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数学思维的培养方式
今天在读一本写于1944年的一本书,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数学教授G.波利亚,书名是《怎样解题》,这是一本超经典的书,70年来一直是数学经典读物之一,根据这本书写的同类型的书也很多。
这本书的作者写它的目的就是,告诉读者:数学是一个需要去解决问题的学科,如果在解题的过程之中,它激发了你的好奇心,并使你的创造力发挥出来,这一定是你用了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了一个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之中,你就能够经历一种大脑高度集中运算的紧张状态,一旦解决问题,就会经历那种发现的喜悦。在大脑高速发展的学生时代,要是经历这样的体验,就会培养出对智慧与思考的的爱好,因为那是一种无法用任何体验去代替的享受,这会对思想与性格留下终生的影响。
现在,不要讲是大学,就是小学开始,数学已经成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了,那是因为现在的老师虽然他现在是老师,不过他内心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讨厌数学了,同时他正在让他正在教的孩子们憎恶数学。那么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也会像现在的家长们一样,要是万不得以,是不是去拿起一本数学书来读的(看孩子的教材是万不得以)。他们可以读小说,看那些整本没有一个公式的书,或者什么其它说起来高大尚的书。这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喜欢过数学。数学曾经只起过一个作用,就是帮助他们拿到大学的入场券,或者大学的毕业证。然后,就丢掉所有的数学书,再也不想看见这些书了。
在这样的影响之下,要让孩子喜欢上数学,可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现在流行一句话,我去星巴克喝杯咖啡又不要数学知识。
这种情况下,作者告诉我们,不要着急给孩子多多的灌输那些老师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而是要像教孩子上楼梯一样。让孩子在学会第一梯之后,让他自己先慢慢的一步步的慢慢找到向上走的方法,同时体会每上一个台阶的喜悦与自信。也就是讲,让孩子去发现那些要让他们学会的知识,而不是强灌给他们的知识。
我记得一个故事,高斯当然是世界上最好数学家,但是他却是一个非常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因为高斯讲课的时候,会写出非常优美的解题方法与步骤,却从不愿意告诉学生们,他是怎么想到这些优美的过程的。
要是老师能够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找到那些知识,孩子们得多开心呀,会多么的享受这样的智慧与思考成果的乐趣呀。
这些只是想想就好的,因为老师本身他就不喜欢数学,要不是为了工作,或者有其他赚钱的工作,也许数学老师本身就难找吧。
那么,要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喜欢上数学,或者讲能够喜欢上解题的成就感的话,也许这本书非常不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