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桥溪隐于历史的真相 (四)
(接上)镜里乾坤,儒商朱芷秀的世宙英豪
“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走进了桥溪村,村里人不多,大部分村民也已迁居城市,让这个小村越发幽静。随着山势而建的民居群落,却在这份寂静中,益显大气、古朴,让人心生敬仰。
站在村口,映入眼帘的有一座历经风雨、有些残破的建筑,村民介绍,这是该村当年使用的“宝善家塾”,旁边是村里标志性的五彩林,下临潺潺的溪水,与东边的巍巍五指峰遥遥相望,当年的桥溪学子,就坐在教室里,只要推开窗户,就能在如此五星级的风景下,心旷神怡诵经吟诗。
从五彩林下的石砌台阶拾级而上,一座更加完美的私塾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位于宝善楼下方的 “宝园”。据说“宝园”与“宝善家塾”都是该村的朱氏先人建于光绪年间,但“宝园”显然吸收了外国的建筑元素。
说起桥溪人文,不能不提朱芷秀(又作芝秀)先生。他出生于商贾大家,凭借苦读考上秀才,后在广州经商,一生喜爱文化和文物收藏,与众多知名文化界人士交往。凭借自身的财力和鉴赏知识,朱芷秀曾收藏李螰 、王利亨等名家的字画。今天的继善楼内,保存的“友恭堂”匾额,为清末进士、翰林侍读学士恽毓鼎的书法。另有选自《羊城八景图》的四幅壁画,与记者见过的清代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记录的画面极为相似。
通过对人物名款的搜寻,梳理出朱芷秀儒商的身份与商界巨子、文人墨客、国学先贤的交往有很大的关连。
桥溪村的先人曾下南洋、赴香港、到省城经商,记者想,应是宽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经历,使他们痛下决心,要把村里环境最好的地方,建成全村最显眼的建筑——学校,加上下陈屋私塾和朱陈两姓曾合用的学堂——凌云馆遗址,一个小小的自然村落,竟然拥有4 座书塾、学校类的教育场所,也许在整个岭南地区也不多见。
村中民风淳朴,世代重教兴文,崇尚文化。朱陈两姓各办私塾,从省城广州、梅城、邻乡聘请名师,启蒙课育族中孩童。后来朱陈两姓合塾建立桥溪小学时,朱氏湘源公(字芷秀)还特撰楹联曰:“圣功蒙养,幼学壮行,正及时就读之年,慎毋负亲师教育;横览五洲,纵观六合,值多难兴邦之日,宜造成世宙英豪”。联挂校厅,以励师生。据不完全统计,民国以来,桥溪村便有大学毕业生、出国留学生30多名。
桥溪人的诗礼敦睦传家,还体现在建国前一直保持祭孔等传统仪式。在继善楼可以看到,用樟木阴刻魏碑体刊刻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等.......这就是美丽的桥溪,客家一个颇具特色的村落,欢迎更多的解读和游览。(完)
(图文作者:赖俊权,网名夜色光明;一共4则,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