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沉吟轴》的构图、设色、人物形象、家具与摆件|王波

《观书沉吟轴》各元素解读图

《观书沉吟轴》的构图采用透视法,景深很有层次,近景是女子坐在案旁读书,中景是连接房间的一条走廊,远景是廊道窗外庭院里的四竿修竹。廊道的地脚线和涂料分界线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通过三层景观和两道纵深线的设置,画面富有立体感。画面还采用了很多三角形布局,比如人物、根艺香几和桌上的插花构成三角形,插花、书本和锦函构成三角关系,人物头部前倾,右腿翘着二郎腿,身段形成两个三角形,案桌只取一角,也是一个三角形,等等。从当今绘画、摄像的角度看,画面的中心在人物腰部,翘着二郎腿的人物身材呈现“S”形,脚面朝向画师,靠近画面边缘,这种构图法很容易使画中人物显得腿部修长、身材纤细,至今非常流行,相当具有现代感。

在设色上,《观书沉吟轴》的主色为赭黄和石青,大致对应金、碧两色。金色和碧色是富贵色,这两种主色的设定,实际上已经透露了画中人的高贵身份,因为通常只有王侯之家,才称得上金碧辉煌。赭黄和石青又采用不同的浓淡层次。比如香几和壁挂山水画的黄度最厚,偏褐色,案桌的黄度最亮,墙面的黄度最淡,而且廊墙的黄度重于近墙,体现出明暗层次。绣墩上铺盖的布颜色最重,为靛青色,绣墩、竹子、插花的枝叶、挂画的荷叶的颜色浓度次之,为头青色,人物的青衫颜色进一步减淡,为二青色,门帘和青衫的里色为天青色。地板的颜色为青黄混合色,起到过渡两种色系的作用。不管是黄色和青色,都在矿物色打底的基础上,用植物色进行了晕染。在主色之外,为了打破色彩沉闷,提高画面色彩的活泼感、灵动感,又增加了红色、粉色作为跳色,如香炉的托盘内里、绣墩的墩面、桌上的鼻烟壶为鲜红色,女士的领口、袖口和月季花为粉色。经过这些巧妙的色彩安排,《观书沉吟轴》显得主色不杂、跳色醒目、色调和谐、浓淡相宜。即便从现代色彩学的角度看,这些颜色的设置也十分科学,黄色、红色、品红(粉色)是邻色,蓝色、青色和绿色是邻色,它们又一一对应,互为补色,不能不令人惊叹宫廷画家陈枚在色彩上的天才感悟能力。

《观书沉吟轴》中的女子拥有修颈、削肩、瓜子脸、柳叶眉、丹凤眼、悬胆鼻、樱桃小口、垂珠鹿耳,脸露四分之三。她身材窈窕但不珠圆玉润,容貌秀丽但不玉肌饱满,给人以端庄稳重的印象,显然是位步入中年的女性,如前所述,疑似画中人的乌拉那拉氏在画作可能的创作时期正好是28~42岁。画中女子头裹黑色半透明薄纱包布,包布是明代以来流行的装束,纱内漆黑的秀发清晰可见,左鬓插红色发簪和一个点翠波浪纹缀小珍珠黄菊花粉珠花发甸。露出的左耳戴一只金耳环,耳坠为金托镶嵌蓝色葡萄形宝石,这透露了她要么出身汉家,要么刻意模仿汉族装扮,因为当时汉族女子通常只戴一只耳环,佩戴三只是满族妇女的习俗,即所谓的“一耳三钳”。如前所述,画中人为胤禛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她素来喜着汉服,模仿汉族女子只戴一只耳环也不足为奇。女子身穿青衣的款式为明代背子,有所改良的地方,是在前襟汇合处增缀一个金色水纹团花,下连两条金色鹿角飘带,呈现出披帛的飘逸效果。背子的前襟和袖口均为宝相花织锦。背子里上身套粉色小袄,下身套粉色长裙。小袄绘有粉色稍重一点的兰花纹样。袄领为贴身立领,更显脖颈挺拔修长,领口缀着两枚金色盘扣。背子的肩部有大片的水纹样。女子双手纤美、玉甲尖尖,右手露出皓腕,可见戴着一个扁环形金镯子。

