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石光荣到死也不知道,褚琴讨厌他的真实原因

石光荣的父母去世得早,他十几岁就成了孤儿,靠着吃百家饭长大。后来他机缘巧合下参了军,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子做到了参谋长的位置。

石光荣36岁的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百姓开始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也是在这一年,石光荣遇到了风华正茂的褚琴。褚琴是文工团的台柱子,不仅长得漂亮,唱歌的嗓音也如百灵鸟般动听,石光荣一眼就爱上了这个自信又美丽的姑娘。

有人说,褚琴家里是做小本生意的,她和《父母爱情》中的安杰一样,都是资本家的儿女,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打成右派。褚琴遇见石光荣是她的福气,只有嫁给石光荣,她还有她父母才能吃香的喝辣的,未来的孩子才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所有人眼中,19岁的褚琴嫁给36岁的石光荣,是她高攀了。但鲜少有人知道,褚琴没有拖石光荣的后腿,是他自己把自己的前途堵死了。

退休后的石光荣郁郁寡欢,他想不明白事情会走到怎么会走到这一步?他当然想不明白了,因为石光荣做错的这两件事,将穷人乍富后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是这两件事,让褚琴看到了石光荣人性的弱点,她这辈子都无法爱上这样粗鄙的男人。

1.回老家时太招摇,引火烧身。

石光荣的儿子石海在原著中写道:50岁的父亲,突然想起了老家靠山屯。父亲曾无数次想起过老家,但只是匆匆的一个念想而已,如今50岁的父亲,心情却不一样了。靠山屯一旦从他的脑海里冒出来,别再也挥之不去。

于是父亲便决定回趟老家,父亲回老家时,是坐着自己的专车走的。他还带了两名警卫员和一名秘书。到了省区后,父亲派人买了大米,还有猪肉炖粉条子,装满了两辆大卡车。他要让那些曾经帮助过他或者给他一口饭吃的人,都吃上一顿好的。

不过石光荣回到老家后,许多认识石光荣的老人已经过世了,而和石光荣同龄的人也是在石光荣的启发中,慢慢地回忆起了过往。

石光荣和儿时的伙伴兴奋地诉说着童年趣事,虽然他们已经年过半百,但回忆时儿时的事,石光荣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

石光荣回老家的意图很明显,他曾经说过他能活下来,是受了老家人的恩惠,所以他想趁着自己还有能力时,做点什么回报给家乡的人们,以报当年的一饭之恩。哪怕是让他们吃上猪肉炖粉条子,和热腾腾的白米饭,心里也好受些。

当然,石光荣也是虚荣的,他回老家时声势太过浩大。老家的人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阵仗,石光荣在老家呆了三天,他们通过石光荣的言谈举止,知道他在城里当着大官,手里握着不小权利。

石光荣离开老家后,觉得自己和老家的人划清了界限。过往的恩情一一笔勾销,大家只是客客气气的点头之交,但是石光荣没有料到现在的老乡,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么单纯。

石光荣回了一次老家,成为了老家人人艳羡的能人和英雄,他们崇拜着他,敬仰着他,奉承着他、石光荣从当年差点饿死的穷小子,一跃成为吃喝不愁的参谋长,他很享受这样被人追捧的感觉。只是他不知道,这种追捧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麻烦。

毛姆说: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伸出来出风头的小聪明。

石光荣回老家是如此大张旗鼓,除了想报答那些父老乡亲对他的一饭之恩,难道没有炫耀的成分?像他这样的人,本可以低调地回老家缅怀童年,可他选择了最能炫耀自己能力的方式。

石光荣的做法,像极了那些曾经过得不如意,突然暴富或者闯出名堂的人,于他们而言,回老家和亲朋好友相聚,是炫耀自己过得好最好的时机。他们想请他们吃饭是真,想让他们羡慕自己也是真。

2.老家人真面目毕露,石光荣骑虎难下。

石光荣从老家回去后没过多久,乡亲们便带着老家的特产,开始成群结队的回访石光荣。大家坐在客厅里抽着烟,谈天说地,说着这些年的变化,还有身边的大事小事。

褚琴是城里姑娘,从小爱干净惯了,她看不惯那些人吃饭抠脚,把垃圾吐的到处,随地吐痰,还吃饭吧嗒嘴的模样。

石海在原著中写到:母亲早就无法忍受这一切了,白天的时候,她还能躲到单位里,眼不见心不烦,可下班之后,她没处躲藏,只能回到家中,平时父亲一个人她都无法忍受,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都快把她逼疯了,家里每个房间都混乱一团,她更无法忍受的是乡亲们的粗鄙,那些父亲家乡的人认为凡是称为嫂子的人,是可以打闹取乐的,他们在父亲面前颇为放肆地开母亲玩笑,而父亲只是笑着不说话。

石光荣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娶一个年轻貌美的老婆,生一双儿女,褚琴的长相完全超出他的期待,他还有三个孩子。

