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看宋史(19):人能膨胀到什么程度
1、王峻这个人
郭威当了皇帝,仍然很低调,但是郭威的死党王峻却开始膨胀了。问题是一般土豪膨胀,也就在外面挥金如土装装大款,在内训训员工树树威风,见到甲方或者大老板还得装孙子。
王峻的膨胀不一样,他以天下为己任,不管什么事,必须按照他的意思办,否则就不高兴了。包括皇帝郭威,也必须经常迁就王峻。王峻比郭威大两岁,郭威对王峻很尊重,经常以兄弟相称,或者只称呼王峻的字:秀峰。古时候能够称呼一个人的字,说明这两个人很亲密,比如毛主席,字润之,能称呼毛主席润之的人,那就是朱德之类的亲密战友。
郭威把王峻当亲密战友,王峻却越来越和郭威作对。比如郭威的儿子都被杀了,有时候想义子柴荣了,但是每次柴荣进京探望郭威,王峻都横加阻拦,即使进了京,也不让两人单独见面,而且绝不允许柴荣在京过夜,必须当天回到自己的封地澶州。
再比如,郭威觉得范质等人能力不错,刚褒奖几句,王峻就说:“范质这人不行,很讨厌,不能重用”……
王峻是五代时候的大臣,音乐家,乐营使王丰之子,从小受父亲影响,而且其人音乐天赋很高,嗓音也非常好,善于唱歌。这要是放在今天,妥妥的流量明星,当红小鲜肉。
王峻年轻的时候,就圈到一个大粉丝,镇州节度使张筠,张筠欣赏王峻唱歌的天赋,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有一次,当时的权臣赵岩到张筠家做客,张筠设宴招待,酒席间让王峻唱歌助兴。
这一唱,王峻又圈到一个粉,赵岩很喜欢王峻的歌,张筠见赵岩喜欢,就把王峻送给了赵岩。后梁灭亡后,赵岩被杀了,王峻躲了好久才敢出来,投靠后唐三司使张延朗,张延朗对唱歌不感冒,一点也不看中王峻。后来,后唐灭亡了,张延朗也被杀了,张延朗的财产都归了刘知远,包括王峻。
王峻在刘知远手下做了一名小军官,虽然官小,但是之前的经历,让王峻认识到,在五代十国这样混乱的时代,唱歌好是没有前途的。唱歌再好,也得依附别人,靠别人心情好的时候打赏过日子,对于王峻这样有追求的人,赚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要活出自我。五代十国,只有将军才有前途,有了自己的兵,自己的枪,才有长久的好日子。
于是,王峻这个小军官非常卖力,因此得到刘知远的喜爱,把他当做心腹。等刘知远当了皇帝,王峻也跟着升官,从内客省使升任宣徽北院使,专管传达皇帝的诏命,权力很大。
后来,刘承佑当了皇帝,看他爹留下的大臣都不顺眼,王峻与郭威一样受到冷遇。刘承佑干掉杨邠他们的时候,王峻在郭威军中做监军,躲过一劫,但是他的家人,和郭威的家人一个下场,都被刘承佑干掉了。
于是,王峻和郭威走到了一起,成为亲密的战友。他们一起策划兵变,一起打进开封。郭威在外面溜兵的时候,王峻在开封掌控局面。郭威当了皇帝,王峻第一时间控制了刘赟。
这段时间,他们是亲密的战友,是共同患难的兄弟。后周的建立,王峻立下头功,被郭威封为枢密使,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2、平定刘崇与契丹联军
郭威称帝后,刘崇也在太原称帝,建立北汉,并且学习石敬瑭联合契丹进攻后周,不过刘崇没有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了,而且刘崇坚决不做契丹皇帝的儿子。给辽国皇帝的信中,刘崇写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
看到没,是叔,不是爹。刘崇绝不认爹,只许诺事成之后分赃可以尽量多给契丹。就这样,郭威称帝的当年10月,契丹派彰国节度使萧禹厥率领五万辽兵南下河东,刘崇加派两万人马一起南下,直指晋州。
