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学校课程】诗歌写作常用技巧(二)教学设计
尹才干(嘉陵江文学艺术院)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常用诗歌写作技法。
2.运用比喻、通感、象征等手法写作诗歌。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常用诗歌写作技法。
教学难点:
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写作诗歌。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时间: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是谁?有多少同学知道?
这位大诗人好酒,腰间有一葫芦。这个葫芦,装的不仅是酒,也有诗歌。学写诗的人,只要喝了这葫芦里的酒,就能诗性大发,诗语连篇,佳作连连。没有喝到酒的,捡到葫芦,也能成为优秀诗人。同学们可以去读读图像诗《李白腰间的葫芦》,便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新体诗歌常用的一些方法,运用比喻、象征等诗歌创作手法,练习写诗歌。酿一酿李白酒,画一画李白腰间的葫芦。
二、新课学习
(一)诗歌常用技法
1.比喻
即“以彼物比此物”(朱熹《诗集传》)。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富有张力、感染力。
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在诗歌创作中,运用比喻手法,主要是使描述的对象生动、形象化。可以夸张一点说,“无比不成诗”。
且读刘刚诗歌《豆花》。
/
《豆花》
·刘刚
/
您是蓝天上飘动的一朵白云
静静地悬浮在青青的湖水里
您是一团慢慢融化的冰
丝丝润侵我渴望已久的心
深爱您的人 给了您
一个美丽的称呼:水上飘
/
香甜如我初恋时的女子
您洁净若雪的肌肤
如珍珠般圆润
感动我至今
/
豆花呀,豆花
你来自农村
您来自一粒黄豆的内心
是那一滴朴素卤水
让您华丽变身
/
面对豆花,我的感觉有点迟钝
滴一滴 红油
象太阳般照耀您一生
撒几粒 葱花
稀稀疏疏如:草蔔
/
豆花呀,豆花
我 天天来看您
是兑现我欠您
三生三世修成的缘份
/
【探究思考】
1.找出诗中的比喻句,分析本体、喻体、比喻词。
2.诗歌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主题思想是什么?
/
【课堂练习】
以“牛肉干”为题,仿照诗歌《豆花》第一节,写一首小诗。
/
2.起兴
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解释为“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实现“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目的。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有起情,营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诗歌中,“比”与“兴”常连用。比兴中兼含比喻,即起句除有触物起情,托物发端的意思之外,还和下句构成比喻关系。
如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说自己忧虑贤才不至的思想就如那永远不会停止运行的月亮一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还有贤才无所依托,表达自己应广纳贤才的心意。
且读谭斌诗歌《过一线天》。
/
《过一线天》
·谭斌
/
挺胸、收腹,侧身而过
或低头、弯腰,伏身前行
阳光照耀不到的脚下
湿滑难行
/
两山对峙的一线天
如夹缝中的人生
/
【探究思考】
1.起兴句,一般用在诗的什么位置?
2.谭斌的诗歌《过一线天》中,哪些句子可以看作是起兴句,为什么?这样理解是否正确?第一节和第二节构成什么关系?
/
【课堂练习】
以“潮头”为题,仿照诗歌《过一线天》,写一首小诗。
/
3.夸张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指为了启发读者或听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且读天马长嘶诗歌《煮沸大西洋》。
/
《煮沸大西洋》
·天马长嘶
/
无穷的辽阔抹去了上帝的足迹
大群岩鹰般的孤独啊就要啄破我的胸膛
亿朵怒火由繁星点燃扔进大西洋
朝霞晚霞这些上千个方向上的怒火络绎不绝飞来
煮沸大西洋 让我以飓风之姿怒斥你辽阔的沉默
/
天空在水里神秘行走
一切逃跑的时光在此举杯欢聚
千亿吨月光源源不绝注入
亿万斯年千山万壑的河流将人类思想涌献
浪沟里巨鲸猛然出现,旋即把巨大的叹息沉没
煮沸大西洋 打破这宇宙囚禁着的亘古的沉默
/
亿条杰出闪电将我的头颅剖成大西洋
月下无数鱼鳞似的诗句泛滥流淌
朝霞灿烂 晚霞满天——这是不灭的火焰
煮沸大西洋 黑夜铁树开花
让我的思想将宇宙冠冕戴上
煮沸大西洋
让我的心以飓风的容貌绽放 以海啸的音色歌唱
/
【探究思考】
1.找出诗中的夸张句,分析其夸张类型。
2.豪放派诗歌在写作上的主要手法是什么?
