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山流水的切料实况。

本帖最后由 紫珑斋 于 2019-5-16 21:15 编辑

山流水,在新疆我们唤作“水冲料”,这几块料子从形状、皮壳、色泽、肉质方面都是且末、若羌一带山流水的佼佼者,也能够代表这类料子的特性。我把切料的过程写个帖子记录下来。

记录的原因有三个:
1、切籽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大家几乎没见过山流水的开料过程;
2、市面上以青海黄口冒充若羌黄,以俄料冒充且末白的情况太多了,很多朋友对正宗的若羌、且末料没有直观认知;
3、市面上绝大部分山流水,都是俄料山流水,甚至滚筒染色料,真正的山流水产量稀少,成材率低,做个帖子给大家一个关于山流水的直观感受。

意义重大,马上开切。
01
若羌青黄口山流水

切料的不变定律:先苦后甜。意思是,先从自己最不看好的料子开切,先从风险最大的部位下刀。我先拿这块青黄口下手。

它有几个特点:来自若羌的“孙福州矿”,磨圆度不高,属于山流水当中刚刚从矿脉剥落发育还不成熟的料子,玉色是比较鲜嫩的青黄色。

这一类的料子我实操过很多,按照经验来说,它的结果往往是:内部多碎裂,带有典型的若羌黄口冰片结构。上油锯,一验真伪。

料子很硬,油锯切了半个多小时,第一刀下来,果然内部满是裂痕,对此有充分心理准备的我,倒是觉得颜色没有让我失望,是那种明快的黄绿色。

紧接着又沿着裂纹贯通处切了两刀,在仔细研究过之后,对于这块山流水有了结论:裂纹杂乱无规律,实在找不到可以出手镯的部位,但此料油性和颜色俱佳,磨老型珠手钏很适宜。

半个月之后,这块山流水料的老型珠磨好了,单珠尺寸为9*10mm,效果竟是意想不到的惊艳,一扫我切料时的灰头土脸,图片是果机在白光下拍的,实物的黄度要高好几个等级。

给此料的老型珠手钏做一客观测评。
优点:正宗若羌产地,罕见山流水料,色泽黄绿清新,润泽度高,抛亮光之后具糖果质感;
缺点:个别带有糖点,个别带有山流水外皮留下的凹坑。

02
且末高青白山流水

这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藏料,一块来自且末塔什萨依河的山流水,它的母矿就是传说中的且末“近矿料”,这次切料我对它也最抱有期望。

料子的表面有薄薄的僵皮,但我的判断是都不进入肉中,整体打灯看,这块料子四面露肉,也就是说刮去表面的薄僵,里面是一块四四方方的肉疙瘩,由此判断,此料并无风险。

细心的玉友可能会有疑问:说好的高青白料,为什么打灯却是淡黄色?这是因为且末料大多是“糖包白”,即白玉外表包裹着糖皮,糖皮厚的打灯发浓郁的深红色,糖皮浅的则是浅黄色,按照经验判断,此料糖皮只是表面浅浅的一层,我非常期待内里白花花的肉疙瘩。

一刀下去,我傻了眼。
顶部的白僵我有预判,但这个肉是什么鬼?说好的表面浅浅的糖皮呢?怎么变成整块料子都窜粉糖色了?

切料本是一场赌博,想赢,就要排除得失心的干扰,我极力稳了稳神,搞清楚了现状:这块料子并不是常见的糖包白,而是整体窜着淡淡糖色的料子。这种糖色在青海料里面叫藕粉,在若羌料里面叫肉粉,在且末料里面就是糖。我想,这块我最为期待的料子,可能就这样歇菜了。

我不死心,反复研究窜糖部位的两道水线,发现水线旁边的玉质细腻,而且颜色也是我期待的高青白,沿着水线往里走,玉色会不会有转白的可能呢?于是又一刀下去,焦虑的等待过后,我的确看到了白色区域的扩大,但这种体量根本不够出手镯,剥挂件都很费工夫,放弃吧。

我要是会抽烟,早就一根接一根点上了,赌料子就是这样,大家能看见的,都是能分享出来的喜悦,还有很多切垮了的时候只能独自承受。

我安慰自己,这个山流水的失败,就当我花大价钱买了个经验,以后见到这种打灯微黄的料子要当心了。正当我回味学习这块料的特性时,我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皮壳上打灯细看,沿两道水线(上图铅笔标示处)之间的部位颜色泛白,和周围糖色形成明显差异。

这个发现让我看到了柳暗花明的可能。

我立马由纵切改为横切,就沿水线去剥那一道白肉,横切面出来以后,果然,有大面积连贯的白玉种,妥妥的两个手镯位!