老婆孩子热炕头,石光荣对当下的生活十分满意,在他看来,家乡的人们拿褚琴开玩笑,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羡慕他现在的生活而已。毕竟不是谁都能像他一样有福气,娶上城里的女人。

褚琴很讨厌这些人,她说了很多遍她不会喝酒,可每次拒绝的话刚说出口,他们就七手八脚地把酒往她嘴里灌,害得她每次都跑到厕所翻江蹈蹈海的呕吐起来。石光荣对她的难看视而不见,还大口地招呼大家喝酒吃肉,让褚琴继续去厨房忙活。

褚琴逐渐厌烦了这样的生活,她不明白石光荣为何如此喜欢和这种没有规矩不懂礼貌的人来往,但是在石光荣看来,这一切事情都是很正常的。石光荣热情地招呼着从老家来的亲戚,渐渐地,这件事成了身边人众所周知的事情。大家只要看到那些手提蘑菇,肩扛核桃的人,就知道他们是来找石光荣的。

如果说石光荣待人热情,我倒并不这么认为,像他一样,从农村的穷小子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和老家的人都保持客气而疏远的距离感。他们对待老家的人不像石光荣那样热络,他们不是不想念家乡,而是他们懂人性。

有些事一旦开了先河,后面的事情便止不住了。那些农村人并没有受过文化教育,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公平,他们只知道办事靠人情,他们知道你有能力和权力时,会托你办许多事,你办不成就是不想帮他办,办成了他们也会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不会心存感激。

石光荣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虽然后来接受了文化教育,可他对那些文字始终喜欢不起来。石光荣认为老家的人是淳朴的,思想是单纯的,他的想法,慢慢让他坠入了危险的境地。

来找石光荣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还会像朋友一样客套,后来再来就是有求于石光荣,不是让他帮家里人解決工作,就是解决一些难题。甚至有些人会因为家里没有化肥、种子、布匹而跑到石光荣那里。

石光荣每次都是有求必应,把这些东西买好送回老家。如果东西太多拉不下,他会托铁路上的人帮忙,甚至在铁路运输紧俏时,让手下的人开车送他们回家。

他们的要求对石光荣而言,不过是一个电话,一张条子的事情。那些人无法解决的难题,在石光荣这里总是能轻易地迎刃而解。

石光荣动用了太多的人情事故,而这些人情世故,会一步步拖垮他。俗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那些人情世故看似很容易,但是办的次数多了,对自己的名声有影响,也容易被人抓住走后门的把柄。

石光荣一次次无偿地帮助家乡的人,让家乡的人胃口越来越大。他们遇到困难不会想着自己解决,而是把生活中所有遇到的问题都交给石光荣帮忙,在他们眼里,石光荣的权利很大,好像只要他一句话,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善良要有底线,大方要有原则。不分青红皂白,只知道对人好,那会辜负自己的一片好心。

石光荣做事毫无原则。他以为帮老家的人是在积德行善,为家乡的人做实事,却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和义务,石光荣的职责是打仗,不是利用职务之便帮百姓他的分外事。

他用自己的私心破坏了社会的规则,打破了公平的底线。正是他一次次失去底线,对家乡的人有求必应,才让自己一步步坠到了深渊。

3.那些是想巴结他的人,终究拖了他的后腿。

石海在原著中说:石光荣不只一次地对老家的人说:老家以后有求我老石的就说,没有老家那些相亲,我早就饿死了,我老石死后也要埋在家乡。

父亲说的是实话,他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他的实话,给他埋下了一个祸根,而父亲犯的错误,正是他这一席话引起的。

当时老家的交通并不发达,老家地处偏僻,发展落后,于是老家的人不停地找石光荣,希望他能帮老家弄一些汽车等东西,让老家发展起来。

而石光荣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把上级分配的车,在不经过领导允许的情况下,统统送到了县城和老家。石光荣认为这样做对老家的发展很有利,却不知自己这么做,是在为自己谋私利。

那些东西不是他的,他凭什么不经过领导允许就送人了?石光荣打仗时是一把好手,但是在生活上不懂人情世故,思想简单,做事差劲。

在他个人眼里,他是为了家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大家眼里,他这么做就是盗窃。虽然目的是好的,但他这样擅作主张,损害了更多人的利益,打乱了领导的安排。他不是神仙,不能掌控一切,但石光荣把自己当成了神仙,妄想掌控一切。他这样自作主张、只谈人情不谈原则的思想,太危险。

果不其然,石光荣终于毁在了人情事故上。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感谢石光荣的关怀,在老家选了一块风水宝地,为石光荣建了一座宽大豪华的墓地。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虽然这件事情石光荣并不知情,但是石光荣确实说过他去世以后要埋在老家的话。

领导们察觉到这件事情非同一般,便着手调查他,石光荣在铁证如山面前,只能哑口无言,接受提前离休的安排。

退休后的石光荣变得迷茫无措,他在家里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他变得郁郁寡欢,神色忧郁。

石光荣走到这一步,怪不得了任何人,每个人做事都要有底线和原则,只有保持低调的心,知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懂得拒绝,才能走得长久。

