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宫博物院到芝加哥美术馆,这些古画珍品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从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到唐寅的《李端端图》,从《落霞孤鹜图》到赵佶的《瑞鹤图》、高翔的《弹指阁图》,这些名画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在美学底下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科学知识?一幅画不只是一幅画。除了线条和色彩所构成的作品,创作的画家、被画的人事物、催生作品的时代、涉及的科学点……画里画外无不交织着动人的故事。如果能够了解这些故事,则看画就像认识迷人的朋友一样,充满了乐趣和启发。

近期,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与原创儿童科普品牌小牛顿合作推出“名画中的科学”系列,丛书集古今中外绘画艺术之大成,包含600幅世界名画、72位中西艺术大师、500个科学趣味知识点,带领孩子们走进名画世界,开启一趟知识的博雅之旅。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五代,绢本设色,28.7×333.5 厘米(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皇室特派员的情报解密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关于这幅画,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南唐后主李煜想要任命韩熙载为宰相,不过韩熙载并不愿意,他更喜欢每天在家设宴款待友人,生活奢侈,夜夜笙歌。李煜对于他的生活很好奇,于是派遣宫廷画家顾闳中和周文矩潜入韩熙载家中,偷看宴会的情景。顾闳中和周文矩回宫后,分别绘制了一幅画,今天我们只能见到顾闳中所画的这幅画,周文矩的画作已经失传。

这幅画从右到左分成五个段落,每个段落之间均巧妙地以对象相隔。第一段主题是“听乐”,几位官员听着乐女演奏。第二段主题是“观舞”,韩熙载亲自击鼓伴奏,身穿蓝衣的舞伎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第三段主题是“歇息”,相较于前两段动态主题,这段画面由动转入静。由鼓起的棉被可知,有位客人正在床上休息,而韩熙载坐在另外的榻上和侍女调笑,另有一侍女以琵琶遮面。第四段主题是“清吹”,韩熙载右手持扇,正在欣赏乐队吹奏。第五段主题是“散宴”,客人们依依不舍,相互道别。

这一幅由李煜亲手促成的画作,被世人公认为国宝。我们可以从这些段落中看到韩熙载家宴的奢华,歌舞升平,宾客纵情声色,随着音乐载歌载舞。顾闳中完整地表现了韩府夜宴的过程,从宴会开始的琵琶演奏、观舞、宴间小憩、清吹,到最后的欢送宾客,五段场景节奏顺畅,构图生动,让观者仿佛亲临其境。

顾闳中利用屏风、床、长桌、管弦乐器等家宅中常见的对象,作为五个主题的区隔, 使得各主题彼此有独立的空间,又不缺乏连贯性。我们随着家宴时间的推进,进入不同空间,这种结构安排充满观看的乐趣。李煜看了画作后大为赞赏,对于韩熙载的生活更加了解,终于打消了找他当宰相的念头。

顾闳中,字叔言,约公元910-980年

顾闳中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画家,他曾经担任南观舞唐画院待诏,擅长描摹人物的神情,为后主李煜画制过帝王肖像。画史中记录他的作品还有《明皇击梧桐图》《游山阴图》《雪村图》《荷钱幽浦》,但只有《韩熙载夜宴图》 流传至今。

顾闳中沿承唐代的仕女画传统,但和唐代仕女图不同的是,他笔下的女子体态纤细,和唐代女子丰腴的身形不同,《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五代女子显得娇弱柔美。事实上,《韩熙载夜宴图》表现贵族生活的豪华阔气,不止人物逼真,各种室内器物也都相当考究,是许多历史学家研究晚唐器物的重要参考。

五代的绘画风格上承唐代余绪,下启宋代新貌,是 承上启下的关键期。当时,北方战乱多,南方的南唐相对安定,创建了翰林图画院。用现在的话来说,画院是一个纳入宫廷体制之内的正式绘画机构,山水画大师董源、巨然,人物画巨匠顾闳中、周文矩,以及花鸟画名家黄居寀,都是画院中杰出的画家,他们经常需要奉旨作画。

问:《合乐图》也是画韩熙载的夜宴?

周文矩是和顾闳中齐名的南唐重要画家,善于画佛道、车马、屋木、山水,人像画和仕女画都深受推崇。许多学者认为周文矩的《合乐图》与《韩熙载夜宴图》有很紧密的关联。这可能是因为两幅画作在绘画风格上很类似,而且在绘画内容上也都是描写宴会的场景。有评论家认为,芝加哥美术馆所藏周文矩的《合乐图》,其实是失传已久的周文矩《韩熙载夜宴图》的其中部分。无论此说是否为真,这两幅画作都是相当宝贵的珍品。

我们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看到第二个段落,有乐女在演奏笛子、拍板等乐器。据考证《合乐图》的主题就是表现这个演奏段落,展示完整的场景。坐在榻上的他戴着的纱帽,正是史书记载中韩熙载自己设计的纱帽款式。这幅画的左半侧是男主人和侍女,右半部是演奏的乐队,依序可以看到琵琶、竖箜篌、筝、方响、笙、 细腰鼓、横笛、筚篥、尺八、拍板、建鼓等,描绘非常详细。我们可以从这个序列,看到五代贵族女乐的奏乐场面。

《合乐图》局部唐代,绢本设色,41.9×184.2 厘米(芝加哥美术馆)

问:《韩熙载夜宴图》曾随着战乱流浪四处,它是如何回到故宫博物院的?

《韩熙载夜宴图》原本收藏于南唐宫廷之内,南唐灭亡后纳入北宋的宣和内府,被 收入《宣和画谱》的记录之中。随着朝代更迭, 这幅画流落民间,清康熙年间被川陕总督年羹尧购入,后来年羹尧被杀,画作被抄入宫,成为乾隆皇帝的珍爱之宝。1924 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时,将这幅画携带出宫外,之后便不知所踪。1945年,名画家张大千偶然从书画收藏商那儿亲见此画,以500两黄金的巨资购入。张大千珍藏多年,非常爱惜,1951年他陆续出清手中收藏时,因为不愿意国宝流落海外,于是通过当时的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的协助与协商,将这幅画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

知识小学堂:悠扬的乐音怎么来?

南唐的高官韩熙载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懂音乐,擅书画,生活讲究,豪宅中蓄养了一百多个歌舞伎,经常宴请贵客。夜宴的节目包括欣赏琵琶演奏,品尝精致美食,接着一起舞蹈同乐,主人韩熙载敲着堂鼓,客人拿着拍板,歌伎拍掌,一起为舞者打拍子。音乐是宴会不可缺少的重头戏,大家有没有想过,悠扬的乐音是如何产生的呢?

物体震动产生了声波,通过介质(例 如水、空气)传播到耳朵让我们听见。声波有三个性质:一是声波的振幅大小,影响声音的强弱,称为音量;二是声波的频率,影响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三是声波的波形,影响发音体的特色,称为音色。乐器演奏时,我们听得出不同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那是音色;声音有高有低,那是音调;声音大小,那是音量。许多乐器一起合奏,按照曲调和节拍,乐曲听起来便悦耳动听,令人陶醉。如果各弹各的调,不符合节拍,声音振动没有规律,或音量超过人耳所能承受的范围,听起来令人厌 烦,那就成了噪声。

摘自“名画中的科学”系列丛书

编辑:宣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