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代的严嵩?
我们都知道严嵩是嘉靖年间的权臣,青年时期,苦读十年寒窗,考中进士,成为翰林院的庶吉士,后来投入到礼部尚书夏言的门下,成为了他的门生,借助他的力量和势力,后续平步青云,成为嘉靖年间的后期之秀。
老恩师夏言的引荐和推举,只能让够让严嵩有一个好的仕途,却不能让他走上权利的巅峰,而严嵩这个人是一个拥有野心的政治人物,他用过青词来歌颂嘉靖皇帝,因此被得以重用,就这样,严嵩成为了嘉靖身边的红人,走上了仕途的巅峰,开启了他专政的时代。
那么明代的严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下面笔者将结合历史来阐述分析这个问题。
如何评价明代的严嵩?
第一,严嵩是一个文化素养很高的文人,他的青词造诣堪称明代独一档。
严嵩的文化造诣很高,学识也很厉害,作为一个翰林院出身的文官,严嵩的青词,仙风道骨,典雅华彩,严嵩的代表著作《 (钤山堂集》,被一代文宗王世贞,以及清代才子纪晓岚所推崇,认为他的作品非常的华丽,严嵩的文化造诣也是非常出众的!
嘉靖21年,严嵩凭借着青词入阁拜相,成为武英殿大学士,成为嘉靖皇帝身边的首席首辅之臣。
第二,严嵩是一个恩将仇报之人,为了权利,施用手段,将自己的老恩师夏言排挤出明王朝的权利中枢。
我们都知道严嵩能够出仕,成为嘉靖年间的权利中枢,他一定是要感谢他的老恩师夏言的,没有夏言的举荐,也没有严嵩的今天的位居人臣。
在嘉靖25年到27年之间,明朝的内阁中枢实权人物只有夏言和严嵩两位,但是这个时候,两个人却产生了矛盾,夏言自持是严嵩的老师,因此在严嵩面前有点盛气凌人,这让严嵩心里很不带劲,产生了不满的心理。
严嵩因此想要将自己的老恩师夏言排出内阁,因此动用了手段和心计,将自己的这位老恩师夏言成功挤出了明王朝的内阁,自己则独霸内阁,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
后续,严嵩年岁渐高,本来应该急流勇退,但是严嵩是一个贪恋权势的人物,他将权利逐步转嫁给自己的儿子严世蕃,让儿子严世蕃逐步接替自己,就这样,严嵩父子成为了嘉靖皇帝时期的当红辣子鸡,这一对父子欺上瞒下,权倾天下。
第三,严嵩贪婪权利,是一个喜欢争斗之人,最终被另一个权臣徐阶斗败,全家被抄,身后事甚是凄凉!
严嵩通过耍手段,玩计谋,排挤同僚,走上了嘉靖年间的权利中枢,但是在1564年的时候,他却遭到了来自另一位内阁之臣的挑战,这个人就是嘉靖年间的另一位权臣徐阶。
徐阶可以说是严嵩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个人,他也是用青词打开了仕途之门,也是通过巴结权势,走上了权利的核心。
一山难容二虎,严嵩是一个对权利极具占有欲的官员,他发现徐阶对他的地位发起了挑战,因此开启了与徐阶权利的争斗。
在这场争斗中,徐阶利用嘉靖皇帝迷信道教的这一前提做了文章,通过道士篮道行之口,动摇了嘉靖皇帝对严嵩的信任。
后续,暗示自己的势力,弹劾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就这样,严嵩受到连带的罪行,被迫退休回家,而严世蕃则是被革职为民,查抄家产。
这样一整,严嵩成为了一个孤家老人,一无所有,后续,寄食于乡野破庙,流浪乞讨,死后没有人帮他下葬,身后之事,可谓是太过凄凉。
到了万历年间的时候,明朝的宰辅之臣张居正本着官员之情,让下属的县令将严嵩的骸骨备棺埋葬,就这样,严嵩的尸首,才得以善终!
我们纵观严嵩施政的时期,他和他的儿子严世蕃结党营私,依仗权势,搜刮老百姓的财产,残害忠良,剪除异己,使得明王朝腐败到了极点,最终他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手段给绊倒了,他一家的身后事,也是异常的凄凉,也印证了那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