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皱云峰
西湖曲院风荷景区有个竹素园,竹素园旁有一个江南名石苑,为什么称为名石苑?因为里面有一块石头,是“江南三大名石”之一,这块石头称为皱云峰。
所谓“江南三大名石”,其一是苏州的瑞云峰。它高5.12米,是宋代花石纲遗物,现在苏州十中校园内。(“纲”是宋代特殊交通运输的名称,花石纲是专门为皇帝运输奇花异石的运输团队。)
其二为上海玉玲珑。在豫园玉华堂前的草坪上,高约4米,原来是隋唐遗物,宋徽宗想得到这块玉玲珑,把它编入“花石纲”,不料此石在运往东京城途中丢失。
第三块名石就是杭州的绉云峰。绉云峰高2.6米,狭腰处仅仅只有0.4米,其色如铁,嵌空玲珑,迂回峭折,细蕴绵联。像细腰美人,势同云立,纹似波摇,所以称为绉云峰。
三大名石前两块都属于太湖石,皱云峰属于英石,产自广东英德。
据说好的石头必须具有四品:皱、瘦、透、漏。皱就是石峰外形须起伏不平,明暗变化富有节奏感;瘦就是石峰秀丽,棱骨分明;透是玲珑多孔穴,光线能透过,使得外形轮廓丰富多彩;漏即石峰上下左右皆有路可通。皱云峰四品皆具,所以有奇石之称。
这块奇石除了外观奇特之外,更奇特的是它的经历。似乎它命中注定要从广东到杭州西湖边安家落户。
这块石头在清代初期藏于循州(现在的广东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以及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的官衙内,属于广东水陆提督吴六奇所有。
吴六奇是谁?吴六奇是明末清初广东丰顺人。他自幼饱读诗书,广涉经史,但是嗜酒好赌,荡尽家产后当了一名邮卒。后来浪迹粤闽江浙一带,在浙江海宁遇到一位孝廉查伊璜,赠给他川资回广东,推荐他入伍。他纠集乡勇,称雄乡里,后来成了一个地方军阀,被明朝廷赏识,永历皇帝封他为总兵。后降清,被顺治皇帝破格赏赐,授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那么这个查伊璜又是谁呢?查伊璜是明末清初浙江海宁的名士,金庸(查良镛)的祖先。查伊璜是吴六奇的大恩人,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大力将军》,讲的就是吴六奇和查伊璜的故事,金庸小说《鹿鼎记》也有大力将军吴六奇。
有一天查伊璜到吴六奇府中作客,看见这块石头形如云立,摇曳空灵,就摩挲把玩了好久,留连不去,还题名为“皱云”。后来查伊璜离开广东回到海宁老家,刚进门就看见这块石头已经屹立在花园中。原来吴六奇看见查伊璜很喜爱这块石头,就命令部下不远数千里,船载车运,昼夜兼程,将石头从广东运至海宁送到查家。
查伊璜去世后,查家家道衰败,皱云峰辗转落海盐的顾家;顾氏衰落后,皱云峰被海宁长安的马家所得。清道光年间,马家家道中落,绉云峰以千金售给桐乡崇福的蔡锡琳。蔡锡琳购石后,有感于这皱云峰颠沛流离,从吴家到查家,又从查家到顾、马家。虽然现在到了自己手中,以后会不会再次流落?于是他决定将皱云峰捐赠给崇福的福严寺。福严寺是浙西一大名刹,位列江南四大名寺之一。皱云峰就放在福严寺后面的天中山卦瓢亭前。
随后蔡锡琳又请浙江布政使撰写了《绉云石记》,由西湖净慈寺主持书丹,勒碑树于绉云峰前。蔡锡琳的本意大概是将绉云峰置于丛林梵宇之中,从此可以“因缘遂从香火结,天中山畔长嵯峨。”
然而,天中山最终还是留不住绉云峰。绉云峰名声越大,惦记它的人也就越多,皱云峰的传奇故事还要继续演绎。
到了光绪年间,绉云峰差一点进了杭州城。大约在光绪十五年(1889),浙江布政使对石门知县说:绉云峰“公诸一邑不如公诸一省之更广耳”,省领导站得高看得远,这么好一块奇石放在一个县里不如放在省城影响大,于是“拟运置杭州灵隐冷泉亭畔,俾与苍崖翠壁辉映岩阿”,要求知县设法疏通。知县心知肚明,石门县僧俗两界岂肯轻易献出绉云峰,因此借故推托,巧妙周旋。结果,知县外调,布政使去世,此事不了了之。绉云石在福严寺安然无恙,依旧接受众生顶礼膜拜,继续收获歌颂的诗章。
当地有人为皱云石题诗:“片石飞来粤海云,酬恩曾记雪中人。园林几历沧桑感,移傍莲台证净因。”“挥金赠石两英豪,留得人间风节高;好与禅林并千古,天中山傍涌云涛。”“三生何处问前缘,证得禅心如许坚。曾阅沧桑风景异,几经庭院岁时迁。漫看兀突云生岫,忽讶空明洞里天。咏到灵根无限感,英雄名士总情牵。”
诗中的“片石”就是皱云峰,“酬恩曾记雪中人”就是指吴六奇用皱云石酬谢查伊璜在大雪天救济自己的大恩大德。
缘分总是缘分,到了1963年,不须“疏通”,经省领导同意,浙江省园林管理处就把坐落在崇福福严禅寺內的绉云峰搬迁到了杭州花圃,后来又移到江南名石苑。皱云峰与杭州与西湖的缘分就如此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