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巧玲‖父亲的故事【客都推荐】

父亲的故事

蔡巧玲

父亲离开我们已有12个年头了。虽然我是个花甲已过之人,很多往事早已淡忘,却总忘不了小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听父亲讲故事的情景,特别是第一次听他讲苦难的童年,至今记忆犹新。
水火无情
初夏一个下雨的星期天,9岁的我不能带3岁的弟弟出去玩,又嚷嚷着要父亲给我们讲故事。父亲望了望门外的雨幕,想了想说:“好吧,这次我就跟你们说说爸爸小时候的故事。”那时我们住在父亲单位租的农家祠堂屋的侧门边,父子三人就坐在房间门口,在沙沙的雨声中,父亲打开了话匣子——
“听你大姑说,我两岁时你祖父把细姑送给人家当童养媳,然后买回了我。不久他就出南洋做苦工去了。我5岁那年养母生了一场大病,几天后就走了。”父亲陷入了沉思。我急切地问:“那你和大姑怎么过?这个祖母不是生你的呀?”父亲没直接回答我,继续讲道:“当时你四叔公也出南洋了,男人只有对门的细叔公守家,他就叫我们姐弟过去一起吃,接管了我们。那时我们住在现在你祖父母住的那个房间,靠里半间堆着芒萁柴禾,蚊子可多啦!有一晚我熟睡后,你大姑被蚊子咬烦了,11岁的她就点着煤油灯,学着妈妈的样子烧蚊子。你知道怎样烧蚊子吗?”父亲问我。
“知道啊,不就是换上侧面有喇叭口的玻璃灯罩吗?看见蚊子停在蚊帐上,喇叭口对准它盖上去,蚊子就飞到罩内烧死了。”我想,这么常见的烧蚊子怎么会不知道?
“可是那时我们家没有这种灯罩。用普通的灯罩,看到蚊子时,要快速把灯倾斜一下,让灯罩尾部的热焰把蚊子烫死,是小孩子那么容易把握的么?大姑把蚊帐点燃了,很快就烧到了柴草!她惊恐地大声叫唤着,把睡得像猪一样的我拼命拖下床,然后开门呼救。幸得门口不远就有大水圳,左邻右舍拿桶提水,齐心合力把火灭了,才没把房子烧掉。”此时我紧张的舒了口气说:“好险哦!我差点就没爸爸了!”父亲笑道:“傻瓜,那时若是没了我,还会有你吗?下次回老家你认真看看,黑乎乎的棚顶就是当年烧的。所以呀,小孩子是绝对不能玩火的,小则烫伤,大则酿成火灾,知道吗?”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弟弟也跟着我一个劲的说“知道,知道”。
“记得是跟你细叔公的第二年,三荒四月缺粮,虽然芋头还没有长大,细叔婆还是决定叫你大姑去河对面地里挖些回来,我也一起去了。那段河面较宽,水浅,也没桥,人们都是趟水过河的。返回时,你大姑一手牵着我,一手扶着肩上的锄头,锄头一端挂着装芋子的畚箕,一端挂着带芋梗的芋头。当我们走到河中间时,意外发生了!上游忽然有一波浊黄的水浪滚滚而来,刹那间水就涨起来了!我扎不住脚浮了起来,大姑死死抓住我,畚箕一着水就冲走了,锄头一倾斜,芋头也冲走了。大姑一鼓作气,不但把我拖上了岸,还保住了锄头,这可是穷人的劳动工具哦!当我们回到家时,被你细叔婆一顿大骂,最后她说:‘芋头都没了,你们还想吃?’姐弟俩就饿着肚子回到自己屋里抱头痛哭……”讲到这里父亲眼眶红红的,我也掉下了眼泪。他顿了顿,接着告诫我们:“你们小孩子千万不要去河边玩,别以为水浅没关系,如果上游下大雨,山洪冲下来是很危险的。或者滑到河里一下子爬不起来,浅水也会死人的。水火无情啊!”我郑重地向父亲保证:我会带好弟弟,绝不玩水玩火。
从放牛娃到读书郎
雨还在下,父亲的故事还在继续——
