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的力气都很大吗?根据史料查证来看,或许并非如此
喜欢看一些历史趣闻或历史段子的朋友,估计都有一个主观上的感觉,那就是古代士兵的力气都很大,古代士兵的身体素质都很不错。笔者相信有这种感觉的朋友应该不在少数,因为这些年网上确实有很多宣扬古代“特种兵”的文章。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魏武卒,唐朝时期的玄甲军等。
那么这就衍生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古代士兵的力气是不是都很大?另一个是,是不是只有少部分朝代的少部分士兵力气都很大,其余的也很一般?如果有对这两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接着往下看,今天笔者会跟大家一起聊聊,古代士兵的力气问题。
一,确实有力气很大的士兵
先说最早时期的魏武卒,根据史料《荀子议兵篇》记载,选拔魏武卒的核心点就是力气,而这最直接的体现点就是,魏武卒必须拥有能拉开十二石强弓(近代的上百斤),以及背负50支箭穿三层盔甲,手持长戟,腰悬铁剑,并携带三天军粮且一日内急行军100里的强大力气。
再说宋朝时期的重装步兵,根据史料《武经总要》记载,宋朝时期的重装步兵一般是选拔健壮的中央禁军担任,而对于他们的要求则只有一点,即必须能够穿戴最高可达88斤的重装步人甲参战。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步人甲作为宋朝核心盔甲,最轻的重量也有54斤,而且只发给弓弩兵,至于前排作战的枪兵,那最轻也有70斤往上(唐朝玄甲军资料不全,暂且不提)。
最后说明朝末年的“铁人军”,根据史料《台湾外记》记载,铁人军为明朝末年的郑成功直属军队,整个铁人军的标配武装是双层实铁盔甲,并配备贴面(只露眼睛和鼻子),铁鞋,铁裙尾等附属盔甲。同时,还得携带超过170厘米长的斩马大刀以及近身腰刀。根据记载,铁人军的这一身标配盔甲,重量高达80斤以上。此外,铁人军还有一个选拔核心标准,即必须能抱起200斤巨石行走超过10米。
二,古代其他士兵力气如何
力气,除了天生可以带来以外,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学苦练来培养。但是对于一个士兵来说,力气大不大,有时候并不是全由自己做主。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王朝的前中期,因为需要抵抗外敌和平定内乱,所以他的政治生态是非常清明的。而这种清明的政治生态自然能给士兵最大的扶持,比如最起码的粮饷和补给。而一旦有了这些东西,那士兵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锻炼力气培养力气。
可反之,如果一个王朝到了后期或末期,那么即使需要抵抗外敌和平定内乱,那政治生态也是非常混乱的。原因只有一个,即上层建筑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并且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不然也不会将一个王朝带到后期或末期。而一旦政治生态不清明了,那么士兵最基础的粮饷和补给肯定就无法保证。倘若连吃饱饭都不能满足,那士兵的力气相信大家也可以理解。
这里我们用明清时期的部分士兵来举例。
明末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吃空饷。说直白些,某地总兵会给朝廷上报,说我们有1万人,但事实上只有6000人,而且一半都是老弱病残。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试想,军营里吃空饷已经如此严重了,士兵们还会有锻炼甚至于发挥自己力气的方式吗?
清朝末年同样也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士兵们往往都会身兼多职,比如在外面放羊牧马或做个小生意,原因是军队内部常年不见领导,一年还只有三四次训练,而且可以让人替补。这里我们同样可以试想,这样的军队先不说让他们去打仗,恐怕连最起码的行军队列和标准都达不到,而达不到这些就意味着没有训练,而没有训练的士兵力气,我们同样可以想象。
文章到了这里,笔者就在说两句题外话。士兵力气要大,那吃的就必须得好,而要吃得好,盐和油就绝对不能少(这两点就卡死了大部分小国和大部分王朝的日常状态)。此外,为什么我国这么多年的历史岁月中,只有区区三四支军队能仅凭力气就被我们所熟知呢?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这些军队都赶上了好时候和好领导。魏武卒时期的魏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强最富裕的,而宋朝前中期的奢侈程度就不用笔者多说了。至于郑成功的“铁人军”,笔者只想说到一个人,那就是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这位狠人是明朝末年盘踞浙江沿海数十年的超级海盗,每年净收入不下千万两白银,而郑成功恰好是他的嫡长子。
最后,关于古代士兵的力气是否都很大这个问题,笔者相信通过上文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其实我们查证史料后不难确定一个道理,那就是古代士兵的力气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而这主要的决策者并非是士兵本人,而是作为王朝最高层的统治者,毕竟要想马儿跑,总得马儿多吃草。
参考资料:《宋史·军备志》《明史》《清实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