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的差距究竟有多大?这些数据给出了答案

了解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人都清楚,全国高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中央部属高校是指中央部门(单位)直属管理的高校;地方高校是指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的院校。
在全国两千六百余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只有一百多所中央部属高校,而地方高校数量超过两千五百所。中央部属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不足5%,但这一百多所院校,却培养了全国近一半的研究生。它们师资力量之强、学科建设水平之高,远在地方高校之上。它们也得到了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
那么,地方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我们来简单地看一些数据。
据教育部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占全国高校总数不到5%的中央部属高校,培养了全国约5.8%的本科生和约48.7%的研究生;而占全国高校总数超过95%的地方高校,虽然培养了全国约94.2%的本科生,但培养的研究生人数只占全国研究生总数的约51.3%。也就是说,一百多所中央部属高校培养的研究生数量与两千五百多所地方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数量相当,几乎占培养研究生总数的一半。
可能有人会说,两千五百多所地方院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本就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这话没错,不过即便不考虑那些不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地方院校,中央部属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能力也高出地方高校好几个档次。
对高校来说,研究生培养能力越强,说明学校科研水平越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与中央部属高校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顶尖人才方面,地方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的差距也不是一点点。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96位获得者中,只有24人来自地方高校,占候选人总数约8%。这24位国家杰青获得者来自19所地方高校,其中深圳大学3人、山西大学2人、苏州大学2人、天津医科大学2人,其他15所地方高校各1人。
在这场惨烈的人才战中,两千五百多所地方高校,仅有不到二十所略有斩获。这样的比例,这样的数字,与中央部属高校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当然,中央部属高校的实力能如此之雄厚,与其得到的强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从各校的年度预算经费中,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中央部属高校的强大资金优势。
去年四月份,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了2019年财务预算,清华大学以297.21亿元的年度预算数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除清华大学外,还有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的预算总经费超过100亿。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有接近30所2019年预算总经费超过50亿。而绝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年度预算总经费都不超过20亿。
前段时间部分地方高校陆续发布2020年预算经费,在笔者查看的一百多所地方高校中,只有约十所年度预算总经费超过20亿元,比如上海大学2020年预算总经费为33.86亿元;北京工业大学2020年预算总经费为32.17亿元;首都师范大学2020年预算总经费为21.52亿元。其中深圳大学的2020年预算经费在这一百多所地方高校中排名最高,为60.86亿元,该校也是这一百多所高校中唯一一所年度预算经费超过50亿元的高校。
教育部发布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中央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54777.28元,而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25151.20元,不到中央普通高校的一半。
这么一分析,大家应该都对地方高校与中央部属高校的差距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拥有更多资金和资源的中央部属高校,综合实力自然比地方高校强大很多,所以它们更受高考生欢迎。可以说,全国最优秀的学子基本都在中央部属高校就读。
有人对这种现象发出了质疑的声音,他们认为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对地方高校不公平。他们建议无论是中央部属高校,还是地方高校,都应该被一视同仁。
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且不切实际的建议,不仅无法施行,也完全没有必要。中央部属高校本身就承担着比地方高校更多的科研任务,它们应该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再者,从国家层面看,需要打造一批既能在国内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又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精英高校”。
其实,有实力的考生通过公平的竞争平台(高考),考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中央部属高校,没有实力的考生就只能上一所水平一般的地方高校,这挺公平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