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人的五次迁徙』
2010年,全国人口大普查,苗族总人口9426007人,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苗族有宗教信仰,主要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苗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有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苗文“形似蝌蚪,似篆非篆”。
乾隆年间,苗人曾起义。后来,起义被剿灭,乾隆遂下旨禁苗文。从此,苗文彻底消失了。另外,苗族是全世界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苗族人的历史境遇却十分曲折。据载,五千年间,他们曾五次迁徙,可谓百折不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见证苗族人究竟走了哪些弯路。
第一次,苗族先民从其发源地四川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中上流域,沿长江向东迁徙,抵达长江中游南北两岸。南岸抵达洞庭、彭蠡之间;北岸抵达江汉平原。大迁徙的背景是远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东迁徙,时间约在三万多年前(原始社会)。
第二次,苗族先人在长江中游居住了很久,种族越来越兴旺,建立了“九黎”部落联盟。后来,击败了地处中原的炎帝部落,并逐炎帝部落于黄河中下游北岸。许多年后,九黎部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后来,蚩尤成为九黎部落首领,又与黄河上游的黄帝部落发生了武装冲突。起初,黄帝九战九败,溃不成军。最后,黄帝联合炎帝部落,与蚩尤大战于涿鹿,结果蚩尤战败被杀。从此,九黎部落从南向北迁徙,时间约在4300—4600年。
第三次,蚩尤失败很久以后,九黎部落长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洞庭、彭蠡之间,建立“三苗”部落联盟,时间约4200—4100年之前(唐尧时期)。苗族先人在洞庭、彭蠡之间辛勤耕耘,并渐渐强大。当时,唐尧惧怕三苗、共工、欢兜等部落。
第四次,舜即位后,立刻“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从此,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被分化瓦解。其中,有一部分人逃到了东海。有一部分人流窜到了三危,被大禹残酷镇压之后,这部分人便在三危山居住了下来。时间大约在4100年之前(大禹时期)。
第五次,这次迁徙为分途回归,轨迹比较紊乱。例如,被逐到三危山的一支,原本力量最强大。但是,在逃迁中曾屡次遭受武装掠夺,一次次抵抗,一次次战败,一次次迁徙。从三危山开始,经大雪山、渡过浑水河(黄河),经过甘肃、青海,经盛产牦牛、骆驼的“藏彝走廊”,沿金沙江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欢兜),则做近距离迁移,由崇山往东,抵达湖南常德,又抵达洞庭、彭蠡之间。后来,西周视之为隐患,周宣王曾命方叔南伐蛮方。
战国时,名将吴起效力楚国,曾率兵“南并蛮越”,占据洞庭、苍梧等蛮、越之地。不久,这支苗人被迫逃进武陵山区。后来,又遭东汉朝廷进剿。于是,苗族先人又被迫“朝着太阳落坡的地方”迁徙,抵达湘西、黔东北、川东南和鄂西南。
大禹时期,往东迁徙的一支苗人,并未久居东海岸边。一部分从东海岸边逐步往西归迁,融于汉人中。另一部人则东渡日本……这就是苗人伟大的迁徙轨迹,在全世界都算是空前绝后的壮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