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马昌凡:读《那山那水那人》

生活

读傅守乾君《那山那水那人》,翻译过来说,就是“看山看水看人”一场面对面的感知过程。通览《那山那水那人》,感知有两种享受扑面而来,一是“雅说”的文学景致;一是“俗说”的文字乡愁——正如许辉君所论之的“应用文体”也。守乾君的散文,以“雅说”显“气贯如虹”——文章之道才气为上,看《垓下思项羽》云:“两千余年的沧桑岁月,曾经掩埋了多少英雄豪杰的沉浮人生,却无法掩埋你(项羽)那熠熠闪烁的生命之光。”——“'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千古绝唱,也是恸地悲歌。一个英雄,一个美女,同时把人生最悲壮的一瞬间铸造了历史的钟鼎。”——“'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楚歌声起霸图休,一似水东流。’是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守乾君的散文,以“雅说”更“唯美”——看《维纳斯的残缺美》一章中道:“在法国巴黎游览,有很多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最让人不能忘却的应该是卢浮宫了……然而,最让人痴迷的还是维纳斯女神雕像。“带着向往,带着想象,带着期待,我迫不及待地走近她,缓步环行,将她仔细打量、欣赏。渐渐地,我被她那端庄秀丽的面庞、优雅性感的曲线、含蓄诱人的气质深深折服。她是美丽的女神、爱神,在古罗马的神话中,维纳斯有着最完美的身段和容貌。我端祥着她的表情,仿佛看到她众星捧月般地站在众神中,每个天神都被她的美丽所倾倒、所痴迷;仿佛看到她和战神马尔斯相拥、相爱、翩翩起舞;仿佛看到她带着她的爱子——小爱神丘比特双双飞入海底……“残缺,能够唤起人们的爱怜……“残缺,能够展示她独一无二的魅力……“残缺,是个谜,激发人们不尽的联想……”(读文顿感若亲临,恍然走近“美人”身;千古一绝维纳斯,女神、美神更爱神!)  守乾君的散文,以“雅说”著“唯情”——看《雨中沈园》云:“沈园是宋代的沈家花园,因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的一首《钗头凤》而闻名遐迩。陆游在20岁时与他表妹唐婉结婚……但因陆母不喜欢唐婉,二人被迫分离。多年后,陆游另娶,唐婉改嫁,一日,二人在沈园不期而遇,陆睹人思情,心念旧欢,酒后作《钗头凤》一首,题于沈园一壁上。词云:'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看了这阕《钗头凤》,随之和了一阕:'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最早知道沈园,是拜读了郭沫若先生的《访沈园》。1962年10月29日,郭老'访问了沈园’,作为历史学家,他知道沈园的价值,然而,沈园已非当年的沈园——'在陆游生前已经是'非复旧池台’的沈园,今天更完全改变了面貌。我所看到的沈园是一片田圃……’'宫墙柳,今写有,沈园脱变怀诗叟。秋风袅,晨光好,满畦蔬菜,一池萍藻。草,草,草。’”(这是郭沫若触景生情所引发出的千番愁丝和感慨。)“第二次知道沈园,是《人民日报》副刊上的我很欣赏的一篇散文,作者张雨生,题目叫《依旧沈园》,作者写了沈园的变化,结尾还填了一首《钗头凤》:'宫墙柳,旧池藕,沈园依在怀诗叟。居民撤,稻田没,阁楼如宋,壁留遗墨。妥,妥,妥。’  “……明年年初,政协滁州市委员会就要换届,为了表达我的谢意和两届、十年的感情,我也附庸风雅,学写了一首《钗头凤》,献丑,献丑——'江南游,绍兴酒,蒋氏故里名雪窦。灵山佛,甪直街,几日共度,众人相协。谢,谢,谢。人如旧,秋雨瘦,十年交往感情厚。'立春’节,又一届,友谊常在,岁月更迭。别,别,别。’”