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淮安 | 一个周末 两场画展

2016年12月初的周末,看了两场画展:苏梅老师的《游心于意—苏梅北欧游学汇报作品展》;浦东美术三个孩子的《2016三人行》。

吸引我去看展的原因有很多:苏梅是第一位入住瑞典国际艺术村的中国画家、第一位在市博物馆设展的女画家,想知道她作品中的现代元素源头在哪里;《三人行》,为三个10岁孩子举办的画展,在淮安亦是第一次,以他们小小的年纪,会分享怎样的童真视界?

苏梅:游心于意

12月2日(周五)晚上有幸聆听了苏梅老师的讲座,听她讲在北欧六个月间的学习生活经历,跟随她沉浸在居住六个月的瑞典的回忆之中。

她说:瑞典的设计从生活开始,反哺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一句“高休闲、高效率、高产出”说得发自肺腑。

高寒的北欧,造就了简约、高冷的瑞典民族形象,从服装到建筑,大多黑白灰的高雅色调,然而他们却喜欢色彩鲜艳的内衣、装饰精美的餐具。这似乎是一种平衡,一种外表理性与内在感性的互补。

苏梅在瑞典走过的每一处,都感受到艺术统领一切:哥德堡大学乒乓球桌周围的现代壁画与舒适的空间布置;更衣室衣橱门上身着民族服饰的人像、流线型的长椅;圣诞节五星级宾馆外墙用红色丝带包装成礼品盒;每家门庭别致的设计;河边大树下的一排木椅,俨然一幅悠闲的画卷……

艺术在这里,意味着放松与慰籍,诠释着精神与自我。

周日,再次跟随苏老师来到博物馆,听她对自己作品的现场解读。

第一幅画色彩浓郁而又朦胧,苏老师问:“大家看出是什么花了吗?”同行的枚枚脱口而出:“鸡冠花。”苏老师颔首欣然:“是的。”经过仔细辨认,我看出了鸡冠花的隐约的倩影,不禁在心里暗暗敬佩枚枚敏锐的图形识读能力、在艺术上与苏老师的灵犀相通。

一幅幅看下来,听苏老师讲她的每幅画中一次次实验探索、一层层色彩叠加、在绘画过程中即兴创作的投入与愉悦……

非洲贫困地区生活的浅灰,淮安京剧三杰的水墨,敦煌印象的绚烂,经由苏老师的解说,一幅幅画面变得生动可亲,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画家的内心。

赏“游心于艺”,是一次与美的邂逅。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重彩画 / 270x70cm / 2015

▋淮安京剧三杰

国画 / 200x120cm / 2016

三人行:成长的印记

《三人行》,因种种原因差点擦肩而过,恰巧有朋友电话告知地点,原来与住处仅一河之隔,在撤展前半天赶到现场,见到了这份献给孩子的艺术范十足的十岁礼物。

见过不少儿童画展,不乏酷炫的装置艺术、高级的展厅陈设,然而显然多半出自成人的设计,把握不好常会喧宾夺主将儿童的作品淹没在形式中。

眼前的《三人行》作品展,不见华而不实的包装,标准化的展厅悬挂着孩子们近百幅作品,且大都是孩子原生态的即兴作业,清新稚嫩中散发着天然的童趣。从涂鸦到想象、由写生到创作,孩子们成长的小脚印清晰而踏实。

小作者贾雨默用深深浅浅的水墨演绎出的戏曲人物,神情怡然、翩翩起舞。难以置信对人物神态的如此生动表达,竟出自十岁孩童之手;画面人物之间的空隙,用毛笔记录了创作的过程,与水墨人物相映成趣。巧合的是,只用水墨,不着一色的表现手法,与苏老师的京剧三杰创作理念竟有几分不谋而合,尽管笔法还很稚嫩,品位已是不俗。

在接受电台采访的视频里,小作者晏梓然说:"河下古镇的石板路有被车子碾过的印子,比较老,我画的比它新了一点,这样看起来更漂亮一些。”不拘泥现实,小家伙对美有着自己的解读。

另一个小作者史瑞萌说:“我爸爸在高速公路上工作,所以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立交桥,我画了两幅,一幅是白天、一幅是夜晚的景色。”高速公路日夜不息的车流,白天夜晚都少不了工作人员的身影,这样的画里饱含着对爸爸的爱吧,借用梵高的星夜作了诗意的表达,画面瑰丽而温馨。

观《三人行》,如置身于一场爱与美的交响乐章。

读画感悟

反观现实,艺术,在眼下的纷繁人事中,似乎是无用之物。

然而,道德经说得好:“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艺术,就像一个建筑里虚空的无,正因为它的虚空,它才可能以无为用,承载、接纳有形的肉体和无形的精神,最终带给人心灵的欢愉和慰籍。

热爱艺术,无关年龄。

美国总统约翰亚当斯曾经说过:“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音乐。”

一语道破艺术之伟大与可贵,同时也暗示了艺术蔚然成风所必要的社会基础。

现在的北欧,“艺术统领一切”;

未来的中国,当艺术时代到来时,我们准备好了吗?

(作者为淮阴区长征小学美术老师)



附1

视频:苏梅老师自述

剪辑:大建 鱼肉串

附2

“三人行”画展前言
胥广福
       
这一刻,无数双眼睛注视展厅,汇成冬日里温暖的阳光,满壁的画幅生动起来。晏梓然、贾雨默、史锐萌,用画笔给自己送来十岁礼物,给我们送来美妙的“童话”。
捧读“童话”,满是欣赏。
欣赏晏梓然从总理童年读书处出发,在河下古镇折返,就用铜鼓般铿锵色彩,让熟视无睹的里运河散作触目皆是的乡愁。欣赏贾雨默梦想托诸戏曲,摇笔一变,就成不让须眉的穆桂英——这飒爽英姿能从画上走出来么?欣赏史锐萌把大师的《星月夜》情境移作立交画面的衬景,疾驰车流与斑斓星空交相辉映,诉说着奋战在高速公路的亲人带来的骄傲。

捧读“童话”,总是难忘。
难忘你们初进画室的那一刻,带着羞怯,像株新苗,在“园丁”精心呵护下,吮吸乳浆,在这片奇妙的道路上蹒跚而行;难忘你们背着画夹走进桃花岛、宏村、景德镇……一次次游学,一番番收获,一回回成长,让春风吹过的履迹,绽放成摇曳多姿的花朵;难忘你们仅用不到三年时光,各自捧出近三十多幅“硕果”,让“三人行”画展成为众人奔走相告的喜讯。

捧读“童话”,更是期待。
三个小主人都说“喜欢画画”,这是鲜花与掌声难以代替的内在驱动。让这份欢喜化作不断前行的定力吧。展览不是休止,你们的人生期待更壮观、更美好、更精彩的乐章。记住画室的名字中有“青藤”,这是生命力历久弥新的象征。用你们不断挥动画笔的双手,让“青藤”成为郁郁葱葱的森林。

期待,我们共同期待,今天的“三人行”,会变成明天的“十人行”“百人行”……
期待,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孩子早日到来,让一张白纸绘出更新更美的图画!
(作者系《中国书画报》特约撰稿人、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三人行”画展策展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