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亲子游:放下你的朋友圈,把旅行还给孩子

暑假来了,你会带孩子旅行吗?

暑假开始没多久,表姐因为带娃旅行这件事被家长们移出群聊。

原本各位妈妈正开心商量去哪儿玩。

一位家长说起去年带着孩子去了青岛, 那是小孩子第一次见到大海。一张萌萌的照片po到家长群里,十分有爱。

另外一位家长呛声:早在孩子四岁的时候,全家做头等舱去了海南三亚,也就一般,现在孩子7岁了国内的地方都看腻了,该出国见见世面了。

这位家长说完,没有发孩子的照片,反倒是po了许多自己在五星级酒店、头等机舱、美食面前的自拍照片,看的出来家庭条件确实不错。

家长群的其他人看了纷纷赞叹,表示自愧不如,跟风站队支持:孩子的教育就要赢在起跑线上,国内确实限制了孩子的视野,想要见见大世面还是得出国游。

表姐在群里沉默许久说了一句话:

见到了不等于见识了,以炫耀为目的的旅行根本就是在害孩子。

结果可想而知,表姐被家长们炮轰后,逐出了群聊。

表姐愤愤不平,就算她们不站队,自己也准备远离这些虚荣的家长。

以长见识的名义,绑架孩子的旅行;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成长。

1

-THE FIRST-

家长群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趣闻,“带娃旅行”之间存在着一条微妙的鄙视链:

去欧美的瞧不起去东南亚的

去东南亚的瞧不起去港澳台的

去港澳台的瞧不起待内陆的

旅游的瞧不起郊游的……

其实,假期带孩子出去走走,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很多家长之间的攀比,却让亲子游变了味。

在接孩子放学的时候,在和同事吃饭聊天的时候,在参加家长会的时候,在和邻居聊天的时候,聚在一起聊的都是:“去过多少个地方”、“住的什么酒店”、“逛过几个景点”、“是不是出国了”

这些话的背后,体现的不是你的教育观念,而是你有钱吗?你玩得起吗?

回想起去年8月份,杭州的孙女士曾经就因为全班只有儿子没有出国,登上了新闻热搜。

每到暑假,孙女士孩子所在的民办小学,每年都会组织出国游学团,花费大约在3万元左右。

因为自己家庭条件一般,就没有让孩子参加过,但寒暑假也会一次不拉的陪儿子国内游。

可通过孩子,孙女士得知了在儿子班上只有他一个人没出过国。不仅如此,每次开学孩子的同学都会交流假期生活,分享出国经历,但是孩子自己插不上话,仿佛成了班上格格不入的那个人。

孙女士说,孩子虽然没有抱怨过,但曾表示过小学唯一的愿望就是出国旅游。

当妈的哪受的了别人孩子有的,自己孩子没有。

孙女士一口气花了三个月的工资,送了孩子一趟3万的出国游。

像孙女士一样,不管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出去“见世面”,还是虚荣心做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不管你的经济实力如何,你都被卷入这阵风暴中,不得不去,也不得明辨。

同事中的一位妈妈算过一笔账,每年花在孩子旅游上的费用,得有小3万块,再加上副班导、钢琴课,一年花费十几万。

我问她,孩子参加这么多活动,效果大不大?

她说:“虽然看不出啥大变化,但出去看看,总比不出去强点。再说了,人家孩子都去,我也不想自己家落下点什么……”

而问到孩子喜不喜欢的时候,她却说:“一个孩子能有什么想法?父母安排好了,他照做就行了,郎朗不就是这样成才的啊!”

我听后不禁唏嘘,以“对孩子好”的名义,盲目的教育孩子,却从来没有尊重过孩子的想法,旅行毫无意义不说,对孩子也是一种道德的压榨!

