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架空皇帝的手段有多高明?指鹿为马除掉政敌,让胡亥怀疑人生
公元前207年,咸阳宫内大臣们正开着会,赵高突然牵来了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还请收下我献给你的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你搞错了吧,这分明是鹿你怎么说成是马呢?”赵高仿佛没有听见一般,他望向群臣沉声说道:“还请诸位大人向陛下说说,这究竟是鹿还是马呢?”
秦二世环顾左右,有人说是鹿,有人说是马,唯独没有人敢出言制止这出在大秦帝国权力中心上演的闹剧。
此时,赵高正在一旁静静观察着场上众人的反应,通过这次闹剧,他已经明白哪些人趋炎附势是可以拉拢的,哪些人心中对自己不满是必须要除掉的。
秦二世看到大臣们的反应,表情一变:什么?我连鹿和马都分不清了,谁能告诉我,我在哪儿,我是谁?
那时候的人不像现在,有什么疑惑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资料来解决,他们相信万物有灵,每一件事都预示着未来的走向。在这个被神灵掌管着的世界生存,当我们的行为符合神灵的规范时,我们便能得到神灵的庇佑,而反之便会招来惩罚。
所以,在古代“号称”能够和神灵交流的巫师地位,便显得很重要。秦二世为此专门把秦宫中掌阴阳卜筮之法的太卜召来,替自己算了一挂,占卜的结果还挺出人意料:“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
简单来说,太卜认为秦二世这问题很简单,是他祭祀时不够虔诚,没有好好的斋戒沐浴,只要再去认真斋戒一次就行了。
秦二世听了太卜的话,便把朝政交给赵高处理,自己则前往上林苑中去进行斋戒工作。
秦二世不知道,或许这一次选择已经让他失去了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
所谓“斋戒”,指的是向神灵祭祀前,为了展示自己诚意,做出的一系列举动,其中包括沐浴、端正举止。
但秦二世这种正式祭祀前都不安分的人,他真的能好好遵守清规戒律吗?答案是否定的,赵高也清楚这点,所以他借着秦二世离开这段时间,给他准备了两份礼物。
第一份礼物是赵高开始清洗当初反对自己说鹿是“马”的那些大臣,第二份礼物是赵高女婿咸阳令阎乐出面弹劾某人在上林苑中射杀了一位路人。
或许第一件事不足以让秦二世有共鸣感,但第二件事就和他息息相关了,因为射杀那个路人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秦二世在打猎的过程中杀害的。
那么赵高为何要让女婿去挑战秦二世的权威呢?他难道不知道里面的风险吗?万一秦二世震怒,可是能动摇赵高地位的。
赵高如此做,算得上是一次大胆的试探,他在挑战秦二世的底线,为他那膨胀的野心寻找机会。
赵高料定,秦二世信奉鬼神,此时他的思维重心应当是放在如何平息上天愤怒上,赵高只要在一旁告诫引导秦二世便可保全女婿性命:“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禳之。”
阎乐的举报其实是赵高指鹿为马这件事的后续,那时候的赵高已经不甘心做一名权臣,毕竟当时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想继续上升便只有一条路可走,对于权力的掌控欲推动着他一步步走向了噬主夺权这条道路。
秦用549年才统一天下,而从统一到覆灭仅仅只过了15年,这其中“反秦斗士”赵高功不可没。
在秦二世继位之初,赵高还只是个只能依托秦二世的权威狐假虎威的工具人,他的权力都来自于秦二世的信赖。
那么,如何长久拥有这份权力呢?
赵高给秦二世出了个主意:“为了不让群臣看出陛下的虚实,还请陛下坐镇深宫,通过我和精通法律的大臣(李斯)来管理朝政,这样就能避免陛下暴露自己的短处,天下的人便会始终认为陛下是圣明天子了。”
《史记·李斯列传》:(赵高)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於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於大臣,非所以示神明於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前提,赵高此举是想割裂秦二世获取信息的渠道,让他充当秦二世和外界交流的频道。这样一来,秦二世只能获取他筛选过的信息,而大臣也只能接受带着他意愿偏向的回复,通过此举秦二世实际沦为了赵高手里的工具人。
有了这个前提,咱们再来看“指鹿为马”和阎乐举报秦二世一事,便不难发现,前者赵高是为了筛选政敌,而后者是为了让秦二世离开守卫深严的皇宫,搬到防备更弱的望夷宫去居住。
秦二世搬到望夷宫三天之后,赵高便策划了一起叛军打进宫来的戏码,他借机让郎中令赵成和女婿阎乐逼宫在望夷宫杀害了秦二世。
这出戏从架空秦二世到弑君为止环环相扣,赵高阴损的手段由此可见实在让人防不胜防,在他原本的规划中,自己最后的结局应该是头戴皇冠,君临天下吧?
但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的赵高,又何尝不是另一个秦二世呢?他一心忙着争权夺利的时候,秦王朝内部早已烽烟四起,原本强盛的帝国早已只剩下空壳,实则盛名难副:外缺少统御千军的良将,内没有能安邦定国挽大厦于将倾的大臣。
值得一提的是,权倾朝野的赵高,最终死在了秦三世子婴和宦官韩谈之手。那出指鹿为马的闹剧也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一把大火和咸阳宫一起,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元曲作家张养浩在回望秦末这段历史时,发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呐喊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