那些穷人突然乍富后很难守住财富,就是因为他们太爱炫耀,夸大自己的能力,结果无形中给自己招来很多麻烦。一个人有钱之后可以做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做好事也要有尺度,面对别人的要求,只要违背自己的原则,就要学会婉拒或直接拒绝。

因为你利用职务之便带给别人帮助,对另一个人并不公平。而且这样的事情一旦开了先河,后面就会有更多的人找你帮忙,一次次踏破你的底线。

其次,石光荣做事毫无规矩可言。他明知道褚琴不喜欢他,非逼着褚琴嫁给他,褚琴为他虽生了三个孩子,石光荣却认为三个孩子应该完完全全属于他一个人,他有权利规划孩子的人生,褚琴作为母亲,只有照顾孩子的份,没有管孩子的份。

所以后来石林想考大学时,石光荣拒绝了他的提议。在石光荣强势的逼迫下,石林牺牲了,石晶离婚了,石海也进了精神病院。但是石光荣从来不懂得反思自己,他太过强势,做事情不按规矩来,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和石光荣一起征战沙场的英雄不止他一个,那些人都各有成就,但是没有一个人像石光荣一样走到被迫离休这一步。因为他们懂得做事不仅要靠情分,更要靠原则。大脑不仅要用来打仗,也要用来思考,懂得什么叫权衡利弊。

当知人情薄如纸,一朝别离边路人。人情不过如纸薄,何必殷殷待客心。

石光荣退休在家后,老家的人知道他的权利不复存在,没有人关心他的未来如何,也没有人安慰他。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人,只会享受着他带来的福利,忽视他的遭遇。

所以,收起你泛滥的同情心和善意。所谓的恶人也许并非恶人,所谓的弱者也不一定是弱者。或许,你在助纣为虐还自诩雷锋而不自知。人可以有同情心,但不要泛滥。

人情本来就是一种缺乏温度的社会关系,再好的人情也不要逾越做人的底线和工作上的原则。否则只会用自己的未来填补别人的期待,最终毁了自己,苦了家人,而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冷眼旁观。

(0)

相关推荐

  • 老家新年

    (388) 老家新年 洛宁给人的印象很落后,我的老家涧口就是落后的洛宁中一个还算热闹的地方.然而,就像所有的农村一样,为了摆脱落后的影子,大多的青壮年都想方设法往城里涌,于是热闹的村子也变得很是萧条. ...

  • 爱相随 | 有一种关爱,叫父亲让你一车装不下

    你看到上面的一组照片了吗?这就是我回了一趟老家的结果,有一种关爱,叫父母让你一车装不下. 回家陪父亲过节 ,不仅过得有滋有味,还真的收获满满,早晨走的时候,父亲忙忙碌碌,给我从园里摘了一车的蔬菜瓜,形 ...

  • 回到家乡

    离开家乡已经好多年了,那是一个永远都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想到家乡,心情永远都是甜美的,永远都是柔和的,永远都是清纯的,永远都是亲切的! 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回老家转一圈,虽然父母不在老 ...

  • 老家的烧饼很甜

    最近放假,小食品街上走走,发现好多在外面工作的人都在买烧饼,整个卖烧饼的一条街上生意很好,有人一买就20个30个的,说是回来一趟不容易,多买些,带给亲人们尝尝,父母亲年龄大了回不来就喜欢吃老家的烧饼, ...

  • 老家的饭菜真香

    清明节放假三天,弟弟回来了,说是想吃老家的饭菜,于是老妈就开始做他喜欢吃的饭,变着花样给他做,弟弟工作忙,以前即使放假也很少回来,可今年不知道咋了思乡的心情突然剧增,早在前几天就说今年放假要回来,老妈 ...

  • 老家,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老家,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 老公老家亲戚总来家里蹭住,妻子发文朋友圈吐槽网友吵成一锅粥

    有亲朋自远方来,本应是件开心事.可是一名武汉的女网友却因老公亲人的住宿问题犯起了难,在网上发帖求助.哪知一贴惊起千层浪. 帖子大意是她们夫妻双方合资在武汉买了一套房,其中帖主一家出了大头. 结果老公家 ...

  • 张彩琴‖我的手机罢工了

    几天前,不小心将手机掉在地板上,随着屏幕慢慢呈现黑色,我的世界也慢慢变成黑色,电话接不上.微信也看不到,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一刹那,我变成为了一个孤独的人. 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向前发展,手机成了生活中离不 ...

  • 钩槐花

          前天下午下班刚回到家,父亲就打来电话:"槐花我钩好了,明天休假回来给你们带些."       槐花是老家山岭沟坡四月底五月初给我们的特殊馈赠.这个时候,桃花梨花杏花刚过 ...

  • 人情, 如一张白纸

    ◆ ◆ ◆ <惑> 人情, 冷漠的如同一张白纸. 这是一个, 一个婚后女人的深切感悟. 她说, 出了事, 婆家人总把责任往她身上推. 她说, 老公, 那只是一个游走在空气里的人. 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