3.在数字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
【课堂练习】
1.采用夸张与比喻套用的方法,以“龙女湖的手臂”为内容写几句诗。
2.以“在梨花的海洋里”为题,仿照诗歌《煮沸大西洋》第一节,写一首小诗。
/
4.拟人
拟人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拟人化的写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既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的某个特点,又有了拟人化之后特有的具象效。
且读高帅诗歌《清凉一夏的背影》。
/
《清凉一夏的背影》
·高 帅
/
三伏的热情
烈日的暧昧
膨胀着天空的明净
/
城市 乡村
风停止奔跑的脚步
变压器的轰鸣
吹响着极限的心忧
/
脚步声伴着紧促的铃声
诠释着工具袋的初心
国网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旗帜
闪烁着光明的追梦
/
清凉一夏的惬意
脚步依旧,忽略着
一身身湿透衣背
/
【探究思考】
1.找出诗中的拟人句,分析其类型及作用。
2.运用拟人法写诗要注意什么?
3.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课堂练习】
1.分析诗歌是如何采用拟人方法,将先进思想与诗歌艺术有机结合的?
2.以“洁净的背影”为题,仿照诗歌《清凉一夏的背影》,写一首小诗。
/
5.顶针
顶真(顶针),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方式时,毋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但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这种方法,也用到影视剧及动漫的蒙太奇中,称为顶针蒙太奇。
如诗人蜀东泊客诗歌《写下炊烟》,顶真手法的巧妙运用,起到了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层层推进、回旋往复、连绵不断的效果,让诗歌情感牵引着读者,一唱三叹,拍案叫绝。
且读蜀东泊客诗歌《写下炊烟》。
/
《写下炊烟》
·蜀东泊客
/
写下炊烟
写下五谷
写下一幅画
画上有纵横的阡陌
阡陌上有飘忽的道路
道路上点缀着一些故事和人物
人物身上偶尔反射出太阳的光芒
光芒打在秋天的田野
田野之上
唯有一片苍茫
/
【探究思考】
1.找出诗中的顶针句,分析其作用。
2.分析这首诗的写作层次与角度。
3.“田野之上/唯有一片苍茫”这句诗,有何深广含义?
/
【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诵。
2.仿照《写下炊烟》写一首新诗,诗中用上“炊烟”“五谷”“画廊”“阡陌”“道路”“人物”“光芒”“原野”“苍茫”等词语。
/
6.通感
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式。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具体指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味道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温暖的红色”和“清冷的蓝色”,仿佛视觉和触觉相通,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仿佛触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且读尹才干《故乡开在晶莹的露水上》:
/
《故乡开在晶莹的露水上》
·尹才干
/
在三百六十五个梦中
想到一滴露水
想到那一片清亮清亮的湖
想到湖中盛开的
淡淡的月光、清亮清亮的荷叶
以及结满湖畔的
炊烟、绿树、小桥、民歌
乡亲们的希望顺着湖的
四通八达的胡须
在原野疯长
/
田野里的姑娘
婀娜的身姿弯成了一把银镰
清亮清亮的
收获着土地的丰腴和热情
渔船上的小伙
舀一瓢湖水
捉几尾银亮银亮的喜悦
煮亮天边的弯月
远方的游子
把露水藏在梦中
放长线的母亲啊
在村口痴痴地捏着线头
萤火虫打起灯笼
高高兴兴地陪着她
露水在她的睫毛下
晶莹闪亮
梦中的那一滴露水
就是故乡的湖、故乡的月
故乡袅袅升腾的炊烟
/
啊,我那清亮清亮的故乡
我那水灵水灵的故乡
就开在晶莹的露水上
/
【探究思考】
1、“想到湖中盛开的/淡淡的月光、清亮清亮的荷叶/以及结满湖畔的/炊烟、绿树、小桥、民歌/乡亲们的希望顺着湖的/四通八达的胡须/在原野疯长”,这几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在诗的第二节中,作者选取了哪些典型人、事、物来表达乡情?
3、诗的最后一节“啊,我那清亮清亮的故乡/我那水灵水灵的故乡/就开在晶莹的露水上”,在结构构架和表现主题上起什么作用?可否不要?
/
【课堂练习】
1、在诗中找出表现“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对象的词语,分析转换后的诗意表达效果。
2、熟读、背诵全诗。
3、运用“诗歌语言创新三法”,分析《故乡开在晶莹的露水上》的语言陌生化现象。
/
7.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需要注意的是,象征与比喻是不同的。一是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象征在很多时候是针对全篇而言的,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的。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象征是在不能、不敢、不愿的前提下,运用的含蓄、委婉的写作手法,而比喻的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且读丁那家诗歌《一朵喇叭花》。
/
《一朵喇叭花》
·丁那家
/
一朵喇叭花,开在窗台
炫耀了窗前的一片天
其它的草,已穿好绿裙
盘算开什么花不更鲜艳
/
喇叭花开了,白云赞叹
声音攀着拇指飘向云端
喇叭花开了,小鸟呼喊
声音像入海溪流奏响琴弦
/
喇叭花开始做梦了
长出翅膀飞出地平线
喇叭花开始翩跹了
日月跟随起舞天旋地转
/
没找到蜜源的工蜂走了
相亲不成的蝴蝶走了
喇叭花在失意中醒来
影子被天花板牵引荡秋千
/
【探究思考】
1.喇叭花象征着什么?
