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刚死,乾隆就下旨加强看管圈禁人员,他怕哪些人造反?

雍正驾崩,弘历即位。

大行皇帝丧事有条不紊进行当中,据实录记载,乾隆发下谕旨一道:

公讷亲、内大臣常明传旨。一切圈禁罪人,如景山东北等处,俱著严加看守。 

列位看官大概都看过清宫戏吧?内中常见的一个词,便是圈禁。

那么,圈禁到底何义呢?

清刑制名。宗室犯罪,应枷及徒以至军流的,都折以板责,圈禁于空房。枷罪、徒罪为拘禁,军流罪则锁禁。

(夺嫡 剧照)

看看《清史稿》里的一些记载,就更了然了。

五月己亥,宗人府奏平郡王纳尔都打死无罪属人,折伤手足,请革爵圈禁。得旨:“革爵,免圈禁。”

戊寅,弘晰坐问安泰“准噶尔能否到京,上寿算如何”,拟立绞。谕免死,永远圈禁,安泰论绞。

论载华等办工侵蚀罪,夺载华贝子、恩弼辅国公,仍圈禁二年。

三月戊子,镇国公溥泰收受禁垦淀地,坐削爵,圈禁一年。

如此看来,就很明白了。

该杀的,可以保命了。

该远流的可以不必背井离乡了;

说白了,就是清朝宗室们专享的刑罚,皇帝施恩的工具。

古话云,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爱新觉罗们则说,宗室犯法,罪减一等。

投胎是个技术活。

投在唐朝,太子也能被弹劾。

投在清朝,贝勒爷杀了人也不会被推上菜市口。

那么,乾隆发此谕,有何目的?

我们晓得,康熙年间九子夺嫡,四爷党获胜,八爷党功亏一篑。

四阿哥还不放心,即位前几年,即以各种理由将不听话的兄弟们悉数圈禁。

八阿哥胤禩等未久即卒,但仍有两人命大,活到了雍正死后。

他们就是十阿哥胤䄉和老十四胤禵。

(夺嫡 剧照)

此时,两人正值盛年。

距离那场惊心动魄的夺嫡之争,也不过十余年而已。

十年,并不长。

很多当时的参与者,都还在世呢。

他们会不会趁机谋反?咸鱼翻身?

谋反若成,得登大位,雍正的心腹们,还不得都被清算掉?

等待弘历的,说不定也是圈禁呢。

为了防范于未然,乾隆皇帝才下了这道命令,打个预防针。

毕竟,圈禁了十年了,各种措施,大概早已阳奉阴违,聊胜于无而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坐殿已稳,便放了两位叔叔,还给了官职。

至乾隆四十三年,下诏:

圣祖第八子允禩,第九子允禟结党妄行,罪皆自取。皇考仅令削籍更名,以示愧辱。就两人心术而论,觊觎窥窃,诚所不免,及皇考绍登大宝。皇考晚年屡向朕谕及,愀然不乐,意颇悔之……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子孙一并列入。此实仰体皇考仁心,申未竟之绪,想在天之灵亦当愉慰也。

(夺嫡 剧照)

也就是把给允禩、允禟所取的侮辱贱名去掉,恢复原名,重入宗族。

这道谕旨中,有两点值得玩味。

其一、宗族毕竟是宗族,几十年过去了,亲戚继续做亲戚。与圈禁做人留一线,异曲同工。

其二、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

多少人,上位者不说,就永远沉冤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