——写罢此段心景悠,宛若笔下丈春秋。文章自古谁家好?情字其中千番愁!因此,笔者试作一首《钗头凤》:  宫墙柳,梦中久,何日江南怀诗叟。了情哦,对壁我,才人佳秀,两厢泪作。愕,愕,愕。  古今各,叹奈何,回首千年沈园昨。人情薄,春霜落,秋雨残叶,缠绵知否。哆,哆,哆。  守乾君的散文,以“雅说”彰显“悲悯”:——看《和下放知青交往的几个片断》道:“(漂亮的苦恼一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下放知识青年长得漂亮,却是一种苦恼和无奈,有的是一种灾难。当时,一些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利用手中权利,侵犯下放知青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生,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文件,把此类事件称为'破坏上山下乡’,视同破坏军婚一样对待。在长得漂亮一些的(女)知青身上,更容易出现此类事件,然而,更多的是猜测、怀疑、议论,小道消息的传播,这让她们苦不堪言。(一场上山下乡大流放中,到底有多少妙龄少女的美丽青春惨遭蹂躏——据说,曾有学者愿以此项课题做调研,惜乎,至今毫无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  “1972年,(张八岭)公社抽调几个擅长文字的知识青年,集中搞创作,我也名列其中……我和一位名叫贾景闵的上海知青分到一个组,和她有过十多天的接触。客观地说,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气质非凡,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在创作交流中,我发现她秀外惠中,兰心蕙质,文学功底远远在我之上……原来,她出身于资本家家庭……但是,她的漂亮却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的男青年找理由接近她;有的干部骚扰她;有的人误解她;还有的人传她的谣言……搞得她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心情忧郁,心事重重。听了她的诉说,我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但又不知怎么劝说她(自古小人常谤贤嘛 ——自然,'美’遭小人谤也顺乎'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哲理) “两年以后,她(贾景闵)回到上海,后来听说去了美国,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悲悯是文学高贵的灵魂——我猜想着,有朝一日她有心又用心地把知青岁月的苦难写出来,那绝对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世佳作也!因为,只有苦难和泪水为铺垫的文学才会具有震撼人心灵之审美价值也。)“还有一位漂亮的上海女知青的遭遇比她(贾景闵),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应该叫潘依群。此女可谓当年张八岭公社上海知青中屈指可数的美女知青之一。所幸,当年我曾在公社篮球队集训期间,并由球队上海男知青杨崇钰的指点下,依稀记得是在老南街街口,不期与她近距离接触过,只是,当时未曾和她接话头,记忆中,小杨知青和她说了几句闲话——上海话我是基本上听得懂的。其实,这仅有的一次谋面后,从此,她的秀美形象长时间于脑海里难以忘怀。为何?都是苦日子里的苦难户,至于物质上的任何享受,谁也不敢多有奢望,但,往往穷知青在闲来无聊时,总爱拿些女知青的花趣来说事,比方说,全公社插队女知青中谁最漂亮,或者第二名是谁?