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能杠的人
当我们谈及历史上伟大的教师,提到中国会想到孔夫子,而谈到西方,则会想到苏格拉底(Socrates)。
与孔子不同的是,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编著,其思想能够传于后世,全靠柏拉图(Plato)和色诺芬(Xenophon)等学生的转述。
令后世津津乐道的,除了他精妙的话语,还有称得上奇异的长相。
卢浮宫收藏的苏格拉底大理石雕像。尼采认为苏格拉底极为丑陋,属于「最底层人」。
图片来源:Wikipedia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这样形容苏格拉底的外貌:
「他身材矮小,大胡子、秃顶、走起路来步子奇怪地摇晃,他那张脸被熟人打过各种比方:螃蟹、猩猩或者怪物,他扁鼻子、大嘴,杂乱的眉毛下一双鼓出的肿泡眼。」
德尔斐神谕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
苏格拉底却认为,「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为什么他被称为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究竟有哪些贡献?
01
苏格拉底和他的城邦
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的一个公民家庭,据说他的父亲是雕刻匠人,母亲是助产士,妻子赞西佩(Xanthippe/Xantippe)以凶悍著称。
有人问为什么要娶她,苏格拉底的回答是,驯马人需要在最烈性的马身上练习,同样地,如果能容忍赞西佩的脾气,那么就可以跟任何人打交道了。
某次争执后,赞西佩向苏格拉底泼水。有坊间笑谈说,苏格拉底每天在街头晃荡是因为家有悍妻。
图片来源:Wikipedia
他成长在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里(Pericles)统治的黄金时期。
此时的雅典经济快速发展,古典文化高度繁荣,吸引有志之士从四面八方云集于此。
当时,智者学派(Sophists)以教授修辞和演说而扬名,带来自由论辩的新风尚。
年轻的苏格拉底受到影响,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请教,之后亦以传授知识为生。
与智者不同的是,苏格拉底不收学费,只是去街头巷尾找人讨论问题,探究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
可以说,雅典的气候和城邦布局促成了苏格拉底的哲学。
雅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一年中大概有一半的时间天气温暖,适合待在室外。
城邦规模不大,约有24万人居住在雅典城及港口,从比雷埃夫斯港步行到另一边的埃基厄斯城门仅需一个小时。
在古希腊集市上,同陌生人聊天是一件平常而自然的事。
图片来源: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
苏格拉底之所以到处向人请教,是因为他的朋友凯勒丰(Chaerephon)曾去德尔斐神庙求问,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
神谕回答,没有人。
凡尔赛大师苏格拉底很疑惑:自己明明一无所知,为什么却是最有智慧的人?
神谕不会出错,为了探求神谕真意,他在雅典城内找到那些公认或自认的聪明人聊天,探讨美、正义、神是否存在等重要议题,依靠启发式提问获取答案。
于是,对西方思想意义重大的「辩证法」诞生了。
02
苏格拉底提问法
如果你好端端在街上走着,突然有个人过来问:「嘿,你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想必一半人会选择无视这个怪人,另外一半耐心回答。
可这个人又继续问:「原来如此,你为什么会这么觉得?不这样行不行?」大部分人觉得被冒犯,而往下思考的则会变成他的学生。
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这种方法被称为「苏格拉底提问法」(Socratic questioning),是辩证法最早的形式:
取一种为世人普遍认定的常识论断,将其假设成错误的,寻找反例从而推翻原来的定义,经过一轮轮质询后仍屹立不倒的论断,便是真理。
在过程中,苏格拉底的提问仿佛互联网杠精必备语录:你为什么这么说?这种情况普遍吗?有理由怀疑这些证据吗?是否存在另一种理解?有什么其他影响?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
老师可以用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得出结论,将认识从具体事例推广到普遍原则,意识到所谓「常识」也有不合理之处。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灌输进去的,学生已经拥有了智慧。就像助产士帮助妇女生产一样,他靠发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发思考。
图片来源:Wikipedia
苏格拉底总是强调自己是无知的,从而诱导对方给概念下定义,指出漏洞后促使他们完善自己的定义,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
正因如此,苏格拉底不是「杠精」,反而是其对立面:他的方法让自认有智慧的人发现自己的无知。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Cicero)认为,是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之前的哲学家们关注周围世界的现象,而苏格拉底则意识到人应该用理性去求知,去思考自己的灵魂。
作为老师,苏格拉底的学生众多,其中柏拉图创建了雅典学院,对西方学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图为拉斐尔(Raffaello Santi)的画作《雅典学院》(Scuola di Atene)。
图片来源:museivaticani.va
这位老师种下一颗种子,经过一代代人的浇灌,到后世发展出详尽完善哲学体系。
那条象征着人类思想的小溪,到今天已成为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后世普遍认为,「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精髓,强调人之精神及道德的重要意义,其辩证法强调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对之后的哲学思考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他的学术体系没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么宏大,但他的死亡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被后世视为「为理想而殉道」的典范。
苏格拉底一生都为雅典公民的身份自豪,而他的逝世恰恰是由雅典民主制所致。
03
苏格拉底为什么被判死刑
如果说西方历史上谁的死亡影响最大,那么第一是耶稣,第二就是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末,伯利克里黄金时代已经过去,雅典陷入与劲敌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后以失败告终。