刘崇用事实证明,请契丹人出兵,只要给够钱财,不用叫爹,也不用割让土地,他们一样愿意。当年刘知远也是这样给石敬瑭说的,可惜石敬瑭不信。
刘崇和契丹联军气势汹汹地杀过来了,王峻奉命出征,他的权利很大,临敌可以便宜行事。而且均需供应,随行官员,将士任王峻挑选。
临行前,郭威又超越常规地赏赐了王峻很多东西,最后亲自设宴饯行,赐给他御马和玉带,握着他的手分别。
王峻带着大部队溜达了两个月,还没到达战场。也就是说,晋州孤城御敌两个月。这是很危险的事,古代虽然守城容易攻城难,但是如果守将心理不够强大,选择投城,那就完了,而且五代十国,不用打仗,吓一吓就投降的可真不少。
远在开封的郭威很着急,几次催王峻。但是王峻悠闲地驻扎在绛州,置身事外,远离战场。至于原因,王峻的回答很令人抓狂:“我现在还不想去”。
郭威终于沉不住气了,最后一次派人去催王峻,并且带话了:“如果还不行,我就要亲征了”。
王峻没法再摆迷魂阵,屏退左右,单独对使者说:“请转告陛下,我一直在等战机,我不想带着我们的生力军与北汉和契丹的生力军硬碰硬死磕,那样不管谁赢了,都没有好处。别忘了,这里是我们的地盘,对手的补给线更长,而且晋州城非常坚固,现在又是深冬,不利于攻城,一时半会他们是攻不破晋州城的。只要晋州多守一天,就多消耗对手一分锐气。再等些天,等天更冷了,我带着生力军对阵敌方疲兵,定然一战而胜”。
“至于陛下要亲征的事,回去让他打消这个念头吧。现在四方藩镇还没有真正臣服,尤其是那个慕容彦超,别看上次勤王两军刚刚交战就跑了,但是现在,他一定蠢蠢欲动,只要有机会,就会起兵,这次起兵,他可绝对不会半途而废,这次他再起兵,必然是孤注一掷。如果陛下亲征,开封谁防守,就给了其他藩镇机会。让他呆在京城听消息吧,这一战我必胜”。
使者火急火燎地赶回开封,拦下了已经准备亲征的郭威,把王峻的话告诉了他。郭威恍然大悟,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差点误事了”。
人就是这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以前,郭威身处臣子的位置,对天下事也看得很清。现在,他自己当了皇帝,目光就不如王峻了?不是,只是他被眼前的急迫迷惑了,还是静下心来,一切都会好的。
后面的事情正如王峻预料,十多天后,风雪交加,王峻还没出兵,北汉和契丹联军自己就开始撤了。王峻乘他们撤兵,趁势出击,北汉损失惨重,契丹也是伤亡过半。之后,在郭威有生之年,北汉再也没有胆量攻打后周。
3、皇帝都要听我的
王峻凭借自己的智慧摆平了这个新建国家最初的危机,他的威望与人气更高了。之后,慕容彦超又在兖州造反,郭威先派曹英荷向训去镇压。王峻几次对郭威说:“慕容彦超是巨贼,曹英恐怕不好对付他”,请求自己领兵出战。
郭威可不想再经受上次的折磨了,这次郭威御驾亲征,王峻跟随出征,他率领的部队最先从兖州城南攻入城中,为攻破慕容彦超立下大功。
王峻从一个戏子,到刘知远手下一个小军官,再到现在两次平叛功臣,枢密使,宰相职位。他的一生都在进取,如果只看这之前的王峻,活脱脱一部小人物的奋斗史,是可以编入小学或者中学课本,教育祖国下一代的事迹。
可是,进取到这个地步,还要怎么进取呢?再进取,就只能取代郭威,自己当皇帝。王峻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但是,进取没有了方向,让本来就性情急躁的王峻更加烦躁,他开始做出一些违背常理,让人捉摸不透的事情。
王峻先是自持有功,向郭威要官要钱:“皇帝陛下,我最近干活越来越有劲的,我觉得自己还能发挥更大作用,你再给加点官吧”。
郭威问:“那你还要什么官”?
