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德国间谍,人命与权位之间,罗斯福做了最差的选择

1942年1月20日,党卫队上将,帝国保安总局局长、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代理总督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召集十几个纳粹高官,在柏林西南的万湖别墅召开会议,确定了对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也即关押,送往东方,强制劳动,自然消耗,集体屠杀——也就是我们如今从历史资料里看到的那样。

然而,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纳粹德国是鼓励犹太人向海外移民的。

那时的他们,觉得只要犹太人不在自己眼前晃就行了。

为了让第三帝国境内的犹太人快点滚蛋,他们终止了波兰总督区内的移民。

(1939年到达美国的犹太人老照片)

毕竟,外国发放的签证,是有限的。

但跟任何其他民族的人一样,故土难离,祖坟难弃,几辈打拼才有的产业,没人愿意拱手相让。

当然,更多是的贫贱不能移。

犹太人都有钱?都是吝啬鬼?

不过是反犹主义者们搞出来的无耻宣传。

与同时期欧洲其他人相同,犹太人多数是小民,部分是中产,极少是富豪。

不愿去国、以为纳粹不过是一阵风的心态,使得犹太人最终成为板上之肉,被杀害了600万人之巨。

然而,也还是有一些愿意移民的。

比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在纳粹刚上台的时候,就已看出德国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早早接受美国大学的邀约,逃离了那个将成了人间炼狱的地方。

1941年之前很长时间里,美国以及南美一些国家,也是愿意接收犹太人或其他移民的。

但前面说到,有些存在移民意愿的人,却没有旅费。

1940年1月4日,东上西里西亚奥斯维辛犹太人委员会,写信给位于阿姆斯特丹的“联合分配委员会”,抱怨,还有大量未使用的巴勒斯坦证件和几书架的美国宣誓书亟待处理,但——

钱款的需求是最紧迫的。

这是德国进攻波兰后不久的情况,有签证,没钱。

很快,事情反了过来。

就算你有钱,也难搞到签证了。

最主要的原因,出在美国。

新一届的总统选举临近,对于罗斯福而言,继续当总统,是最优先的事情。

(1944年犹太活动家在呼吁)

因此,哪怕他有心打破不干涉主义,加入欧战,但此刻,为了选票,为免被反对党攻击,哪怕犹太人面临着极端的局面,仍不得不向媒体和民众妥协——

大量美国人,只想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的保护之下,不想介入那场远有几千公里之外的战争,不想像一战一样,又是数万家庭破碎……

很多人不断放出消息,说德国间谍将混在犹太移民里,进入美国。

尽管这低估了美国情报部门的能力,但显然,在倒洗澡水时,将孩子都一起倒掉,却符合此刻美国人的观念。

《灭绝的年代1939-1945》里写道:

随着时间推移,形势越来越糟,罗斯福于1941年6月20日签署的《布鲁姆-范努伊斯法案》,授权美国领事官员拒绝向那些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人发放任何形式的签证。

可能?

(一艘将到美国的德国船被召回,船上人员全部死刑)

于是,领事官员们最好的做法,当然就是宁枉勿纵了。

何况,早在此案签订之前,他们就已虚与委蛇,找各种理由减少签订了。

两天之后,德国进攻苏联,对犹太的灭种计划,冲上快车道。

一边闭上大门,一边狂杀暴虐,犹太人,在劫难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