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音乐的鄙视链是怎么来的?
文 | 麦琼
听说欣赏音乐有鄙视链。主体性行为嘛,本不足为奇。人们大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陶醉,却对陌生的领域存在成见、态度轻蔑。音乐的种类很复杂,流行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宗教音乐、古典音乐等等,不一而足。每一个种类里面又可以有多种门类的分别,这是人们生存状态和文化多样性所致,说明文化的复杂性,也庆幸文化的丰富性。既然是主动欣赏而不是被动忍受,便是一种对美的追求,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和方式,其结果一定是为了人精神上的富足与自我实现。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最朴素的审美原则。当然,这么说也有过于马虎笼统之嫌。既然在现实文化生活中出现这种现象,必有其存在的原因和理由。从审美现实到审美原理做一些考察讨论实属必要。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作为纯粹的审美对象,无所谓高低,更无贵贱。就好像人,虽然也有各种阶层和不同的身份、生活状态,但是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一样的,或者说是一样受尊敬的。因为每一个人的喜好都是美好的,人格都是尊贵的、平等的。不会因为人的社会身份和财富的多寡而有贵贱之别。也就是说,每一个成年人都会出于自己的精神需求和审美爱好而喜欢某一种艺术、某一类音乐。这有着天然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不同人群形成不同的文化需求和个性化需要,不同生活状态的人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美学品性、不同类型,甚至是不同质量的文化创造,各得其所,形成社会良性的文化生态。既有古典音乐的爱好者,也有民族音乐的坚定拥趸、红歌新唱的铁杆,更有流行音乐的大众粉丝群,还有在各个城市地下室里嗷嗷呐喊的新锐音乐圈。我想,这是很好的多元音乐文化共生,健康社会需要容纳不同声音和思想情感释放。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分别呢?这就相对复杂了。
首先,音乐创作的目的决定其文化属性。文化创造行为有其存在机理,创造是因为有需求。音乐需求是人们最普遍的精神追求之一,音乐的创作是伴随人类生活的最为密切的文化行为。从经济学思维看,需求促进生产。流行音乐是每一个时代最活跃、最具经济价值的音乐品种,自然是大众化的产品,势必带有商品属性,受到市场的影响。其受众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审美意识让位于娱乐本能,又因为声量大、体量大,难免被资本青睐和追逐,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相较之下,民族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包括新锐音乐,就显现出被流行音乐挤对的势态。不时发出的传统文化精萃的危机与保护等声音,其实只是某一人群的安全感使然,这是一种文化心理。事实上从文化生态角度来看,没有谁比谁更重要,更没有非得灭掉谁的必要,也不可能。
其次,是音乐美的多样化表现所致。人性的丰富复杂,情感的隐秘多变,让人们在对音乐的需求中(创作、表演与接受)不自觉地寻找对应形式。马克思不是说“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吗?人在社会化的活动中塑造自我的本质和人格,也存在着相对的不确定性。音乐美有一定的共性原则,但更多的是形态和情态的多样性,以适应人们的思想情感、人格型塑的多样化需求。每一个人的人格稳定性是漫长的成长中逐渐形成的,喜爱嗜好允许有摇摆和转换。音乐的美可以是雅的、俗的、崇高的、悲伤的、优美的、诙谐的、戏剧性的、平和的、复杂的、简约的等。一种音乐,也许可以包罗多种美感的需求,但是最终体现出的类型品格,一定有其美学上的独特性。音乐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然而,具备雅俗共赏能量的音乐属于极少数,多数的音乐遵循存在即合理的天然法则,各花入各眼。这里恐怕还有一个令人沮丧的情形是,可能某些音乐确实是曲高和寡,一些朋友一辈子都够不着——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没有条件,处于义务教育尚不能解决的能力层次。
由于社会结构是复杂的,形成的原因有历史的偶然,更是多种社会力量博弈、妥协的结果。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有着自身创造和适应的文化,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也就是说,客观条件的影响,处于哪一种生活状态,可能会熏养出对某种文化的适应性和依赖性,必然有着不同阶层和人群的分野。即使是有雅俗的分别,有简单与复杂的进阶,有品格上的精致与粗糙,也不能刻板地类比贵贱、褒贬。同样的时空中,基于平等人格的水平线上,什么嗜好与主张,都应当视作一种习惯而已。千万不要过分以此为豪,甚至产生文化心理上的骄傲情绪,感觉自己高人一等,试图以此鄙视他人,就愚妄可笑了。记得作曲家陈钢曾经有著作《三只耳朵听音乐》,主张广开“听”路,兼听则明。这是比较健康的文化心理和态度。当然,形成了自己的品味,有自己的嗜好,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不必在乎是否得到别人的嘉许。人生中培养一乐趣是珍贵的。这可以借用更容易理解的饮食(或者叫美食)来比拟,就是胃口的培养问题。对听觉的刺激与对味蕾的刺激,道理是一样的。不应该厚此薄彼,产生鄙视链那就更显狭隘了。
不过,作为现代人,如果努力工作、热爱生活,那么就有必要培养对艺术的爱好,这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可是无可替代的,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生活上的不如意和诸多缺憾。音乐作为抽象而又容易接近的艺术,是培养人的心灵品性和情感疗愈的最佳选择。音乐欣赏的进阶、能力层次也是存在的,努力走上更加开阔的音乐世界,机会很多,成本也并不高,如果不去尝试争取就真的是缺憾了。至于喜欢上哪种音乐,痴迷哪种音乐,崇拜哪些音乐家和歌手(乐手)则顺其自然,随性而为。大可不必由于自己和别人的成见,遮住了音乐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