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复盘06 | 《新媒体蓝皮书》不用全背,这11个考点是重中之重!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1(2020)》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编撰的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年度报告,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新媒体蓝皮书》。
每年的新媒体蓝皮书都总结了新媒体发展的最新趋势,揭示了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等等,其中的热点也和各大新传院校考点密切相关,了解蓝皮书的内容,基本上就掌握了最新的考点和考察方向。
2020年的新媒体蓝皮书发布后,每天都有小可爱催小铎带读分析,“蓝皮书太厚啦,根本没时间看”、“考点分析什么时候来啊”....
上一期我们已经给大家整理了蓝皮书的最新数据和案例,快补充进笔记👇
最新数据和案例整理!新媒体蓝皮书(2020)竟是一本“答案书”!
今天的年中复盘就带大家盘一盘2020新媒体蓝皮书中的全部考点!!
PS:前几期的年中复盘戳戳这里👇
年中复盘01 | 「新闻学」的38个简答、24对概念和23条辨析!
年中复盘02 | 考过的140个「传播学」基础知识、29个理论和10位大佬!
年中复盘03 | 中国新闻史的200+个知识点、必考的13位“报人”和10大“报事”!
年中复盘04|最容易出评论题的7个热点案例,立意与论据一网打尽!
年中复盘05 | 《网传》历年考点盘点:65道名解、53道简答、23道论述!
用
结合案例,谈谈智能技术、5G等新技术对传播生态的影响
5G特点以及对媒体产业的影响
5G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自选角度)
2019是5g是商用元年,谈谈对新闻内容生产的影响
试论述5G对媒介带来的变革。
5G时代会对媒体行业带来的新变化?同时,新闻从业者要如何应对5G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G时代融媒体如何提升传播效果
试分析在5G应用的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如何?
结合事例谈5G对新闻传播实务的影响
请简述短视频的传播特点
短视频新闻和传统视频报道生产的异同
短视频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短视频对传播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问题,针对问题如何规制
短视频和微视频传播效果好的原因
分析网络直播的问题与对策
淘宝直播推广产品的营销策略
网络直播的传播模式
网络直播转变为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格局。应如何认识?
vlog的传播特点
2019年11月,央视频上线,作为社交短视频平台,央视频如何脱颖而出?说说央视频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战略
新闻联播开设抖音快手账号 传统媒体在短视频平台的调整
试分析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对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意义和可能
结合短视频营销应用案例分析短视频的内容特色和营销价值
论述网络直播满足了人们什么需求
论述网络新闻直播现状和策略。
网络直播带货刺激消费,也导致非理性消费,谈谈看法
电商直播,网红带货问题加措施
论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生产给我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创新带来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些变化。
结合案例,谈谈智能技术、5G等新技术对传播生态的影响实例
简述新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的成长要素
把关人理论在新媒体中的应用与变迁
新媒体环境对新闻专业主义带来什么挑战
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关系,能否用“媒介即讯息”看待数字媒体,为什么?
沉默的螺旋在新媒体环境下是否适用,举实例分析
结合案例,谈谈智能技术、5G等新技术对传播生态的影响实例
什么是新型主流媒体。
简述县级融媒体的意义、现状和未来趋势。
县级融媒体为什么是联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评价与存在问题的建议。
县级融媒体的现实路径。
2018年8月,chairman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提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请集合互联网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实践,谈谈你对这句表述的理解。
用网络传播知识,说明互联网治理如何更好的加强和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新闻传播事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看法。
写一则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不少于400字。材料是《网络生态治理规定(意见征求稿)》。
公共传播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
用户下沉,指的是短视频平台为了带来更多新增用户、扩大规模,产品功能或运营方式从满足一二线城市用户需求,到拓展或专注于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用户的需求。
案例:随着新零售概念的走红,“下沉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关注。尤其是以拼多多、趣头条、快手为代表的产品取得成功后,“五环外”的广阔市场成为新的掘金地。“下沉市场”主要针对“下沉用户”而言,指的是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移动网民。通俗点说,就是未被品牌们看上的“低端城市”和“低端用户”。
数据:根据QuestMobile报告显示,我国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超过6亿。并且,无论是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还是用户增长速度,下沉用户均取得领先。未来,关注下沉市场的用户使用场景将成为营销重点。
来源:数据质量分析是数据挖掘中数据准备过程的重要一环,是数据预处理的前提,也是数据挖掘分析结论有效性和准确性的基础。没有可信的数据,数据挖掘构建的模型将是空中楼阁。
