迎,是近段在星海音乐厅演出最频繁的指挥家,乐迷们似乎对他有一种特别热情。他与陈擎的“双剑合璧”无疑也是默契十足。

文  |  麦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