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移动虚拟卡催生便捷校园|应用系统

  

如今,手机支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从购物、预订、就餐、超市到迷你生活等,基于移动互联和情境识别的服务井喷,传统的校园卡在“无卡”“无现金”成为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远远落后,因此,改变校园卡传统模式、推进虚拟校园卡及校园卡移动应用,是目前校园卡需要解决的痛点。

  浙江大学于2015年筹划校园虚拟卡,2016年开始探索实验,并在相对独立的国际校区开展试验,2017年校园卡系统全面升级,基于校园网络、多媒体终端、商户二维码、手机App等支撑环境,校园虚拟卡、移动应用正式进入校园。

虚拟卡规划设计与实现

  浙大校园卡建设初期,受当时技术限制,建立了两个账户:卡账户和电子账户。卡账户支持终端机具刷卡交易,账户余额依赖读写卡片更新,是基于脱机交易的设计办法;电子账户支持网上无卡交易,账户余额实时与系统数据交换。随着技术的提升和移动应用的需求,在线与脱机两模式共存,给应用便利和账务结算等方面都带来许多问题。

  因此,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支持下,许多高校开始打破校园卡传统支付认证模式,探索创新性、开拓性、更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之路,向在线化、虚拟化、去卡化方向行进。浙江大学校园卡在实现虚拟化、移动化过程中,以下三个节点最关键。

  1.在线账户实现

  改变校园卡以卡账户为主的消费模式,建立浙大唯一的“校园宝”在线账户,合并原电子账户和卡账户,停用卡账户,所有充值、消费的I/O对接校园宝,全线联网,所有刷卡和非刷卡业务均基于在线,并禁止脱机消费。

  在线支付的一切交易都基于校园卡库余额,每笔交易都实时与库余额进行交互,实体卡在这个过程中,仅作识别和认证,不再需要回写卡余额作为交易流程的主要步骤,为校园虚拟卡实现奠定基础。

  目前校园卡移动端的应用,多为不涉及到支付和认证的查询、充值,真正履行校园卡职责的应用仍受限于依赖读写卡,因此,支付账户的在线化,让充值、消费都摆脱读写卡模式,才使校园卡移动应用成为可能。

  2.虚拟卡实现

  虚拟卡,是指脱离物理卡片,应用信息科技代替实物卡片实现校园卡交易认证的一种方式。浙江大学虚拟卡基于校园卡在线账户,与实体卡共用“校园宝”,其形式和实质均是实体卡的另一种表现,在实现初期主要作为实体卡的补充,譬如忘带实体卡时使用虚拟卡完成应用;同时对一些短期的、临时的用户,不再发实体卡,直接用虚拟卡替代,降低卡片成本、提高发放效率。

  目前多家高校尝试虚拟卡应用,从系统架构到终端机具,各司其职、各显神通,自行研发或社会第三方联合,基于微信或App,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微信门槛低,普遍性高,入口方便,手机准入容易,但个性化应用实现难度较大;App开发成本高、实现难度强,安装对用户手机有兼容性要求,但灵活度高、个性化强,容易实现指定功能,且增加修改不影响其他应用。浙大考虑到虚拟卡处于建设应用初期,不可确定因素多、功能需求变化大、修改频率高等因素,选择自建校园卡App来实现虚拟卡移动场景应用。

  

3.校园卡App设计

  浙江大学校园卡App,继承原来转账查询等功能外,主要承载虚拟卡及基于虚拟卡的移动应用:付款码、认证码、扫一扫、卡包、商户收款播报、网费充值等,如图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