“你细叔公家里也很穷啊,他也有孩子,要管我们吃的实在不易。他把我们家所有能换钱的东西都卖了,勉强坚持了三年。实在没办法了,他就做主把你14岁的大姑嫁给人家,然后把8岁的我送到叔婆邻县亲戚那边的地主家做长工,我成了个放牛娃。天晴放牛还好,常有小伙伴一起去,一直下雨也好,可以不出门干些其他活,最难的是下了一场雨又停了,我无奈地牵着牛去邀伴,人家都说不去。可我是给人做工的,哪敢窝在家里呀,我只好自个儿把牛牵到山坡上。牛在吃草,我就把蓑衣铺在地上,然后躺在那里,望着天上阵阵乌云飘过,数着飞来飞去的小鸟,就想起一首山歌:上山雕(鸟)子飞下山,给人做工系艰难,刮风落雨都爱(要)出,一朝唔出话涯(我)懒。这时我就特别思念亲人,特别想家,有时就放声大哭一场。”听到这里我又流泪了!父亲语重心长的说:“看看现在,你们有吃有穿,有亲人护着,多幸福呀!但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要力所能及地做些事,努力学会生活的本领,懂吗?”我一边抹眼泪一边说“懂”,又迫不及待的问:“你放牛放了几年?”
“我当了三年的放牛娃,终于盼到你祖父南洋归来,接我回家并进了学堂,我可高兴啦!不久后你祖父给我找了个继母,又生了个弟弟,家里热闹起来了。可那时货币贬值厉害,今天能买一头牛的钱,下个圩日就买不到一头猪了,你祖父眼看带回的钱就要花光,便把仅存的一点留给你祖母,他又出去南洋做工了。后来我要读书你祖母总是不点头,你四叔婆知道后,每次开学都带我去和老师讲情:‘您先接了这孩子吧,待有钱了再还您学费。’我有时会空半年,虽然读到六年级,其实加起来只读了四年书。老师一直对我很好,那些学费最后有没有还老师我也不知道。那些年我没钱买书,都是借同学的书抄的,白天除了上学还要割芒萁管菜地等干很多活,晚上抄书、做作业又没煤油点灯,我就经常去人家拜神扫墓的地方,拔了蜡烛把火灭了拿回家做作业用。”我惊愕地问:“你不怕鬼吗?”父亲笑了:“哪有什么鬼呀,都是人家编出来的。”他话锋一转:“现在你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一定要认真学,也要勤俭节约。”我立马说:“我很认真,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我也很节约,作业本用完了就翻背面再用,铅笔短了我会套上竹杆子继续用。”我又穷追不舍地问:“你读了六年级就回家干农活了吗?”
参军去
“六年级没读完我就去参军了。”父亲继续回忆着:“那年冬天,我在学校听到一群高中生商量要去参军,就决定跟他们去,我知道你祖母不会同意我走的,所以悄悄告诉你四叔婆后星夜就走了。去到部队后,指导员看到15岁的我是那么瘦小,问我:‘你来干什么?’我挺起胸膛说:‘抗美援朝打美帝!’其实我哪知道‘抗美援朝’是什么意思,只不过听那些高中生说过罢了。指导员把枪口上的刺刀掰直,然后把枪立在我面前:‘你把左手举起来。’我顺从地举起了左手。‘你看看,手都够不着刺刀尾,这么矮小能打美帝?你回去吧。’我苦苦恳求指导员不要赶我走,他劝了我一星期,也没动摇我当兵的决心,最后我如愿留下了,在后方医院做一名卫生兵。我骑过马,但没有打过仗,只在抗美援朝胜利时朝天放了两枪。那个写着‘保卫和平’的口盅还是部队发的,还有一个纪念章。”父亲从房间拿出一个红布包着的金灿灿的纪念章。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阳光温和地洒向大地,我看见父亲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幸福……
作者:蔡巧玲
作者简介:梅州市人民医院退休,梅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梅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梅江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梅州日报》、《嘉风》等。
(0)