出国游说白了,满足的是家长的虚荣心。

2

-THE SECOND-

亲子游长见识被妖魔化,要从一篇公众号文章说起。

之前,一篇名为《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学区房》刷屏。

文中称,一对八零后小夫妻,他们没有给孩子买800万的学区房,而是双双辞职,带着他们5岁的儿子去环游世界了。

那些旅行中的照片,小男孩都是永恒的主角,无忧无虑,烂漫天真。

看得出来,孩子是真的沉浸在了旅途的美景中。

网友对此意见不一。

有人赞许:

“比起800w的学区房,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富养不是金钱,而是眼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看待世界和自己,形成主观意识,明白人生意义,有的人穷极一生忙忙碌碌也不清楚自己是谁。”

有人质疑:

“世界旅行对于家长的知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只要自己有足够多的知识,上哪儿也可以带给孩子不一样的体验。”

“这是一碗毒鸡汤,更是一种变相炫富。”“有钱人是可以任性的。”

我觉得带孩子见世面的心是好的,但是以辞职为代价,倾家荡产出去旅游,完全没必要!

不要拿大人的审美绑架孩子。

让孩子有这种特别的经历,给孩子带来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要以父母本身的价值和影响力而决定。

如果你只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去了法国巴黎,你就“砸锅卖铁”也要带孩子去,不考虑自身经济情况,盲目跟风或者违背孩子意愿,打着增加孩子见识的幌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样的出国游又有什么意义呢?

网上曾有一个帖子炒的非常热。

一位宝妈发文:有着34万存款,纠结是否花1万带小孩旅行。

本以为会争议不断,却没想到结果出奇的和谐:

@爱拼哦

够了,该用的还是少不了,别苦了孩子

@补丁千里马

30多万还舍不得出去啊,我寒假只有3万存款就带儿子去了一趟台湾,花完再存呗!

@echo的万水千山

我存款只有8000还带着女儿去了三亚,后来不够就刷信用卡,也是没有工作。

@Ginny

我没有存款,还每年带女儿出国,下半年上小学一年级,已经去过很多国家,国内也走过了很多城市。建议去三亚还不如去东南亚随便哪个海岛,沙滩比三亚的好多了,还有人文这块,国外比国内好。

我想请问这些没存款、没工作、透支信用卡也要带孩子出去旅游的父母,到底是着了什么魔!

没有危机意识,自己都不能独善其身,丝毫没有承担意外风险的能力,连基本的安全都保证不了,甭提长见识了,能平安回来就不错了!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能够给孩子们最好的一种可能!可是到底什么才是最好的?在每个人自说自话地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前,也许我们应该先重新审视一下,到底什么才是教育?

我们以为,教育是为了开发孩子智力,让孩子学会更多的知识,然后考取功名,功成名就,结婚生子,天伦之类,其乐融融。

事实上,教育的本质就像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当你真正懂得了旅游的美丽,你才能有底气带孩子对孩子说:

去旅行吧,宝贝,那里有更美好的人生。

3

-THE THIRD-

网上曾有这样一段对话:

父亲:“知道吗?当林肯像你这样大时,他可能是班上最好的学生。”

儿子:“知道的,父亲,但他像您这么大时,早已是美国总统了。”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能在旅行中长见识的孩子背后,往往都站着一对见过世面的父母。

前段时间因为一段话被被“水哥”王昱珩的女儿实力圈粉。

一个十岁的孩子认为只要精神世界足够丰富,走到哪里都不孤独。

这不禁让我想起来另外一句话: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多少人漂泊了半辈子,才能参透的道理,从一个十岁小孩子口里说出来,不禁让人唏嘘。

其实这一切源于她有一个好父亲。

清华美院毕业的王昱珩,在最强大脑第二季首次惊艳亮相。

在双手不能触碰的情况下,他从520杯同质同量,来自同一水源、同一生产批次的水中,以1秒4杯的速度成功的分辨出了第383号水,从此一战成名。

最让人折服的是在于日本队比赛中,水哥展现出的民族气节。

他在场上说了一段话:“如果这是30万把扇子的话,可能更适合我,我以前看过一把扇子全是文字,合上以后是一把空白的扇子。”