甚至于前十名的花册几乎都列得出来。当然,全公社的美女知青绝不仅仅贾与潘二位,在我的印象里,还印有花良大队科留小队的张娇娇——她的美是独特的,微卷的发式是天然的,苗条又丰满的身姿是遗传的;面带羞涩的微笑是迷人的;得体又新潮的服装是让'乡下人’目瞪口呆的;满身透散的气质里充盈着贵雅气——我想,是否张娇娇的美给我开启了创作的灵感?有幸的是,在拙作《知青悲歌》和《知青外史》里,多次出现的笔下人物——资本家之女、美女知青肖晶,是否就有贾知青、潘知青、张知青等三位美女的影子乎?甚至于,早在《捻军演义》的虚构人物——青楼才艳张娇娇,坦白地说,我正是借用了科留小队美女知青张娇娇的姓名。可知,生活是创作的源头,这话当真可信。那时的我尚处青春萌动涨潮期。焉可对美的向往与渴盼非十分迫切。至今在脑海里似乎还残留一些,当年面对美女知青时怦然心跳的片影。)  “1975年,我在当时的(嘉山县)水利局工作,住在明光。那年深秋,那位上海(女)知青(潘依群)到明光出差,细心的母亲让她带一件棉衣给我。她找到我,已近中午,我盛情地留她吃午饭。我在食堂买了很多菜,买了一瓶葡萄酒,和她对座而酌。不胜酒力的她也许是酒后吐真言,她说她无论招工与否,近期回上海就不回来了。我问她为什么?她叹了口气,向我倾述和贾景闵几乎一样的痛苦遭遇。其实,我回家时早就听说过有关她的谣言了,而且,比小贾的谣言要更加离奇,但是,我坚信她的玉洁冰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千古名言自有它的哲学深奥。所谓的'羡慕——忌妒——恨——诽谤——谣言’必然要摧毁如秀(美)之木。自然界的严酷规律,同样更适用严酷的人间社会。千年的苏东坡大才子一语中的,道出千古人性劣根痼疾之所在。做人者,为啥只可默默而生,甘于平庸无为,而不可'出落’得如潘依群、贾景闵和张娇娇辈,那般的'显秀和彰美’乎?!——窃以为,世间一切可谓'真善’的东西,其实,都是具备'美’的内质——包括才华、思想、精神、理想、抱负、追求、成就感等等。)  “送走她(潘依群),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想起了三十年代(上海)一代名伶阮玲玉去世后,(自杀身亡的她,因被同侪忌妒、散布谣言诽谤、中伤所致精神失常,紧接着谣言四起,结果,平庸之恶埋葬了这位天才艺术家。我想,毕竟是艺术家,而非思想家、哲学家或者天文学家,她人不可能具备天宇般的胸怀以及心静如盘的定力。)上海文艺界痛悼阮玲玉的一副对(挽)联:  人言可畏 处境堪悲 是非无定论 投井下石逞私愤 姐若不死 对此恶浊世界 何以为生;   世论尚存 公道未泯 哭声震远近 万人空巷瞻遗容 灵而有知 睹此热烈感情 能勿伤心。(此副挽联曾经80年代报纸上读过,但无今读感触深。把三十年代美女伶人因秀遭谤而死,和七十年代美女知青同样因秀遭谤而泣泪,两厢一旦联系起来读,不怕你再如何心静如水,你的情怀中总会掀起如涛波澜也!据说,当年正值年轻貌美的张娇娇,她的遭遇比潘依群和贾景闵更悲切,几乎是逃回上海而再不归兮!)  “是的,人言可畏,处境堪悲,她们无力回天,但是,世论尚存,公道未泯,是非自有公论!”——读罢傅文泪湿魂,满纸知青尽悲悯;千古文章叹闺阁,  其中几多非秀人!作者简介马昌凡,祖籍山东微山县。1949年2月出生于南京大石坝街(100号对门);退休前学习、生活、工作在帝乡明光市(原嘉山县);现居亭城滁州。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曾经被上山下乡流放十年整。著有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捻军演义》(55万字)、知青三部曲——长篇诗歌体小说《知青悲歌》(约1.7万行)、长篇纪实小说《知青外史》(约30万字)、《知青异传》(又名《阅读与思考》)约20万言。编辑:董祖芹