数据质量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原始数据中是否存在脏数据。脏数据一般是指不符合要求以及不能直接进行相应分析的数据。在常见的数据挖掘工作中,脏数据包括:缺失值、异常值、不一致的值、重复数据及含有特殊符号(如#、¥、*)的数据。
影响:脏数据带来的危害很难估量,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对于脏数据的预防至关重要。“脏数据”的分类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发现数据质量问题。
怎么做:依据标准规范、通过“数据清洗”“质量检查”等手段在数据发布过程中消除“脏数据”, 同时也要向用户提供丰富的元数据信息, 以帮助其判断数据质量。
提出:“价值链”理论是美国著名学者波特(Micheal·Porter)于1985年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波特认为,企业生产产品、向顾客提供服务等活动都创造价值,这些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了“价值链”,即企业为客户、股东、员工等利益主体创造价值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
传媒产业是由一定数量的传媒企业、传媒机构组成的集群,包含报纸、广播、电视、书籍、互联网站、网络游戏和手机终端、微博等多种媒体形态。其价值链结构包括策划、制作、包装、发行、广告、增值服务、客户等部分,传媒产品的策划、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紧密联系,形成完善的产业价值链。
发展现状:在国外传媒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各传媒巨头根据传媒形态的动态变化不断延长其产业价值链,与传媒相关的创意、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各领域都紧密联系,形成一个“产业上游开放、中游扩展、下游延伸”的完整价值链,确保企业巨大竞争优势。
影响: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意味着传媒产业从过去“以点为主”的经营模式逐渐转变为规模化媒介集团“全媒体”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至少包含两层意思:对于单独传媒企业而言,其价值链要涵盖产业的上游、中游与下游;对于规模化的传媒集团来说,其经营领域要实现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发展,通过对传媒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不断在横向和纵向上挖掘、延伸、丰富业务内容和拓展地理空间,形成结构性竞争优势。
社交机器人(Social bots),是指一种运行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进行自动生成内容并且参与人类社交互动的、无物质实体的自动程序型智能体,是存在于数字社交空间中的一种虚拟机器人。它们通过模仿社交网络中的其他真实用户来习得人性,能够更新社交状态,与其他平台用户进行自动交流对话,以及自动发送、接受好友请求。
自主是社交机器人的一个必要条件,社交机器人应该能与人类以及人型化代理人沟通和互动。社交机器人有两个建议的必要条件: 图灵测试用以决定机器人的沟通技巧;以撒·艾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用以衡量机器人的行为 (这两个条件,尤其是“机器人三定律”,在现实世界是否可行,仍有争议,而且或许根本不可能实现)。
社交机器人的社会性功能主要有:成为信息社会中自动化信息生产工具;可以是 实践情感劳动的“交往对象”;成为人机社交网络中的技术“行动者”,从而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目前,社交机器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数字公共空间的商业化,数字公 共空间被全面纳入资本主义生产流通体系;网络政治话语与舆论传播的虚拟化, 对互联网的渗透和对舆论环境的良性发展构成了威胁;人类情感活动的理性化, 促使“情感劳动”机器化、算法化、工具理性化。
案例: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揭示,2014年 Twitter 上有超过 2300 万的活跃账户 实际上是社交机器人,其已经成为社交媒体中重要的内容生产与传播动力。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社交机器人主要有:百度“度秘”、微软小冰等。
提出:可供性理论最初是由认知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于 1978 年提出,吉布森认为动物具有选择性地感知环境中的信息的能力,因为这些信息与动物的生存密切相关。在此,吉布森关注的是具体的环境帮助一个生命体实现某种需求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并强调环境的可供性与生命体的感知力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关系。2015 年,麦勒·赫得布兰特(Mireille Hildebrandt)使用“可供性”一词来表达她对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多元性理解,并认为技术及相应的基础设施所搭建的信息环境的可供性比行动者的感知力更为重要,也即环境中的可供性对于人们感知力的激发作用而不是反向激发关系在可供性关系中处于更为主导的地位。 虽然人们也可以根据环境中的物质的可供性进行创意性发挥,但是发挥的前提依然是这些可供性质素本身的先决存在。
应用:近年来,可供性理论主要被应用于法律、社会和技术等相研究领域,意指一项技术为可能的社会行动所提供的机会和限制,可供性理论在我国传播学界的应用相对较少。目前文献中,仅有潘忠党在与他人的一次有关新媒体研究的对谈中,提出将可供性理论引入传播学的学术研究之中,认为可供性理论可为新媒体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论,主张对新媒体的可供性研究进行三个维度的观察,分别是信息生产的可供性、社交可供性和移动可供性。
在当下的智媒体生态中,各类媒体界面之间均存在着行动者与平台机制这两个有机存在,各类信息技术为平台机制的界面功能、后台运作提供各种设计可能和实现方式,如以 web2.0 技术为基础的社交媒体,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机器人写稿”,以算法推荐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技术所形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等。