斯巴达派出三十人僭主集团(Thirty Tyrants)统治雅典城邦,这个集团里有苏格拉底曾经的学生。
雅典人艰难赶走异族统治后,认为苏格拉底也是有罪的。
其实苏格拉底的「坏名声」由来已久。
戏剧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在《云》中,把苏格拉底塑造成一个爱刨根问底的神经质形象。
他否认神灵的存在,传授给青年人诡辩术,教唆他们反抗当权者。
受到《云》这部作品的影响,雅典人认为苏格拉底是城邦民主制的敌人。
公元前399年,雅典城邦陪审团以「不敬神」和「腐蚀雅典青年」两条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的画作《苏格拉底之死》(La Mort de Socrate)描绘了苏格拉底临死前和学生们以及朋友们告别的场景。
图片来源:metmuseum.org
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苏格拉底讨论「勇敢」「正义」这些伦理命题,指出人们默认的概念有漏洞,其实是对雅典传统的道德体系提出了质疑。
追随他的青年人发现传统道德经不起逻辑推敲,一些人的信仰被摧毁了。
加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加速城邦道德体系的坍塌,赐死苏格拉底无疑是「擒贼先擒王」。
另外,雅典城邦以直接民主闻名,每个公民都应该参与城邦的所有行动与事务。
但苏格拉底却认为政治应该由懂政治的人去做,不能通过抽签随机选举,他的主张与城邦的原则完全相反。
他不认同的民主政治最终导致他的死亡——多数规则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毋庸置疑,这也正是雅典开创性的尝试。
但「多数人暴政」的风险同样存在,多数意志仅仅是量上的优势,并非永远正确。
仅将多数人意志奉为圭臬,没有进行其他制度上的制约,会使少数人的权利被侵害。这一缺点或许正是雅典民主辉煌后迅速衰败的原因。
根据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本可以逃跑——学生们已经贿赂了监狱守卫,并且打点好车马带他离开。
可苏格拉底自认为必须遵守城邦法律,逃跑便是违反与城邦的契约。
「假定我准备从这里逃走,雅典的法律就会这样质问我:苏格拉底,你打算干什么?你想采取行动来破坏我们的法律,损害我们的国家吗?」
苏格拉底热爱他的城邦,坚信法律是神圣的,逃避死刑与他践行的公民原则相反。
最终,他在学生们面前饮鸩而亡。
04
苏格拉底因何而伟大
苏格拉底死前,曾交代朋友克里托:
「我们必须向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祭献一只公鸡。注意,千万别忘了。」
阿斯克勒庇俄斯是希腊神话里的医神,疾病痊愈后向医神献祭是希腊人的习俗。
苏格拉底把死亡看作病愈,一是对判决的再次申辩,他是信奉城邦神灵的;二是用死亡表达自己的生命哲学:
「我去死,你们去活,但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
在苏格拉底的理解中,人生是一场疾病,死亡不是令人恐惧的终结,而是进入「更加丰富的生命」。
实际上,苏格拉底用他的言语,他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他的死亡震撼了整个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
他是一名哲学家,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城邦公民,在拯救社会沉沦和坚持遵守法律的意义上,苏格拉底无疑是知识分子的人格典范。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用自己的生和死论证了生活和哲学原则的一致。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轴心时代(Axial Period)的概念。
图片来源:Wikipedia
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革命性的思潮涌现同时在中国、欧洲和印度涌现。
中国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不休。
印度有沙门思潮,发展出多个宗教和哲学流派。
西方处于辉煌灿烂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中国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和印度的释迦牟尼,共同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们互不知晓,却如约定好一般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身和自身的限度」。
先贤的决心振聋发聩:
「只要我一息尚存,官能健全,我绝不会停止哲学实践,不会停止对你们进行劝导,不会停止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阐明真理……所以,诸位,不论你们是否释放我,你们知道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行为的,虽百思而不悔。」
苏格拉底的申辩和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表征相似度如此之高,这种奇妙的巧合并非是依靠政治力量实现的,而是轴心时代的人类通过理性和反思,共同构建出了全新的世界样貌。
这位思想的「助产士」热爱他的城邦,接受审判结果后,从容地走向死亡。苏格拉底说:
「我就像一个神赐予城邦的牛虻,我们的城邦就像一匹高贵伟大的战马,因为身躯庞大而反应迟钝,需要牛虻来激发它。」
战马甩尾巴赶走的牛虻,却在后世收获如潮好评。
乔布斯愿用所有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一个下午。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直言,「苏格拉底的原则造成了整个世界史的改变,这个改变的转折点便是:个体精神的证明代替了神谕,主体自己来从事决定……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和使命」。
苏格拉底之前,信赖理性的雅典人遇到问题会去询问知识分子,哲学家们给出各种类型的回答。
而风靡一时的智者学派认为事物没有所谓的客观规定性,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本原,这种相对主义使雅典陷入思想的虚无。
苏格拉底虽受到智者学派的影响,发扬了提问法传统,但他相信正义、智慧、美德这些价值持存。
从他之后,西方哲学开始转向伦理学,经过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讨论,哲学家坚定寻找真理和正义的信念。
「苏格拉底」已经演化成一种求知的生活方式,并且有一个世俗意义上并不圆满的结局。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选择题:要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是要过浑浑噩噩、及时行乐的生活,还是清醒自持、直面人生的苦痛?
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只要经历过思考,那我们就已经践行了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