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梆子大王”“青衣正宗”——金刚钻

金钢钻(约1890-1945)东光塘坊人,乳名“钻儿”,贫家女,其父王金山当女儿八岁时携眷逃荒至武清县南双庙落户,十岁送北京学戏,工河北梆子背衣。金钢钻学艺期间,其全家以在武清无力营生又去东北定居于抚顺。本人以垂髫之年即告别故乡,故查阅各有关资料,只称“金钢钻原名王莹仙”,均不载其原籍。1984年整理本资料时,经沧州市评剧团李振江同志介绍:“1938年秋曾和金钢钻配过戏,交谈中金曾让振江呼其为大姑”(因振江原籍东光秦村,距塘坊4华里)。彼时振江自悔年幼(14岁),不知作详细盘谈,事后听说她是塘坊人。
据此,经访问塘坊村郭洪仪、张玉坤等老人,始得知其梗概:“王学艺于北京(不详其班社及从师),1930年前后即名噪全国,有“河北梆子大王”之称,《三娘教子》《拾万金》《蝴蝶杯》《窦娥冤》等剧是其代表作。平、津是其活动基地,足迹遍及南北各大城市,成名后与天津市著名京剧武生刘汉臣结婚,故乡塘坊老人到津拜访,都得到她的热情接待。
“七七”事变后仍以天津为基地,与河北梆子界银达子、韩俊卿、宝珠钻、金宝环等巨匠合作演出。著名河北梆子琴师郭小亭(注:东光县茧郭庄人)为其伴奏达16年之久。
敌占时期河北梆子剧种日渐衰落,金钢钻又以体弱多病,与小香水、梁蕊兰等演出于西南角席棚剧场或清唱于中华茶园,金钢钻于中华茶园演《拣柴》后惨死在后台(据河北戏曲资料汇编介绍金钢钻之死一谓1943年,一谓1945年),由郭金英、银达子合演《烧骨计》当场哭诉金钢钻死后惨景,得观众解囊相助,金钢钻才得以装殓埋葬。
1985年五月份,塘坊张玉坤致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求播放金钢钻唱段,电台复信于五月X日(忘记确时)晚七点播出金钢钻之《窦娥冤》唱段。

来源:东光文史资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