案例:用户也可根据平台的可供性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平台功能实现信息生产、社会交往等需求。用户在适应平台现有的功能供给的同时,往往还可根据平台的可供性创造性地发掘出平台的潜在功能。譬如,在新浪微博和推特网站上,用户均可以通过“#”标签形成一个话题共识,从而吸引感兴趣的人以此标签为线索进行热点讨论,用户之间不必彼此关注成为好友即可快速聚集在一个话题之下,通过自主发送微博或在他人微博下评论对标签话题进行相应讨论,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其他用户也仅需凭此标签即可围观此类信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以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和各类APP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并逐步占领市场,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当新媒体的繁荣不断丰富受众的阅读需求,改变甚至重塑受众的阅读习惯时,传统媒体要想继续发展,与新媒体的融合必不可少。“新媒体矩阵”的新闻报道与传播形式的出现为传统媒体巩固自身地位,实现媒体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
类型:新媒体矩阵的阵营基本上分别为五大块:微博、微信公众号、媒体开放平台、视听平台和 意见领袖(社群)。
要求:因为有太多的自媒体渠道可以选择,所以,建立自媒体矩阵并不容易,品牌必须了解每个平台受众以及矩阵的信息传播风格和特点。
问题与解决:新媒体矩阵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产物,“两微一端”就是政务新媒体矩阵。然而,集中展示,整齐上线,一呼群应,看起来确实很美观,但如果探究下矩阵的实体,会发现作用远不如形式那般养眼。因此,矩阵不能贪多求大,木桶短板得补齐。目前业务微短阵、服务关系圈是发展方向。政务新媒体有矩阵无聚合就等于是空中楼阁,由此有些地方关停了一些不作为无实效的政务号。
就市场格局来说:
2、截至2018年,我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已达2.92亿人。其中,音频付费在内容付费市场中占有巨大份额。内容付费对内容优质性的要求,以及异质化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让专业生产内容(PGC)和用户生产内容(UGC)的重要性在网络音频行业愈发凸显。
1、产业链中互联网对传媒业生态的影响。
首先明确这道题主要考察媒介经营管理内容,咱们就可以从宏中微三个角度来看,宏观层面上对传媒业产生的影响,中观层面对传媒集团产生的影响,微观层面对新闻工作者产生的影响,再加上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
(1)从宏观层面看,互联网转变了传媒产业的生产方式,运作模式。
全媒体时代到来,技术不断更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新媒体快速发展和裂变,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媒介融合从各种程度上深度发展,主流媒体加快推动融合转型,各级党委机关报等权威媒体起到了示范作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各类传媒平台纷纷改革创新,形成“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良好局面。县级融媒体中心也是建设国家强化主流舆论阵地的重要战略决策,各地纷纷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层建设不断完善
(2)从中观层面看,互联网使得新闻生产更加具有互动性和及时性。
新技术引发内容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部分内容的采集、写作、编辑等环节由人工转变为自动生成,智能化技术不再仅仅是机械应用于内容生产的某一环节,而是镶嵌在内容生产的每一环节中。如2019年两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运用“5G+VR”技术,对大会进行高清直播,ai,5G技术等技术逐渐消融现实和虚拟的边界,技术与内容生产不再是表层的应用,变革生产范式;
(3)从微观层面,互联网拓宽了传媒业内容生产的主体。
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信息传递更加准确、迅速,要求新闻从业者转型成为“全能型”记者,要有多岗位的工作能力,媒体人要实现全面发展,不仅要有采编合一、写稿、摄影的基本功,还要有剪辑技巧,因此要优化采编人员的选人用人、教育培训。
2、KOL和KOC在新媒体营销传播中的作用
这道题也比较前沿、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答题时可以首先解释KOL、KOC的含义,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再从营销传播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是指某个领域的专家,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与KOL相对应的是,KOC,即KeyOpinion Consumer,关键消费者,一般指能影响自己的朋友、粉丝,产生消费行为的消费者。
(2)可以从传播内容、用户关系和平台三个层面对两者进行区分。从用户关系来看,KOL在特定领域有相当话语权和权威性并被广泛认可的,能产生话题影响,是一种单向的意识输出,简单来说,就是“推荐”。KOC是基于消费群体的身份表达真实感受、分享生活经验,与其他消费者相互交谈,也就是“分享”,KOC的信任体系坚定而稳固,KOC的传播离用户也更近;
从渠道平台看,两者依靠的渠道平台不同,KOC依靠私域流量,通常为个人号、微信朋友圈等等,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流量分发、内容推介,流量被自己所掌握,KOL则需要更强的曝光量,依靠公域流量,从而开放式地辐射到广大普通消费者;
从传播内容看,两者有不同的思维方式,KOL通常有更强的专业性,具有更明显的营销性,可以快速打造品牌的知名度,KOC发布的内容就更加丰满,主要以真实用户的身份,用生活化、个性化的内容来支持品牌或产品。但KOL与KOC并不是界限分明的,KOC的粉丝虽然总体不如KOL,但拥有让消费者信任的亲切感;
(3) 两者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挖掘目标用户的长期价值,提升忠诚度。在大数据时代,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并非互相割裂的,私域流量可以通过大型平台渠道这类公域流量导入流量,公域流量可以借助私域流量实现有效和深层次的触达,两者结合,才能优化营销方式。
好啦,今天的蓝皮书复盘就到这里啦!!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考研考察的是对知识点和学界热点的了解和掌握,蓝皮书的内容是为我们指明了复习的热点方向,在复习中我们应该注意的专题等等,实际复习中大家也要根据学校的情况和考察方向调整复习方向~
最后的最后,如果觉得这篇还不错的话,可以给小铎点个在看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