王峻说:“平卢节度使吧”。
郭威说:“好吧”。
隔几天,王峻又来找郭威:“皇帝陛下,我最近工作很出色,越来越卖力,可是家里穷,能不能给涨工资”?
郭威问:“你要涨过少”?
王峻说:“听说国库有一万多匹绫罗,你先给我吧”。
郭威还是说:“好吧”。
再过几天,王峻又找到郭威:“皇帝陛下,你看,王峻立了很多功,能不能给他立个碑,褒奖一下”?
这回,郭威拒绝了,但是拒绝的很婉转:“原来赵岩要立碑是因为他靠谗媚侍君,得到了高官,后来败坏了后梁,到今天人们谈起来还无不咬牙切齿,如果你也要像他那样,必招致非议”
王峻只能作罢。
官没得再加了,工资涨到顶了,荣誉也没有再提升的空间了,王峻又想出一个办法。
王峻在枢密院建了一座很大公署,装饰极其豪华,远超皇宫的规格。公署建成,他请郭威去参观,郭威也没说什么,一边参观,一边饮宴,饮宴完毕,还赏赐了王峻不少东西,给足了老战友面子。
不久后,郭威在皇宫内院建了一个小殿,王峻很严肃地上奏:“皇宫宫室已经很多了,建这个有什么用,这也太浪费了”。
郭威不紧不慢地说:“枢密院的房子也很多,怎么还要建公署,而且规模装饰远比我这个小殿宏大”。
王峻惭愧不能对,急急走开。
既然自己的官足够大,办公环境足够好,薪水足够高,那就给身边的人争取利益吧,先要从排挤郭威身边的人开始。
王峻对郭威说:“郑仁诲、李重进、向训不太行,也很讨厌,这些人都不能重用”。
郑仁诲、李重进、向训,都是一直追随郭威,比王峻资历还老的嫡系,李重进还是郭威的侄子。
郭威说:“我没重用他们啊”!
王峻说:“嗯,现在不能重用,以后也不能重用,永远不能重用”。“对了,还有柴荣也很讨厌,一定不能让他来开封”。
柴荣,那是郭威的义子,从小和郭威一起生活,少年时候外出做生意,替郭威补贴家用,患难与共的父子。
郭威稍有不听王峻的,王峻就直接罢工,回家休息了。王峻还没休息两天,全国各地节度使的奏折就来了,一致要求王峻恢复工作,国家没有王峻不行。郭威没办法,只好亲自到王峻家里,又把他请了出来。
重新出山的王峻,更加嚣张了。
反正自从郭威当上皇帝,渡过最开始的艰难期,王峻就天天给郭威找不痛快。要说他想造反吧,他还真没有。但是他心理就是不平衡,平叛刘崇,平叛慕容彦超,都是我王峻的功劳。再看看郭威,国家四分五裂,还没有统一,郭威整天把心思放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
4、郭威的反击
郭威出自穷苦人家,崇尚节俭,当了皇帝还带头节俭。郭威禁止各地进奉美食珍宝,把公众的珍玩宝器,豪华灯饰当众打碎,说:“凡为帝者,安用此!”
