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谋圣之张良,3条计策助刘邦化险为夷,并迅速崛

张良作为“汉初三杰”的代表人物,以“谋”而闻名天下,刘邦给予的鉴定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跟大家讲《太公兵法》,如同对牛弹琴,没有人明白,唯独刘邦一听就能理解,而且还认为张良说的很对,并积极采纳他的策略。这令张良很感动,称赞刘邦有着上天赐给他的智慧(良曰:沛公授殆天授)。张良有“谋”,刘邦能“纳”,二人共事多年,多次打出经典配合之术,刘邦崛起前(盘踞汉中,杀回关中前),张良给出的三次谋划,助刘邦起死回生,反败为胜,奠定大业基础。

智取峣关,远离秦宫,获取民心

刘邦攻占宛城后急于西进,决定强攻秦军重兵把守的峣关。张良言说秦国兵力十分强大,我们根本不是对手,一旦峣关攻占不下,腹背受敌,再想脱身,实为万难。

既然强攻不成,不如智取。张良告诉刘邦,驻守峣关的秦军将领是商人的后代,必然看重利益,不如派人携带钱财前去贿赂,招降纳叛。刘邦依计而行,果然应验,对方收了重礼后决定不战而降,双方便放松警惕,准备履行和平献城的交接准备。

此时,张良再次劝说刘邦,答应投降的峣关的将领,士兵可不一定呢,不如乘他们麻痹、懈怠之时,暗中袭击,一鼓作气,拿下峣关,彻底消除后患。刘邦又纳张良之策,搞突然袭击,成功拿下峣关,长驱直入,至抵咸阳,子婴投降。

刘邦抵达秦王宫殿,见无数的珍宝和绝色美女,早已垂涎三尺,跃跃欲试。“好酒及色”的刘邦当然不会放过机会,想当夜卧榻秦宫享受,樊哙劝说,刘邦听不进去。张良告诫刘邦,因为秦朝昏庸无道,我们才能来到这里(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您为天下铲除暴君,应该以生活简朴为根基,而不是贪图享乐(宜缟素为资本),否则无疑于“助纣为虐”。

张良点到为止,刘邦一听就明白,天下局势未定,先保持低调,装一会孙子,过度张扬,惹别人眼红,招惹麻烦,于己不利。刘邦听了张良的话,当即决定撤离咸阳,回军霸上。事实证明张良之说使刘邦不但树立威信,收获民心,而且减少别人对他的妒忌和猜疑。

鸿门谋划,助刘邦脱险活命

鸿门宴前,如果不是项伯私见张良,透露消息让其逃命,次日项羽兵临城下,鸡蛋碰石头,刘邦难逃。项伯泄密张良,张良以“义气”为由转告刘邦,刘邦得知后崩溃,这可如何是好?(为之无奈何

死马当活马医,张良把唯一的希望寄托项伯,刘邦配合张良跟项伯拉关系,套近乎,攀亲戚,肯求项伯连夜见项羽,替刘邦求情说好话,并约定次日一大早,刘邦赶去鸿门给项羽赔礼道歉,这便是鸿门宴。

鸿门宴前,刘邦虽然逃过一劫,鸿门宴上范增“作怪“杀机重重,注定刘邦在劫难逃。关键时刻又是张良从中周旋,稳定局面,化解风险,安排刘邦以上厕所为由,逃离虎口。如果没有张良与项伯的私人之交,刘邦压根没有赔礼道歉的机会,如果没有张良之谋鸿门宴上刘邦难活。

骗取汉中,烧坏栈道,奠定基础

项羽分封诸侯,把刘邦封在巴蜀之地,这对刘邦打击很大。巴蜀遥远,崇山峻岭,连走路都成问题,将来想杀回关中,争霸天下,希望渺茫,至此刘邦被项羽死死的摁在巴蜀之地,动弹不得。

绝望之际,张良再次献策,重金打点项伯,又一次让他在项羽前替刘邦求情说好话,言说刘邦的可怜,恳求项羽把汉中分给刘邦,就这样汉中成了刘邦的根据地。汉中乃关中南大门,刘邦得汉中,如同拿到通往关中的金钥匙。如果没有汉中做根据地,远在巴蜀的刘邦几乎无法杀回关中,只能被捆在遥远的大山深处,永无出头之日。

汉中已得,张良再次献谋,劝刘邦烧掉汉中通往关中的唯一栈道,向项羽表达您已没有退路,表达从此再也不回来的决心(良因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如此,项羽会放松对您的警惕,我们趁机暗中崛起,伺机而动。

事实证明张良烧坏栈道,韩信重修栈道,结结实实给项羽、章邯等人灌下迷魂汤。眼下唯一的栈道被烧,示意刘邦没有归路,不再回来。项羽等人果然放松警惕。后来韩信重修栈道,表明刘邦又想杀回来,可栈道重修,谈何容易,10年8年无法完工,路还没有修完,刘邦已老死。可项羽、章邯做梦都没想到,这又是韩信的谋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杀回关中,项羽、章邯又一次上当。

心有灵犀一点通,张良、韩信,似乎心照不宣,早有“预谋”。两人都拿栈道做文章,张良烧坏在前,韩信重修在后,一毁一修,张良之谋,韩信之计 ,为刘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此基础的前提是占据汉中,而汉中正是被张良谋“骗”来的。难怪刘邦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当事人的鉴定,很有说服力。

配图源于网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