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柳江烟雨茉莉香》 刘学高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川南有许多古老的小镇,这些小镇大多都有一条小溪或小河环绕或穿过,历经见长的岁月,依然还保留着那份质朴、静谧。古镇都很小,只有一条用石板铺成的街道而已,店铺也多是半商半住,维持生计而已,只要能过得去,他们就不会奢望。
  一条清浅的小河从镇旁缓缓流过,千年古榕树撑起一片浓浓绿荫,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依树临江,幽幽地透溢出古老的神韵。与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不同,柳江古镇自有一种独特韵味。
  徜徉在古镇里,迈入人家古宅大门,清秋宜人的凉爽,在主人的微笑里,恍若进入了千年前的那个熟稔的老友家。透过天井洒下的光线,摇曳着古老的昏暗,呈现在眼前的是黄褐色的木板墙,还有那些随意栽种的花木,渗印出主人的喜好。推开窗,便是缓缓流淌的江水和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以及含黛的远山。青灰、翠绿、青绿是这里的主色调。本来有些脑人的阳光,被喜爱的它的枝枝叶叶抚摸之后,化作了温婉可人的色彩,微风轻拂,晃漾出斑斓的斑驳,星星点点,在几许沧桑的老屋和青石板上,拨弄出一些岁月的“高山流水”。
  清晨时分,古镇与云雾笼罩、时隐时现的玉屏山融为一体。水汽氤氲了花溪河面,晨风掠过,小河露出了少女般的纯情。
  建于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的柳江古镇,始建时称“明月镇”,历史上是峨眉山的起香地。
  柳江古镇上游有一座依山而建的观音寺,镇上的人说:寺里有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睡观音。走遍中国及世界诸多国家,见有观音三十二法相、观音三十三法相、观音八十四法相、观音八十八法相,乃至观音一百个化身、一百零八个化身,其内都没有睡观音。
  按着乡人的指点、沿古镇上溯,花溪河从外绕村而去,杨村河从镇上穿过,世世代代滋养着古镇人家。
  明清建筑与现代建筑一水之隔,一座座古朴的木板吊脚楼阅尽沧桑,仿佛累了,沉重地依偎在根枝盘错的黄葛古树身旁,木板房半边街的尽头,连接着一条石板长街,古街尽显沧桑古朴。
  约行千米,见观音寺依山而建,寺庙简陋而略显破败,庙内自上而下建有四层,二层供奉着几尊摩崖石刻的佛像,三层是睡观音,四层是碑林。寺庙外墙上有“常饮观音水,身体更健康”字样,古镇人,笃信观音的法力,认为有观音护佑,岂有不健康长寿的道理。
  寺庙门前那对守候了几百年的石狮,依然不知疲倦的对望着,右边那尊雄狮,长长的舌头一直垂到地上。
  从盘腿打坐的接引佛身旁前行,便至三层的睡观音前。硕大的睡观音在当地小有名气,被当地人称作“世界第一大睡观音”。是不是“世界第一”不得而知,“世界唯一”是肯定的。
  寺庙内没有游人,当地人只在供奉与拜谒的节假日时才来。没有算命的骗子,也没有怂恿买香的人,一切都那样和谐、自然。你若上香、施舍随意,若不想施舍,香案上有免费的小香。
  与观音寺相邻的曾家大院又名曾家园。柳江历史上曾有“曾、张、杨、何”四大家族,民间流传的“曾家的房子、杨家的顶子、张家的丫头子、何家的谷子”,早已被岁月消磨而去。如今,只有“曾家的房子”还在不倦地向后人讲述着它曾经的辉煌。
  曾家大院是柳江古镇上最有名的大型古建筑庭院,整个大院的平面布局呈“寿”字型,里面的空间曲折迂回。最为突出的构造是这一段古建筑面朝河面,河面与路面仅有一二米的高度,房屋的柱础支点全部设在河沿,河岸上高大伟岸的黄桷树与麻柳树相互交织,错落有致地覆盖了房屋、街道、河岸,古石板老街的石板缝隙里长满了青苔,间或有几许豆粒大的、不知名的小花,间杂其间,颤巍巍的摇曳着纤细的身躯。遍布河边的鹅卵石,被水流打磨的光滑圆润。
  淅淅沥沥的小雨,烟雨蒙蒙的夜色,循着柳江烟雨中那熟悉的茉莉茶香,随意走进一家茶铺。秋雨中的小镇,格外的清新。夜色中的小镇茶馆,尤为清静。炭火炉上大铜壶里的开水在细如牛毛的秋雨中噗噗的作响,等待着老客的光临,炉火也被秋风撩得更旺,壶盖儿不停的上下啪啪跳动着,壶嘴儿也不停的喘出一团团热气,和细雨交融,秋雨中的小镇烟雾缭绕,朦胧了许多。急不可待的坐下来,捧着湿暖的盖碗茶具,才觉得舒服了些许。
  对于茶叶,除了红、黄、白、绿、黑,五大茶外,我是更钟情于窨制的茉莉花茶,那鲜花吐香,茶坯吸香,茶香与花香最终融合的花茶,经滚烫的开水一激,顿时生发出至高的境界,那怡人的芬芳终是让人无法忘怀!也许受父亲的影响,小的时候,秋高气爽的夜晚,坐在小院里,嗅着父亲大茶缸子里飘出的茉莉花茶的香气,听着讲述大军南下小镇上的茉莉茶香。如今,父亲早已故去,可茉莉花茶的印记里仿佛总有父亲的意容笑貌。捻一小撮茶叶,放在碗底,即刻芳香四溢!冲入滚滚的开水,深绿色的茶叶原先还羞涩的卷紧细细的身躯,随着开水的不断唤醒,才慢慢的舒展开来,点点茉莉也渐渐的在碗中绽放着,宛如白衣仙子般飘浮于碗中,散发出更加诱人的浓郁!情不自禁的深吸一口气,那怡人的芬芳直流心间,简直是沁人心脾!终于忍不住揭开茶盖儿,轻轻的荡着茶水小抿一口,瞬间便让人心旷神怡!眼前不觉浮现出秋雨中花溪河涓涓的细流。那份甘甜入口,又仿佛看见山坡上在秋雨中摇曳的朵朵茉莉花,抑或是当年大军南下时的茉莉花吧。
------------------------------
作  者  简  介:刘学高,笔名长风;号流浪行者。毕业于山东齐鲁石化党校经济管理大专,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边塞诗刊》驻站诗人、《胶东文艺》编委、《首都文学》编委。

关于我们

赞赏声明

关于原创打赏行动,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稿件所得款项50%将作为稿酬支付给作者,优秀稿件入选《北京文学传媒作品集》,用稿量大。另外50%,我们将投入《北京文学传媒》运营,主要用于编辑工作。相关作者发现自己的作品被人打赏了,请加主编微信,并说明情况,告知真名,以便确认。原则上一个月一结(每月1号,结上一月的打赏,作者主动联系编辑,超过1号晚上12点不领取视为支持北京文学传媒运营。由于编辑工作繁重举步维艰,故66元之内的留作平台维护)。不愿自己作品被人赞赏者,来稿时请注明。

欢迎指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