掼友心得分享:下家 炸还是不炸?这是一个问题……
“不炸下家”心得
作者: 老王的辩证法
引子:自几年前从娱乐型选手转为竞赛型选手以来,为了正确而有效地提高掼技,比较重视掼蛋理论的学习,其中南通电视台掼蛋节目评牌嘉宾邵永阳老师的讲评,对我启发很大。在邵老师的掼蛋理论中,有一句名言大家都通晓的,这就是“不要炸下家”!对于这句经典,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但也有人将信将疑甚至不信(有句相左的理论“谁危险就炸谁”即炸谁不固定论),还有人理解不透简单处置使得效果不佳。依我看来,是否执行好这条原则,是衡量掼蛋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比如,我们在比赛时,遇到了没有足够依据就炸下家的选手,马上就会产生一个想法:这人水平不咋地!
一、正确理解“不炸下家”的涵义
“不炸下家”是简易说法,完整地讲应该是“在没有比较充分依据和把握的情况下,不要炸下家”(这仅是我的理解,不知是否切合邵老师的本意)。
不轻易炸下家的主要理由是,就目前社会整体水平而言,极少有人能把握好炸下家的时点,并且在取得出牌权后准确地“卡下家”、“送对家”。
我们更多见到的,是大多数人“跟下家有仇”,炸了下家,却又出了下家喜欢的牌,结果事与愿违。即便是得到邵老师难得肯定的个别高手,在其炸下家的战例中,仍不乏错炸之作(尽管如此并不影响我对这些高手的仰慕)。大量的实战事例充分印证了这条原则。
不轻易炸下家,也由于炸弹宝贵,据统计,每局每人平均只有2手多一点点的炸弹,这个牌类项目之所以称为“掼蛋(原意为弹)”,也就因为炸弹少而威力大,类似于战争中的重武器,所以一定要珍惜,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能轻易乱扔。
不轻易炸下家,还因为防守首要责任是对家,对于能防守的牌,对家应该不轻易放过。反之一旦放过,说明对家也并不指望你用炸阻击(有例外,后面补述)。掼蛋发展到今天,防守单纯由后面选手把关的理念早已过时。
多数战例表明,不炸,防不住的还是防不住,而该来的机会还是会来的。
二、“不炸下家”不能做到的原因
一是没有接受不轻易炸下家的理念,固执坚持“谁危险就炸谁”论,思维僵化,制约了掼技的提升。我觉得,炸上家与炸下家,绝不是等量齐观的!退一步说,留待慢慢体会吧。
二是没养成炸弹尽量用来炸上家的好习惯。事实上,不少的炸下家现象是与队友的不及时打上家捆绑在一起的,犹如连体婴儿。前面队友没及时打上家,防守滞后,不得不由后面队友“补炸”。
“及时打上家”的理念与“不轻易炸下家”的理念同等重要,是另一个衡量选手水平高低的明显标志!
三是对不轻易炸下家理解不深,执行起来不够坚定,总是担心来不及阻止下家,打法陈旧,过于看重了“守门员”职责。
三、“不炸下家”的例外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不能绝对化。不轻易炸下家是重要原则,但仅是一般原则,而不是绝对原则,不适用所有情形。(一)顶尖选手在完全掌握牌局牌情、胸有成竹的前提下,可以炸下家。不过当前这种人、这种情形很少,以后会增多。(二)下家的这手牌毋庸置疑应该炸,但队友由于:1对危险估计不足、2不能断定本方队友是否压得住(比较典型的是遇到中上牌力的牌)、3差一手冲刺需要队友先帮助排雷送牌、4手中仅存巨炸,由于大小枪的考虑,不便先开火,而没有炸,此时本方选手就可以甚至必须炸下家。(三)本方已进入冲刺阶段,可以并且应该炸下家。(四)炸弹多但小,要及时使用(包括炸下家)。(五)由于上家冲刺仅剩一手牌,为了减轻队友防守的压力,炸下家以阻止其“送对家”。(六)出于放一家打一家的需要,与队友共同打本方的下家(队友的上家)。等等。但是以上列举只是少数情形,与不轻易炸下家的一般原则不悖。炸下家的目的,应当首先是阻止其领出牌,然后是自己冲刺或帮助对家冲刺。结语:掼蛋复杂多变,但有规律可循。坚信不轻易炸下家的理念,在实践中坚定执行并丰富完善。以上闲言碎语乃一孔之见,欢迎指正! 老王的辩证法
2020年9月17-19日草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