王峻心里冷笑,哪个帝王不用这些?王峻出生官宦之家,而且歌唱家都属于富养的一类人,哪里体会到过贫穷的滋味。郭威和王峻,只是被共同的命运绑在一起,虽然一起并肩作战,建立新的帝国,但是他们本质上是两类人。
郭威还重视农业,致力恢复农业生产,减少农民税负。比如已经执行了几十年的牛租,就让郭威给废除了。
之前,后梁朱温攻打淮南抢了一万多头牛,一向残暴的朱温善心大发,把这些牛分给了农民。当时农民高兴坏了,古时候耕牛就相当于现在拖拉机收割机,那是大型农用工具。可是没高兴几天,才明白过来,牛不是白送的,是租的,从此,每户人家都要上交牛租。
要命的是,过了十几年,几十年,这些牛都死光了,牛租却一直要上交,直到郭威当了皇帝,觉得这个牛租不合理,就给废除了。
王峻就不明白了,收的好好的牛租,为什么就给废了。现在帝国四面都是敌人,打仗不需要用钱啊?没见过这种到手的银子不要的主。
除了牛,还有牛皮,牛皮在五代十国是军需品,必须上缴,民间不得私自藏匿,如果藏匿,就要处死。这其实也没啥,不藏就行了。要命的是,养牛的农民需要每年上缴牛皮,他可不管你养了多少牛,每年都有定额,而且这个定额就和员工的KPI考核一样,每年往上加。
牛农交不到牛皮,也要被处死。五代十国,那是随时饿死人的时代。你还要养一头牛,等这头牛长大了,还没干两年活,你就要剥了他的皮上缴给国家。不知道多少人,因为这该死的牛皮被处死。
这事王峻肯定不知道,但是郭威出生贫困,前些年还和柴荣一起经过商,走过很多地方,他肯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郭威一上来,把这上缴牛皮的规矩也给取消了。改为应该上缴的牛皮,三分减二,实在没有,就把牛皮税摊在田亩上,没十顷地上交一张牛皮,剩下的牛坡允许农民自由买卖。
王峻这回懵了,军用物品也允许自由买卖?郭威,你没疯吧?现在是乱世,乱世什么最重要,军队才最重要。这个郭威,怎么整天心里想着老百姓,真是理解不了。
后来,郭威竟然陆续将盐、酒这些利税大项解禁,随便人民做生意,甚至可以和后周国境以外的人做生意。
这是要干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军事安全第一的五代十国,郭威,你这是要鼓励老百姓通敌吗?
仅仅解禁盐税这一条,郭威就走在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前列,估计也就春秋时候的管仲,有这样的见识。后来的元明清,无不把食盐控制的死死的。
接着,郭威又把大片大片的无主土地给了没有土地的流浪农民,而且三年内不用交税。这些举动让当时的官员都傻了眼,尤其是王峻,他不知道郭威是怎么想的。四周都是虎狼之师,国家内忧外患,这钱不留着打仗,给那些老百姓?这是脑袋有坑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和王峻想的不一样,随着郭威一系列利民政策的执行,后周开始强大起来,一向混乱的中原社会,开始走强稳定的道路。而民富国强的迹象已经显露,为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的统一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终于,郭威不用再忌惮王峻了,而王峻仍然像以前一样肆无忌惮。
有一天,王峻对郭威说:“我觉得顾衍、陈同很有能力,让他们代替李谷、范质做宰相吧”!
郭威没有答应,只是说:“爱卿,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忘记了吗?今天是法定节假日寒食节,按规矩不办公。这样吧,你让我清闲地过完节日,节日后,你要做什么我都答应”。
王峻听了,非常满足,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离开皇宫。
可是,第二天上殿,郭威当着众大臣的面,历数了王峻这些年做的混蛋事,说完直接把他免职了,那些平时跟随王峻的人,没有一个站出来替王峻说话。
开除了王峻,郭威显得很痛苦,突然哭起来,抓着老滑头冯道的手,说:“我也不想这样,这都是王峻欺负我,实在受不了才这样做”。
冯道赶紧表态,非常理解皇帝的苦衷,完全支持皇帝这样做,王峻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有人建议应该把王峻处斩,郭威摇摇头:“王峻虽然犯了错,但毕竟以前也立过功,老同志不能一棒子打死,要给保留改过自新的机会”。
最终,经过大家讨论,给王峻降职,贬到商州任司马,以观后效。
一向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王峻,受不了这个打击。前两天,他还大摇大摆地从郭威的皇宫进出,郭威对他言听计从。今天就被贬到一个破州县当个什么司马?王峻越想越没面子,活活憋屈死在路上了。
后周最飞扬跋扈的权臣终于覆灭了,郭威可以清净几天了。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宋史》;《五代史》;《苏东坡传》;《太祖实录》;《正说宋朝十八帝》;《如果这是宋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