相关推荐

  • 巴蜀之地 | 驼铃: 乡愁在村庄的时间上流淌

    文:驼铃 图:堆糖 散文 村庄是一部书,岁月是无尽的纸页.那些房舍.人畜.庄稼.树木--所有的生灵都是土地站立起来的文字,在村庄的皮肤上如蚁附着-- 村史离我很远,却一直在故乡事物的身体里,因此又离我 ...

  • 刘青青║叔公的故乡情怀(散文)

    乡愁,是游子永恒的主题.诗人余光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我的叔公,便是这样一位对故乡有着深深眷恋的游子.他早期原 ...

  • 去亲戚家拜年,女儿进门就领了红包,一不留...

    去亲戚家拜年,女儿进门就领了红包,一不留神居然让她拆开了,从里面抽出了50块钱,我看另外两个小朋友抽出的却是20块钱,空气瞬间有点凝固了. 我曾经跟女儿说过,不可以立刻拆开红包,很不礼貌的,必须回家才 ...

  • 父与我@小锄头‖投稿

    父与我 作者:小锄头 从小到大,我都不见得是个"孝顺"的女儿. 自幼时父亲与母亲离婚,我的抚养权被判给他,父亲便逐渐转换了职业生涯.他不再早早回家,也不再蹭我脸用新长出的胡茬,他频 ...

  • 开明的婆婆贤惠的儿媳

    ​开明的婆婆,贤惠的儿媳.我早就有所耳闻,传说她家的婆媳关系格外和谐,媳妇贤惠婆婆开明,母慈子孝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去年之前,我是这家人的常客,一年中总要造访三几次.每到他门前时总习惯按一声喇叭,只要 ...

  • 蔡巧玲‖初夏公园景如春【客都推荐】

    初夏公园景如春 文/蔡巧玲 五月中旬的一天,阳光正好,气温宜人,我邀因疫情禁足了一个春天的家婆,一起去逛文化公园. 文化公园曾经是梅城独一无二的公园.过去除了环湖道,就是连接几个小岛的桥和路,后来建了 ...

  • 蔡巧玲║疫期求医记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全民禁足.我们梅州也不例外,医院成了战场.此时谁若有点咳嗽发热,唯恐是新冠肺炎.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或等待手术的患者而言,去不去医院都成了艰难的选择.我 ...

  • 蔡巧玲║“地下”恋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读高二的贤随父母工作调动迁往县城. 父亲单位有栋四层的办公楼,一楼一半做职工食堂和家属房,另一半及二楼是办公室,三四楼为宿舍.楼后有一排平房为家属区,阿贤的父母弟妹住那里,他则住办公 ...

  • 蔡巧玲║众志成城抗疫情(诗八首)

    武汉封城 残冬鄂地起邪风, 冠疫横行势亦凶. 惨雾愁云樱滴泪, 全民禁足抗刁虫. 庚子元宵感怀 年灯瑟瑟晃庭中, 月上西楼觅影踪. 人少车稀城廓静, 何时疫散沐春风? 逆行者 一 闻声召唤当援兵, 似 ...

  • 蔡巧玲‖​又到秋分果满园

    又到秋分果满园     文/蔡巧玲 节气更换年复年, 又到秋分果满园. 全民来庆丰收节, 举国上下笑开颜. 举国上下笑开颜, 梅州福地不一般, 风调雨顺收成好, 稻泛金黄果满山. 稻泛金黄果满山, 柑 ...

  • 蔡巧玲‖想食粽子入屋来

    想食粽子入屋来(山歌对唱) 文/蔡巧玲 男: 五月初五系端阳, 家家户户粽飘香. 节前有心探阿妹, 穿过竹林入莲塘. 女: 手拿竹叶皮皮青, 妹包粽子特别靓. 莲子红枣甜到肚, 阿哥想食就开声. 男: ...

  • 李勤新II记我的父亲【客都推荐】

    我的父亲今年八十九岁了,我们兄妹一直想用自已的笔来记录一下父亲,但每次都因无从下笔而拖延至今,现听到曾经在有色冶金战线工作的靓女廖秋香女士为弘扬有色冶金过去的历史长河中为建设矿山的工人而创刊的< ...

  • 客家生活谚语【客都推荐】

    生活谚语 多衣多寒,少衣自暖. 食十足,着九六. 有食无食看面上,有着无着看身上. 大火煮粥,细火焖肉. 有食慢慢到,莫来爬上灶. 人多无好菜,猪多无好糠. 卖菜侪,食菜脚,分食侪,吮手指. 肚饥糠也 ...

  • 梅城战役,将帅云集打出英雄壮举【客都推荐】

    历史瞬间,党史百年天天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梅江区地处原梅县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