在仔细考量之后,我决定放弃其中一只带有裂口的手镯,只出一只完美的。来一张透光照,玉质的细腻度很好,按照经验,这样的手镯做好后会提白不少,由高青白变成高白是很可能的事情。

马不停蹄地把镯坯出好,这镯子的品相已经可见端倪,白,细,一面还挂着类似籽料秋梨皮的皮壳。此时,关于这块山流水,我仿佛经历了起死回生般的悲喜,说不在乎是假的,毕竟真金白银砸在里面呢!

数日后,手镯打磨完毕。白度果然提高了很多,油润度也非常不错,拿在手上有很强的润泽感,让我吃惊的是,保留下来的皮壳和籽料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微距镜头下,毛孔自然,光感流畅,坑底积累的黑色也浑然天成,我不禁想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市面上难见高品质山流水?

自答:因为好籽料在当金融产品卖,好山流水在当籽料卖,好山料在当山流水卖,是这个行业一言难尽的现状。

客观地对这来之不易的镯子做一测评。

优点:正宗且末料,罕见山流水,白度很高,放在纸巾上种头走暖白色,不青不灰,油润度好,抚之如婴儿肌肤,细度也不错,没有大颗粒状云絮结构,总体品质上媲美18万+的籽镯;
缺点:皮下略有糖气,局部带有小颗粒的结晶结构。

同料还磨出了几条8mm的珠子,经过挑选编配成串,也很有意思。

这块料,在惊心动魄之后,获得了圆满的收获。

03
若羌黄底青旱籽

3月19号,我发朋友圈怼过业内拿青海黄充当若羌黄售卖的乱象,其中一句是“再有人跟你卖艳黄色的若羌黄,你问问他是老孙家的还是老李家的矿?能支吾出一字半句的,也敬他是个肯钻研的上进青年。”

很多朋友以为这“老孙”和“老李”是个信手拈来的指代,其实不然,若羌玉石圈子不大,习惯以矿主名字命名料子,比如上面01号那个山流水,就来自瓦石峡附近的“孙福州”矿,这03号料子,来自米兰地区的“李保国”矿,老孙和老李,是这么一层意思。

把这块料子称为旱籽是有原因的,它的皮壳经过米兰河冲刷,已经发育成了与籽料无异的毛孔,料子的磨圆度也很高,除了不产自玉龙喀什河,它在形态上就是籽料,只不过在戈壁滩经过风沙吹磨,人称“旱籽”,旱籽可以说是山流水发育的终极结果。

你们看上图这个毛孔,还有这个光感,和籽料有啥区别呢?

米兰地区的这种旱籽产出量不高,每年被捡拾出来够等级的料子不超过五块,三年前我切过一块同品质的旱籽,玉质细糯油熟,雕刻后的效果让我惊艳至今,简直是比大部分籽玉还能更好地诠释“凝脂”二字。

从三年前的切料经验来看,这种旱籽的风险在于,表面的白色僵点极有可能窜入肉中,避开僵点之后,可能完整而干净的玉肉并不多,成与败,全凭运气了。

以出手镯为目的,预留了充足的回旋空间,我打算沿着背部裂纹先来一刀。

切开后的结果让我费解,没有想象中的窜白僵,但糖色部分带着很多晶体一般微透明的结构。

把带晶体结构的部位剥干净,青黄色的玉肉熟糯温润,也的确没让我失望,但反复考量之后,也找不到合适的手镯位,这块料出手镯是没有可能了。

以前辽宁的玉商常收购这类料子仿冒河磨料出售,同品质的手串价格令人咂舌,我决定做一些高品质的老型珠,虽然损耗较大,但效果应该不俗。

客观给这块旱籽出的老型珠手串做个测评。
优点:罕见若羌黄底青旱籽,玉质极其熟糯油润,结构致密,色泽明黄雅气,糖色红润,触感舒适;
缺点:个别糖珠带有隐棉。

04
若羌青黄口山流水

这块山流水发育程度也比较高,局部皮壳也出现了如籽料一样的毛孔,块形比较规整,出手镯应该没什么问题。

打灯来看,玉质还是很细腻的,在经过几番研究之后,决定沿着一条可能贯穿的暗裂切第一刀。

开料之后,如预想一般完整,细腻。

客观给这块料出的手链与项链做个测评。
优点:正宗若羌山流水料,油性好,颜色青绿;
缺点:打灯看有个别针尖大的小糖点,肉眼不可见。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四块山流水,两胜一负一平,我用图文形式带大家体验一把切料的过程,我用图文形式带大家体验一把切料的过程。虽然惊心动魄,但最后也到底安了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