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柱II走进小桑,铭记历史传承薪火【客都原创】
梅州市梅县区南部的水车镇,是革命老区镇,这里有个小桑村,地处海拔1168米的九龙嶂西侧盆地,方圆约30平方公里,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九龙嶂脚下经过小桑蜿蜒绕出,流经村口叫“水头巷”的峪谷后,经礤下,汇入梅江。“水头巷”是进出小桑村的唯一通道,山路崎岖曲折,自下而上至村口。据了解,正是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曾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人、财、物的重要保障基地。
九十多年过去了,往事如烟。走进小桑村,今天我们才知道,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支悠长清远的笛,总会在到过小桑的人心中响起。那种模糊而又清晰的历史,仿佛是青山的印记,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木,永远不会老去。
寻访革命历史遗迹,传承红色精神。2019年8月3日,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梅县区文艺创作协会,梅县区文联,水车镇小桑老区建设促进会等单位100多人参加了“重走红军路,追寻革命史”的主题活动。
我们来到水车镇文史展览馆,听了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梅县区水车镇小桑老区建设促进会执行会长、红军后代黄彩环老先生介绍水车镇革命斗争史。据了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水车镇参加战斗的红军和赤卫队近300人(小桑就有170人)。从水车出来的红军团以上干部就有廖白、廖经天、罗天德、罗昭记、杨玉祥等,曾在这里领导红军参加战斗的有李井泉、伍晋南、古大存、胡一声、黎凤翔、黎果、郑天保、刘光复、李明光等数十人。革命低潮时期,小桑村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房屋2800多间,一天就被杀害300人,1000多人流落他乡,或远走南洋或失去联系,15里长的小桑村一片萧条冷落。我们听过了一个个故事,看过了一张张图片,仿佛又回到了血雨腥风的年代,看见了每一位革命先辈不屈和抗争,英勇奋战的影子,历史值得铭记。
我们请来了93岁高龄的革命烈士黎凤翔女儿黎秀珍,老人家包含热泪向我们讲述了大革命时期那段血雨腥风的凄惨历史:1928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她家的房屋,杀害了亲人,来到九龙嶂大山中,后来迁到小桑坑尾村湖顶上居住,湖顶上农协会负责人罗声华爷爷收养了她,后来收养她的罗声华爷爷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再由养父罗福昌把她带到山上躲藏起来,才幸存下来。那时,生活非常艰辛,在她的记忆中,她的养母(人家叫她蓝嫂)在家里曾用粥汤救过伤病的红军。
在小桑,我们还参观了46团团部、丰梅县委、红军医院旧址。物是人非,这里的革命历史,是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它沉淀在那里,虽然离今天渐行渐远了,但它真实地留下了革命先辈反抗黑暗,不惜牺牲的红色革命精神。
行走在小桑这片红色土地上,我们重走红军路。革命先辈们,当年辗转各地,迂回作战,用他们的坚强意志,抗击国民党反动派,艰苦岁月可想而知。继续行走通往山上的驿道,我们寻访考察红军时期留下的炭窑旧址。九龙嶂下的小桑,山高林密,便于隐藏,来到山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战士们伐木烧炭的身影。炊烟混合着高山迷雾,笼罩着村庄,一窑窑烧红的木炭,通亮通亮,窑火映红了战士们的脸庞和胸膛,紫火炽钢,锻造刀枪,铁锤声声,叮当作响,宛若泥土地上的肖邦,把粗犷的音符奏响。砸碎旧世界,星火光芒,红旗飘扬。
小桑人是热情好客的。我们红色研究会会员和来客100多人,参观了红色旧址后,小桑乡贤罗德灵先生及家人,在他家里用农家饭菜热情地招待我们吃午饭。后来,我们采访了罗德灵先生,得知其爷爷就是罗梓良。罗梓良系大革命时期梅县赤卫队总队长,红军46团三营营长,有名的神枪手,在梅埔丰战斗中立下了卓著的战功。由于历史原因,也曾受过莫大的冤屈。“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1984年接受县统战部调查审核,确认为老红军。罗德灵先生受革命前辈的教育影响,秉承祖辈重情忠义,善待他人的家风,正直做人。他给我们讲述了他的经历,由于历史原因,从小辍学,吃尽了苦头,改革开放后,深圳创业,成了老板,不忘家乡,热心公益,不留名,大凡修建学校、文史馆、修桥修路等,总是热心出资。他乐于助人,1991年年终,湖南邵阳有一工头,带有专业深水井13人的队伍,租住他的房子,年终收房租,由于湖南人工程进展不顺,工头离开深圳回乡筹集资金,留下的工人交不出房租,年终不知如何是好。罗德灵先生,了解情况后,不但房租分文未收,还给饭食,并给每个工人125元的车旅费,让他们安心回乡过年,如此真诚的善举,感动了湖南工头,四个月后,工头回到深圳,结清了所有的房租水电费用,还了13个工人的车旅费。
走进小桑,踏着先辈走过的足迹,鞠一捧山泉水,聆听山风的呼啸,山还是那座山,树茂草丰;溪依然是那条溪,水潺潺流淌。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处处可见泥土飘香的欢乐家园。粤东梅州全境是革命老区红色苏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小桑村路陡桥窄,交通依然是发展的瓶颈,道路有待扩宽改造,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保护革命历史遗迹依然有待重视,纪念烈士,有待立个烈士纪念碑。希望这里不再沉寂,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知道小桑这片热土,曾为革命胜利牺牲过许多革命志士,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立下过丰功伟绩。让人们感受小桑这片热土的先辈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让更多的后人来这里缅怀先烈,祭奠先烈,追忆历史,讲述历史。
历史当铭记,薪火永相传。
文/曾宪柱
图/夜色光明
作者简介:曾宪柱,高校教师,广东梅州客家人。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岭南文化教学研究,有诗文散见于各媒体,主持编著《中国近代文学》一书,诗作收录《中国当代诗人大典》,《国际华文微诗选粹》,《经典诗人诗选》,《客家诗人年鉴》,《远程教育》,《江畔》并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