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挂号到布局互联网医疗,医指通如何靠1亿元走向全国?
早在8年前,医指通创始人李浩就萌生了创建一个网上预约挂号平台的想法。彼时,新医改方案启动前夕,李浩已经预见到未来医疗需求大量释放后带来的市场机会。
2009年,李浩带领团队从深圳北上天津,用2年时间研发出医指通这一全国首个省级预约挂号平台,首批用户覆盖天津15家三甲医院,不到3个月,医指通就与天津39家三甲医院都达成了合作。
如今,医指通的挂号模式已基本覆盖天津整个公立医院系统并运转良好,医指通正在谋划将这套成熟的预约挂号模式向全国市场复制。与此同时,医指通还将在挂号业务带来的庞大用户流量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诊后慢病、养老服务等业务。在此过程中,医指通的陪诊+保险等商业模式也日趋成熟。
从天津模式推广到全国
李浩告诉动脉网,在预约挂号领域要想获得大量用户、创造最佳用户体验,单纯靠线上推广方式收效甚微,必须借助线下力量。因为进医院的患者大部分仍是中老年人,线下服务更适合他们,同时线下人工服务带来的体验比单纯线上方式要好得多。
李浩
李浩表示,除了大部分预约挂号平台常见的官网、手机APP、微信服务号、统一电话平台外,医指通还专门提供了电视(EZTV医指通频道)和终端机(社区及医院)两种方式,为各种人群都提供了适合他们的挂号渠道。
另外,医指通从一开始就组建线下服务队伍。这支队伍的数量目前在天津已经达到上百人。其主要工作是服务于医患,做导诊、核对挂号信息、停改诊等服务。而且,除了线上的预约挂号平台外,医指通在三甲医院内也有综合服务中心。
医指通为此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流水作业流程:首先,每天下午6点前确认次日医生的停诊信息;其次,提前确认爽约患者。预约挂号的患者需要提前15-30分钟预约报到,若有出现爽约的号源则会现场开放给其他患者。这保证了医生的时间能够最大化利用,避免因为爽约而浪费医疗公共资源。
李浩介绍,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单个医院,医指通线下团队数量有10多个。“有的医院过半数的号源都是通过医指通来预约挂号的。如此一来,医指通就变成了医院的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导诊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医指通所有的预约挂号业务都是免费的。正是凭借这种免费模式,医指通快速占领了天津市场。李浩介绍说,天津90%的挂号量都在医指通上开放。
医指通的发展思路在于:先打造一个标准化的平台,在一个区域做强后,再推广到更多区域。“区域性实力强也是医疗行业、移动医疗行业的一大特征。”李浩告诉动脉网。
目前,医指通预约挂号平台已走出天津,成功向北京、深圳、广州、长沙、惠州、沈阳等五省七市复制,覆盖人口达到2.8亿,入驻医院达到476家,入驻科室达到8737个,入驻医生达到28800个,放号量累计达到1.37亿,注册用户2965万,电话咨询累计达8000万,日均预约量达1.8万。
医指通挂号覆盖范围
医指通在向全国复制其预约挂号模式过程中,线下平台的搭建已是轻车熟路,线上用户流量则需要大力加强。李浩向动脉网透露,医指通已与寻医问药达成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医疗联合体,通过引入寻医问药的庞大线上用户流量,帮助医指通快速覆盖更多人群。据了解,寻医问药每天有1000万的用户流量,都将全面支持医指通平台,而且寻医问药网也在去年十一月对医指通进行股权投资。
从挂号到诊中、诊后服务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挂号式成功积累起庞大用户流量后后,医指通开始延伸出更多的深度服务。
现在,医指通除了预约挂号这项服务外,还在全国率先推出预约病床、预约检查、预约药品这三大服务,这恰是目前医院就医的三大痛点。预约检查主要是方便外地患者,预约药品则主要是方便慢病用药患者。这些服务目前可以通过医指通开发的APP医管家来实现。
医指通医管家
检查、药品等数据相比于挂号信息,价值更大。不过这些数据目前医指通和医院是完全绑定的,所有权属于医院。从政策限制以及患者隐私保护的角度,医指通并未做医疗数据的商业化。
这也是李浩避免过早引入风投的原因。李浩坦言,他担心风投过于看重数字,这不利于医指通做好内功、走出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医疗模式。目前,李浩靠着自有资金对医指通的投入已累计达1亿元以上。移动医疗行业需要有人去试错,试错就存在巨大的风险,医指通平台将审时度势选择最佳出击时机,现在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先做好平台打牢基础才有可能打赢这场互联网医疗战争。“让别人的子弹先飞一会吧”,李浩说。
此外,医指通还通过与三甲医院打通挂号服务、健康检测设备投放到社区终端等方式,最早建设了分级诊疗体系,目前医指通云终端已经覆盖了天津、广东等城市600多个社区网点。
2009年,医指通在深圳开启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同步挂号的模式;2013年,医指通在天津北辰和和平区的社区卫生中心投放了云终端及健康检测设备,让社区医生来帮助老年人做相关测试。其中,硬件由政府采购,医指通提供大数据服务。
与社区医院合作,令医指通可以避免自身做大量线下重资产投入。
2014年,医指通开始涉足陪诊业务,这是其开始商业化的新尝试。“前期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医指通的品牌也建立起来后,我们才开始做陪诊服务。”李浩介绍说。
2015年,医指通的商业化开始多元化。比如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建行全网点发行医指通龙卡,发展百万金融健康会员;与信诚人寿、平安保险深度合作。李浩告诉动脉网,医指通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专门的险种,并且已经有较为不错的收益。“患者购买陪诊服务就包含相关保险产品。”
据悉,医指通目前的保险产品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18种大病保险;第二类是跟随门诊住院保险,提高患者报销比例,让患者少花钱。
医指通的坚持
医指通从成立之出就坚持“三不”原则:不在老百姓身上牟利,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参与医院服务分成、不做付费加号。
医指通一路走来,也面临过许多诱惑。2013时加号业务刚刚兴起,公司内部同事也曾建言是否加入加号业务,但李浩坚决制止。在李浩看来,付费加号从政策上肯定不允许,即便开展这些业务也只能赚快钱,而且风险很高,随时有可能面临业务被中止的风险,不是长久发展之计;另一方面,付费挂号其实是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这与医指通“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初衷相违背。
在移动医疗创业投资异常火热的2014年~2015年,早早进入行业的医指通却似乎没有被这一波汹涌的融资潮淹没,显得非常从容和淡定。李浩回顾这段历程表示,他坚信互联网医疗是一个中长跑,而不是短跑。8年的深耕让医指通更具备耐力跑的素质,现阶段论谁比谁强尚为时过早。
站在2016年的今天,当许多移动医疗公司早已风光不再,甚至出现许多已经融了大笔资金的公司因为加号业务受阻出现倒闭情况,医指通却正在踏向厚积薄发的关键一年。地域上,医指通从天津向五省七市、乃至更广阔的全国区域扩张;业务类型上,从单纯的预约挂号向诊后慢病、养老服务等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延伸。近日,利用积聚多年的1000多万慢病用户,医指通率先在全国启动互联网+慢病服务平台战略,加快布局互联网医疗产业,这一新动作正受到社会各方的强烈关注。
李浩告诉动脉网,今年将是医指通沉淀多年后全面发力的一年,将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自己跑得更快。而在未来三年,李浩希望医指通能够在中国主板上市,“毕竟,中国的医疗事业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并解决得好。”
◆ ◆ ◆
近期活动
【动脉网思享会沙龙 北京站】医健清华人系列之清华x-lab(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