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干细胞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通常是多因素造成的,传统治疗办法只能单一的缓解症状,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降脂药可以把血脂调节正常,但血管中的血栓并不会因血脂正常而消除;很多临床研究证实做完支架的患者依然会再次发生心肌梗死;一旦患上此类疾病,患者必须长期服药,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肝肾损伤甚至衰竭。
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干细胞可以参与血管机械损伤后的重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发展。
将干细胞移植至心肌梗死区,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促进局部血管新生、改善心肌缺血,提高缺血心肌的收缩功能。
此外,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还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抑制因子有效发挥抗炎作用,减轻心肌细胞因炎症导致的损伤。
临床研究现状
01
2015年,海军总医院发表了一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结果,治疗组共58位患者接受了18个月的随访,发现治疗组的心肌活力增加、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S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减小。众多临床研究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02
2017年发表的一项静脉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心脏病的随机临床试验中,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n=15:静脉输注同种异体UC-MSCs (1×106细胞/kg)或安慰剂。UC-MSCs治疗的患者未出现与细胞注射相关的不良事件。
在随访的第3、6和12个月时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评估,只有经UC-MSCs治疗组显示出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显著改善。两组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从基线到第12个月的变化差异显著。
结果表明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静脉输注UC-MSC是安全的,且可观察到接受UC-MSCs治疗的患者在左心室功能、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03
2017年一篇研究中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9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冠状动脉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经冠状动脉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治疗后1、6个月观察2组患者心功能变化、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再次住院率、病死率。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后1、6个月治疗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LVEDD、LVEF、血清NT-proBNP和6 min步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LVEF、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LVEDD、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F、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24.14%,治疗组患者病死率为6.67%,治疗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脐带MSCs可改善慢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降低短期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