在赛后这段话被人解读出来,暗示当时的比赛地南京,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在和女儿的相处中,“水哥”的优秀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

在鄱阳湖行程中,他捡起一片瓷器,就能对女儿娓娓道来它的历史;

两人爬山,遇到女儿不认识的植物,王昱珩也能详细地给女儿介绍它的习性;

女儿因为练习击剑受伤心生恐惧,从没学过击剑的他挑战击剑冠军,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女儿,即使失败了,也不要失去勇气。

不仅如此,他还在家里给女儿建立了一个微型的海底世界,就算在家也能享受探索自然的快乐。

王昱珩平时喜欢看书,每周都会买,家里到处放的都是书。闲下来时,他就会带着女儿一起静静的翻阅。

在他的影响下,孩子也喜欢上了阅读,连《时间简史》这类晦涩难懂的书籍,也喜欢啃。

这一切的一切,没有刻意、没有强迫、没有目的,有的只是父亲的言传身教。

我们经常说这孩子和他爸妈小时候很像,除了模样更多的是神色,而这种神色就是父母的品质,在孩子的生活中内化的结果。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是照见你真实模样的镜子。

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你可曾问过自己读了几卷书,行了多少路?

一个没有业余爱好的家长,培养不出有艺术情趣的孩子,孩子学的是父母,你先去行万里路。

而不是为了炫耀“高级”教育,为了所谓的长见识走出去,是因为你对旅行感兴趣。

孩子都不傻,都能在冥冥之中辨别真伪。他们更倾向于模仿家长的行为,而非听信他们口中的道理。

想要带孩子旅行长见识,首先父母得热爱旅游,肯花心思了解一座城市。

没有榜样的力量,再多的安排都是徒劳。

4

-THE THIRD-

什么才是旅行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带孩子转遍全世界的结果,不是让他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只是他被迫在你的安排下,完成了家长的夙愿。

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旅行,这跟你让他去学钢琴,考好成绩一样,并没有什么高明之处。

人云亦云的带孩子,不如给孩子这个年龄段该有的生活。

谁敢否定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姥姥家门前的小水坑比海底世界,更能让他快乐一整个夏天呢?

不是只有出国旅游才能长见识,小水坑里也有美丽的童话故事。

我这样说并不是反对大家带孩子旅行,而是想告诉大家真正的亲子游该有的样子。

知乎上有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带孩子旅行的随笔:

起初上路,我们以为是自己带他看世界,想让他知道,走得越远,看得越多,懂得越多,眼界和心胸越宽阔。

慢慢地,我们发现:

在泰国,当我们迷路而执着于研究地图时,是儿子走出去找到当地人为我们指明了路;

在斯里兰卡,在我们因为饮食习惯而发怵尝试当地的各色咖喱时,儿子已经和当地人同桌入乡随俗用手开始吃饭了;

在南极,当我们急于为他指这指那不想让他错过企鹅、冰山、座头鲸这些“必看”风景时,儿子却说:“我要做自己的船长,发现自己的大陆。”

我想这就是亲子游的意义:

把人生体验还给孩子,带给他更大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环境,培养他生存的技能,并鼓励他勇敢的去追求和探索。

教育孩子不如读懂孩子,花三万块带孩子出国游,不如问问孩子想去哪里?急迫介绍“必看”的风景,不如问问孩子喜欢的是什么?

当你渐渐懂得,陪孩子旅行,

不是为了花钱享乐

不是为了强迫孩子变相完成一项作业

不是为了炫耀“高级感”

不是为了追赶教育潮流

我相信,当你成为了这样的父母,那些他儿时自己经历的人生体验,会沉淀成他内心最美的风景,成为日后抵抗风雨的力量。

未来的某日,回想起来,只想说一句:谢谢你们,爸爸妈妈。

关于作者:芊,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小主千岁(ID:QDxiaozhuqiansui),致敬健康精致的你。转载请联系小主千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