2.这首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3.诗贵含蓄,诗中哪句的意义比较含蓄,表达了什么思想?
/
【课堂练习】
1.写出以下词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象征意义:月亮、天涯、海角、蝉、蜜蜂、牛、瘦马、蝴蝶、草木、杨柳、长亭、芳草、芭蕉、柳絮、梧桐、梅花、古道、西风等。
(比如,月亮: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2.以“蒲公英”为题,写一首具有整体象征意义的新诗。
/
附录:下水作文《地谷藤》
《地谷藤》
——象征训练十六行
太极剑
/
天宫花朵迎风绽放,
高山大地弥漫着芬芳。
月宫喜鹊纵情歌唱,
白云掌声响亮了四方。
/
地瓜藤在墙角张望,
陡峭墙壁拉直它的向往。
五彩天庭向它招手,
无形的风却不给它翅膀。
/
阳光谋划攀援向上,
没云梯的足音跌落路旁。
默默许愿闪烁亮光,
不设防的心遭云雾阻挡。
/
白杨在云霄洒下阴凉,
杨柳在池塘指点风向。
踏碎虚幻的梦想,
伏地生长照样阴翳一方。
/
(二)名作研习
1.《风》
徐英才
春柳
在溪旁摇曳
晃出婀娜的姿态
/
夏云
在碧天游走
呈现万般的风情
/
秋叶
平地起舞
犹如神话里仙女拂袖
/
冬雪
漫天飞舞
恰似梦幻里星海陨落
/
无形的风
因助他而有形
无形的风
让四季翻转
让万物灵动
无形的风
是无名英雄
是幕后王者
/
【探究思考】
1.阅读时,你头脑中出现了些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是否是一个季节的显著特点?
2.“无形的风,因助他而有形”这一句诗,在诗的构架中起何作用,有何深刻含义?
3.升华主题思想的是哪两句诗?
/
【课堂练习】
1.诗的前三节于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
2.仿照《风》的写法,以《雨》为题,写一首新诗。
/
2.《瘦成了中华辞海的一页诗——怀念我的老师》
太极剑
/
你从知识的海洋里走出来
那喝到肚里的墨水
都从讲台上汩汩流出
染红了孩子们的心
/
你从高耸的书山里走出来
面对智慧疯长的天地
耕耘文字的原野
撒播理想的星星
/
孩子们灿烂的笑容
托起你漫长而艰辛的岁月
孩子们不断攀升的名字
激荡你博爱的心灵
/
时光的皱纹在黑板上繁衍
不时地栖息你的额头
黑板刷是你最钟爱的教具
擦亮了学生的眼睛
擦去了自己留下的脚印
/
秋天
你站在季节的封面
挥别远去的雁阵
天空,渐渐瘦了
你,渐渐瘦了
瘦成了中华辞海的一页
让后来者
反复翻读和体味
/
【探究思考】
1.这首诗选用哪些职业特点来表现老师的?
2.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擦亮了学生的眼睛/擦去了自己留下的脚印”这两句诗,有何深刻含义?
3.升华主题思想的是哪几句诗?
【课堂练习】
1.熟读、背诵全诗。
2.仿照此诗写法,写一首颂扬老师的新诗。
/
三、拓展练习
(一)阅读张萍《秋天》“嘉陵云水缓缓流,/枝枝桂叶坐着秋;/八月蝉韵风吹散,/落地长成蟋蟀愁。”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根据《诗歌语言创新三法》,进行诗歌语言陌生化练习,每项写6个例句。
1. 词语的反常搭配。就是遣词造句,不按常规进行,而出人意料地将一些不合搭配习惯的词语偏偏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以达到陌生化效果。
2. 词语的异类并举。就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前后多个格式、色彩相同、或相近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句子中,将多个意义不同的词语并举,也能获得陌生化效果。
3.语义(或语境)上下对抗。就是语词、或语境的上下意义相互对抗,也能获得陌生化效果。
/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4版)
2.百度百科:修辞手法
3.尹才干:《尹才干诗话》《诗歌语言创新三法》(现代出版社2016.12第1版)
4.尹才干:《构建中华诗歌高速路》(新玉文艺2021第13期)
/
【主讲简介】
尹才干,四川武胜人,中国评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被誉为文趣学、语言陌生化、图像诗、新打油诗、十六行诗的开拓者,新一代诗歌写法的引路人,中国当代十大特色诗人。
出版《文趣》《尹才干图像诗选读》《尹才干诗话》等著作11部。作品入选《文学概论》《大学语文与运用》《广告创意与表现》《世界诗歌年鉴2021卷》《世界华人经典诗选》等百余种选本。诗歌20余首分别选作中小学实验教材和大学教材。
创作业绩载入《中国新格律诗探索史略》《现代格律诗发展史》等中国文学史及世界文学史《图像诗的翻译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