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越来越臭美了?恭喜,培养孩子审美的最佳时机到了!

周末,有朋友私信Professor,说她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最近突然变得很“臭美”——特别喜欢穿着白色纱裙在镜子前扭来扭曲,还经常偷用妈妈的指甲油和口红,试穿妈妈的高跟鞋,对自己的穿衣打扮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其实,孩子之所以变得“臭美”,并不是由于虚荣,而是因为他们进入了“审美敏感期”。

“审美敏感期”一般是2.5-5岁之间出现,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事物产生了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变得异常敏感和挑剔。审美敏感期是孩子审美能力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凡的意义。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赞赏。”审美的提升,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赏,收获自信与阳光。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度过审美敏感期呢?下面这3个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

尊重孩子的选择

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中的美

最初,孩子对美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光鲜亮丽的层面,此时的他们通常会选择各种颜色鲜艳、夸张,充满视觉冲击的东西。

家长不要对此过于头疼,因为孩子之所以会产生类似的意识,绝大部分原因是来自周围事物的冲击,不论是邻居家的孩子,还是动画片里的某个形象,亦或者妈妈的装扮,都会对孩子的审美造成影响。

关于审美能力的培养,家长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排斥孩子的审美,要多带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的美。比如,可以带孩子多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亲近,领略大自然的风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让孩子理解:美的形式多种多样

Professor认为,美丽与否,是广义的、宽泛的概念,并无统一标准。有人喜欢颜色鲜艳的视觉冲击感,有人喜欢黑白相间的极简朴素美学,而除了这些“外在美”,还有“内在美”的存在,它体现在人的素质和道德修养中。

我们要告诉孩子,外表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凭据,性格、言行、举止、素养等都可以成为“美”的体现。

以貌取人是片面的,深入内心,才能发现更为真实的美。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审美强加给孩子

审美标准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它除了包括我们日常的穿衣装扮、素质品格,还涵盖了艺术鉴赏、人文修养、道德品质等多层次的标准。

在孩子建立自己的审美标准时,需要家长的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需要把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给孩子。

说实话,很多家长本身在审美敏感期便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审美标准,如果将这种具有强烈主观喜好的审美观灌输给孩子,非但不利于孩子审美观的建立,还可能会阻碍孩子审美的形成,造成误导与损害。

Professor说:

孩子的审美观会因为身心发展、教育环境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因此,家长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细心观察孩子,给孩子以正确的协助和客观的引导,帮孩子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样才能使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表现出优雅的谈吐,养成彬彬有礼的气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