(0)

相关推荐

  • 知青岁月 ​我的知青缘 作者/李春泽

    欢迎转载本公众号的作品,转载时 注明转自<唐山知青诗社>.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一个月内未收到本刊发布信息,稿件可自行处理. 公众号第67期 我的知青缘 李春泽 "缘"的词 ...

  • 《钗头凤》 知青列

    钗头凤    知青列 作者  马希玲 知青列,人声沸,铁龙驰轨家园别.西风恶,车惊魄,路弯山险,远乡耕学.诺!诺!诺! 豪情灭,愁云叠,日观山野归思切.泥巴脚,镰刀握,哪堪虚度,置书高阁.莫!莫!莫! ...

  • 陆游让其名扬华夏——《沈园》(2021.4.14)

    沈园又名"沈氏园",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陆游和唐婉被迫分手后十一年的春天,陆游再到沈园游玩,偶然遇到唐琬与赵士程.唐琬和新任丈夫赵士程以黄酒相待.陆游深感其情,怅然久之, ...

  • 五十年前的那场风暴,不能忘却的纪念

    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我们上山下乡已五十周年了.回首往事,有坎坷,有欢乐,酸甜苦辣都尝遍.如今知青们发已白,但那颗心依旧火热.他们用笔书写最美的篇 ... 五十年前的那场风暴,不 ...

  • 青春如歌:难忘知青岁月一一写于赵墩知青插队46周年(作者 贾萍)

    难忘知青岁月一一写于赵墩知青插队46周年 贾  萍 七月的夜晚,风轻.月柔,置身一帘旖旎的夜色中,仰望星空,凝望着那苍穹里的星月,思绪便漫漫的汹涌而来,记忆随风摇曳,无数个春夏秋冬的往事被徐徐唤起-- ...

  • 知青岁月 无怨无悔知青路 作者/​张妙芳

    公众号第76期 无怨无悔知青路 张妙芳 我是69届初中毕业生."老三届"大部分下了乡,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政策有所调整,"69.70.71"这"小 ...

  • 推荐|马昌凡:读《吴棠史料》

    生活 开山大作<吴棠史料>终于面世,九泉之下的吴勤惠公当把酒放笑矣.汗功青史,惠世文章.从流泽被,"文化大餐"旁之众"食客"将如何品谢奇鲜妙作者乎? ...

  • 推荐|马昌凡:读《亲人》

    读<亲人> ◆ ◆ ◆ 文 | 马昌凡 一部<亲人>,满眼亲情:兄弟姐妹,手足互尊:生命奇迹,父母恩赠:文字到处,感人至深. 读许永宁的<亲人>,不由满眼被亲情.友 ...

  • 读后感丨 马昌凡:书香盈户 德艺传家 一一读《老蚕艺文精粹》一书有感

    大千世界,朗朗乾坤!惟尊惟大者,盖莫非谓之"精神"乎! 正如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中道:"精神--是世间最高贵的体现.神(这里的&qu ...

  • 推荐|马昌凡:永远的老知青

    永远的老知青 文|马昌凡 在清流河体育公园锻炼,时常会碰见一个个头不高的古稀老人,在做清洁工.因我与他同为年迈翁夫,所以,彼此间总有一种心灵上希盼交流的期待.幸好他每观我打拳时,眼神中所呈现的羡慕与专 ...

  • 推荐|马昌凡:毒玫瑰(小小说)

    毒 玫 瑰 文|马昌凡 知青吴笑花,早年从上海插队到皖东定远与嘉山的交界地--一个叫吴庄的偏僻小山庄.庄上绝对多人家都姓吴.生产队长.民兵排长.妇女队长及会计全由吴姓人担任.这让当时面对满目贫困的小吴 ...

  • 推荐|马昌凡:神州处处有美汉——记明光市管店文化站老站长冯美汉

    作者与冯美汉近照 神州处处有美汉 --记明光市管店文化站老站长冯美汉 打油诗云: 津浦线上一小站,它的名字叫管店. 管店养育"四支笔",马.刘.李.冯名美汉. 说管店来道管店,管店 ...

  • 小小说 |马昌凡:“正常人”太多了

    "正常人"太多了 文|马昌凡 武又文,现年虚岁六十八.当年下乡插队时未满十七岁.用他一辈子常挂嘴边的话说,"这人的一生中吃得苦多,记忆就多:行得善多,心头的踏实就多.&q ...

  • 诗推荐 || 言诗凡 / 那一匹白色的马,驮着刚刚喝醉酒的你经过(十首)

    溪云斋·诗推荐 言诗凡·诗歌十首 xi yun zhai chu pin 言诗凡 作品 寂静的人群 因为冬天,深藏着雄性的动物 所以冬天之后的春天里 许多果子,与花朵都会带着母性的温柔 仿佛一支从坚硬 ...

  • 对话|马昌博:都让开,壹读要做“带头大哥”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壹读传媒作为新媒体领域的标杆,致力于"有知识,有趣味"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那么,壹读现在有多少用户?壹读靠什么赚钱?逗逼"壹读君"是男是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