女子背后的墙上挂着两幅画。高处的为一幅横展的山水长卷,右边露出装裱的地头背部纹样,说明基本已到卷尾,但是左边露出画后托片的白色,说明左边的图案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展开。以百度、谷歌的以图搜图方法搜索这幅图,找不到与其精准匹配的画作,但是与明代唐寅的《山路松声图》意境神似,两图都有高山、松壑、流瀑,画法也比较接近。结合陈枚曾师法唐寅、视唐寅为偶像这一经历来考虑,这幅画很可能是陈枚脱开唐寅原画,凭印象模仿的,故而既有唐寅痕迹,又与原画有所不同。低处挂着的是一幅绘着一个芭蕉叶的图画,构图简单,只是为胤禛题写的诗作背景。芭蕉叶在中国古代有很多隐喻,一是指代“业大”,谐音“叶大”,因为芭蕉叶是最大的植物叶子之一,庭院种芭蕉,寓意“家大业大”;二是指代“易凋”,芭蕉结了果实,秋风一来便迅速枯萎,乃是“速坏”的物质,犹如青春苦短、人生脆弱。三是指代“愁绪”,芭蕉叶卷曲不展,尤其是蕉心皱缩难开,犹如少女的心思,隐而羞发、繁细难猜。四是指代男子,尤其是和樱桃、丁香共用时,芭蕉常指男子。在《观书沉吟轴》中,芭蕉叶的四个寓意——“业大”“易凋”“愁绪”和“男子”都与画作的情调相关,以其入画,十分相宜。

女子所俯身的桌案为束腰、马蹄足、罗锅枨、雷龙牙头、二连环卡子、大理石面心方桌,此桌的样式明代就有。但是此桌的一些细节突破常规,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其枨端做成雷龙方形,既连桌面又连桌腿,兼有牙头的作用。桌子呈橙黄色,布满漂亮的山水纹,材质似为黄花梨。桌面前端摆放着一函书,锦函包布呈编织纹加青花纹样,黄色书名签上未写书名,函上系白色别子,函中共有6册图书,画中人抽去阅读1册,尚余5册。书的封面皆为赭黄色,包角皆为宝蓝色。书函后摆放着一只白釉双陆尊,尊中插着两枝月季,枝上有盛放之花两朵,含苞初放之花一朵,含苞未放之花一朵,残花一朵。尤其是画上残花一朵,可见画师极为追求生活写实,亦为烘托画面主题。尊旁放着一只盖着金色盖子的红玻璃鼻烟壶。鼻烟壶里侧,木托开槽里立着一个案头小屏风,屏风上绘着青绿山水。此幅山水画的构图、颜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18岁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图》。

女士右侧后方的廊道上摆着一个根艺香几,其上放着一只铜桥耳乳足炉,里面盖着白色盖子,似乎正在熏香。香炉的托底似为草辫所编,上面覆盖红色绒布。香炉的边上是一个黑漆描金双蝶纹香盒,勾染填色细致,华丽精美。盒盖中央绘着双蝴蝶纹样,头须纤毫毕现,翅膀对称飘逸,栩栩如生。两蝶之间以草叶相连,草叶翻卷自然。双蝶循花觅香而来,于花草间翩翩起舞的生动场景,恍在眼前。

女子坐着的鼓墩,又名绣墩,因其使用时常衬以绣花软垫而得名。绣墩上此时衬着的为红色墩面和蓝色云纹双层条状围布拼接的软垫。绣墩的造型为海棠式五开光,因为腔壁有五个具海棠花形状的开窗。墩的内壁为纯绿色,外壁绘有莲花缠枝纹,上下各有弦纹及钉纹一道。这个绣墩看起来轻巧灵便、俊秀美观,和人物形象、环境气氛相当搭配。

女子背后的天青色门帘被撩起、束系,透过无门的廊框可见廊道圆窗外的四竿修竹,令人仿佛感觉明亮的光线,和摇曳竹叶的习习清风,正穿过窗、门,给读书的女子带来柔和的光照和清新的空气。香几上的熏香也随着窗口飘进的微风,把芬芳洒满全屋。

《观书沉吟轴》的主题是读书,那么画中人读的是什么?又属于何书呢?最早关注此问题的是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后来担任哈佛大学美术史系教授的巫鸿博士,1993年,他从原作中看出画中人读的是杜秋娘写的《金缕词》。后来,国家图书馆的马波先生又揭示出书上与《金缕词》同时出现的还有《闻杜羔登第》和《青溪小姑歌》,三首诗自右至左的排列顺序是:

闻杜羔登第

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日醉眠何处楼。

青溪小姑歌

日暮风吹,落叶依枝。丹心寸意,愁君未知。

金缕词

劝君莫惜金缕词,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观书沉吟轴》中的书页

其中,《闻杜羔登第》和《青溪小姑歌》印在女子手握的右页上,《金缕词》词印在女子正读的左页上。马波先生根据书页左右双边栏、每行十九字的行款特征,和三诗共现一书,以及诗后有双行小字注,注中出现谭友夏这个名字、全书一函六册等信息,推理出其应是一部专收女性诗歌的通代诗歌总集,经与国家图书馆有此类特征的藏书比对,认为画中人所读书极可能是明代书商模仿钟惺和谭友夏合编的《唐诗归》,而假托钟惺之名编刻的《名媛诗归》。因为谭友夏曾为《唐诗归》所收诗歌作注,所以在《名媛诗归》中他又被伪造成作注者。

但是马波先生也指出,《名媛诗归》有万历年间刻本和康熙年间刻本,最常见的装订形制是一函八册,而不是如图中所画的一函六册,装帧也不如画中精致。在真书中,三首诗分别位于卷十、卷六、卷十五,而在画中,画家一方面尽力写实,保留了真书的主要行款特征、字体以及双行小字注,另一方面,为了画作主题需要,画家又大胆地将三首诗大挪移,将它们剪辑到左右两个对开页面,而且把一首南朝乐府诗歌放在两首唐诗之间,导致创作时序错乱。

马波先生认为,《问杜羔登第》写“悔教夫婿觅封侯”,《青溪小姑歌》写暗恋痴情,《金缕词》写珍惜青春,前两诗的作者一位已婚一位未婚,她们的出场,都是为给第三位作者——一名热恋者的情感制造气氛,表达了胤禛在夺嫡斗争中虽然假装“闲王”,以淡泊作态,但极为珍惜机会,渴望及时制胜的心态。

笔者认为,画家选用这三首诗,没有必要像学问家那么严谨,特别关注创作时间和原书形式,其选诗的第一标准很可能是认为它们都很有名,广为人知,第二标准是它们恰好表达了女子情感的三种状态,一是暗恋者渴望关注,二是热恋者渴望恩宠,三是已婚者惧被抛弃,所以将它们汇聚到书本展开的两页中。又因为画作的主题是渴望及时得到恩宠,所以把《金缕词》放在画中人正看的那页,作为全画的视觉中心。诗作顺序的安排服务于画面主题,故而没有将创作时间作为排序标准。

画家将这三首著名的情诗呈现在画面中心的书本上,十分高明地概括了女人一生的情感命运,又重点突出地透露了读书女子当前的心态。文本传递的信息和画作的基调高度吻合,传达出浓浓的女人味。加上画中人读的是《名媛诗归》,此书收录的作者又截至明代,这无非是在暗示,这位容貌端庄、姿态优雅、衣着华贵的清代女子也是一位名媛、才女,是未来的《名媛诗归》的作者之一,惺惺相惜,所以她才会成为过往名媛的知音。

短短的打开的两页书,可以说是聪明人写给聪明人的信,胤禛通过这幅画,尤其是画中这两页纸,向有可能看到这幅画的父皇康熙表达自己求关注、盼重用、怕冷落的心态,可谓智慧之极,难怪他会在激烈的夺嫡斗争中艰难登顶、笑到最后。

END -

【原载:王波.《观书沉吟轴》与《春闺倦读图》:中国古代最美读书图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20,40(12):41-6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