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小麦进入拔节期,这3种病害易发生,做好防控工作很重要

时间进入到3月下旬,温度回升较快,田间小麦的生长进入快速期,不少种植区的小麦即将进入拔节期,或者已经进入拔节期,据小帮手往年所了解,一些小麦种植户在这个时期,不会对小麦做任何管理,浇水、施肥在小麦返青期时已经管理过,而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等到4月中旬左右,那时候小麦大概在抽穗期前后,因此,拔节期间的小麦管理会进入一个“空闲期”。

根据往年的小麦种植经验,小麦拔节期间,是一些病害发生的初期,有些相对暖和的种植区,小麦部分病害已经很严重,如果在该时期不去做任何管理,一方面还未发生病害的麦田,可能没有得到预防,开始出现病害的症状,另一方面,已经发生病害的麦田,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田间的病害发生加重,影响最终的产量,因此,小麦进入拔节期后,田间的病害一定要引起重视。

不同的种植区,不同的地块,由于气候、病菌数量、小麦的长势、田间的管理等不同,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也有差别,以下3种常见的病害(纹枯病、条锈病、全蚀病)在小麦拔节期间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希望通过以下讲解,农户们能够有所收获。

一、纹枯病

最近几天小帮手收到4-5位农户的留言,想问自家的小麦怎么回事,通过图片查看得知,是很明显的纹枯病的症状,根茎部有云纹状的病斑,并且有些已经出现腐烂。

纹枯病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从小麦苗期一直到穗期都能被感染,该病害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速度快,危害比较大,根据纹枯病的发生特点,如果田间已出现小面积的发病情况,不及时防治,短时间内,整块麦田基本上都能染病,有农户会问,如果在纹枯病发生的前期就能判断?

根据前期发病症状以及往年的经验分析,小麦纹枯病前期并不是很容易辨别,因为小麦感染纹枯病以后,前期时麦株会出现发黄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和除草剂药害、干旱以及播种过深等原因引起的发黄类似,所以不太容易分辨,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会导致错过有效的防治时期。随着纹枯病的危害加重,田间所表现出来的症状越来越明显,拔出患病的麦株,会发现在茎部会出现腐烂现象,从下部开始,向上部蔓延,并且伴有云纹状的病斑,该症状是判断小麦纹枯病的主要途径,不过,并不是纹枯病刚开始就会导致茎部腐烂,所以不易被发现,而一旦麦株出现腐烂后,病害的危害已经进入中后期,随着纹枯病的继续加重,整株小麦逐渐枯萎,最终形成死株,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如果预防和防治小麦纹枯病,是农户们所关心的问题,预防措施主要是以提高小麦自身的抗性为主,从播种时开始,一直到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其一,播种密度不要过大,正常的地块每亩建议播种25-30斤即可,一些干旱、土壤不肥沃的地块,可适当增加到35斤左右,有些朋友能播种到50斤,这是不可取的,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到了中后期,田间的通风性和透光性都会减弱,如果在遇到长时间的连阴雨天气,田间病害非常流行,同时也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其二,除草、施肥、浇水等管理工作要到位,小麦生长到3-5叶期时是除草的最佳时期,而灌溉浇水,可以选择在年前浇冻水,预防小麦发生冻害,也可以在年后小麦返青期时浇返青水,促进小麦返青,而施肥工作,一方面是底肥要充裕,可以选择复合肥,每亩100-120斤左右,另外年后返青期时进行追肥一次,可选择每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不论除草、浇水还是施肥,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小麦的正常生长,提高自身的抗性,减少纹枯病的危害。

其三,当田间已经发生纹枯病以后,就需要及时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当然也可以提前喷施药剂进行预防,生产上常用的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剂有比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45-60克、10%己唑醇悬浮剂每亩用量15-20毫升、250克/升丙环唑乳油每亩用量30-40毫升、井岗霉素等等,根据防治情况,间隔7-10天,可再次喷施。

二、条锈病

今年不少小麦种植区的条锈病发生也比往年早一些,据一些田间已经出现条锈病的农户说,今年当地冬天的温度不是很冷,有“暖冬”趋势,在这种温度下,条锈病的发生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往年基本上要在4月份左右发生,今年3月中下旬已经开始,因此,条锈病也要引起小麦种植户的注意。

小麦条锈病作为一种真菌病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属于锈病的一种,主要危害部位是叶片,但是在实际发病过程中,叶鞘、茎杆、穗部等部位也能染病。条锈病很大的一个特点,受害部位会产生黄色状的夏孢子堆,而且这些夏孢子堆一般呈直线规则性分布,随着条锈病的危害加重,夏孢子堆会破裂,然后散出黄色的粉状物(或锈褐色),远远看去,叶片上出现一条一条的锈状,和生锈类似,因此被人们称为条锈病。

通过观察往年发生条锈病的地块,春季期间受降雨的影响比较大,如果某个小麦种植区,春季期间降雨较多,出现连阴雨天气,田间条锈病的发生相对比较严重,如果某个地块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情况,条锈病的发生相对较轻,或者不易发生,另外,小麦条锈病发生后,传播速度比较快,原因在于该病害主要靠气流进行传播,尤其是当夏孢子堆破裂以后,散出的粉状物经过风吹后,四面八方进行飘散,不仅自家地块的小麦受影响,周边的小麦田也会受牵连。

针对小麦条锈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遵循“提前预防,综合防治”的方针,和上述纹枯病方向基本相同,预防措施要保证小麦自身的抗性为主,其一,播种密度不宜过大,每亩25-30斤即可,也可根据具体地块的肥沃度,适当增加到35斤左右;其二,播种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一般情况下,10月上中旬左右播种,不要提前到9月份,也不要延迟到11月;其三,播种深度要把握在5cm左右,过浅不能低于3cm,过深不能高于8cm;其四,肥料管理,底肥用复合肥即可,每亩100-120斤,到返青期追肥时,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根据小麦的长势情况,也可追施复合肥,每亩20公斤左右;

如果某地块的小麦,已经发生了条锈病,尽快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时间越早,防效越好,常用药剂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60克/亩、250克/升丙环唑乳油33毫升/亩、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50克/亩、30%氟环唑悬浮剂20-25毫升/亩、250克/升戊唑醇水乳剂30毫升/亩等等,根据田间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以及防治效果,间隔7-10天,可喷施2-3次。

三、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也是拔节期需要注意的一种病害,该病害从苗期开始一直到收获前,都有可能发病,不过有不少农户会对全蚀病和纹枯病分辨不清,有个别农户,田间已经出现全蚀病症状,但是听别人说是纹枯病,虽然二者的防治办法和防治药剂有相同之处,但是又有区别。

小麦全蚀病其实不难分辨,主要观察根部(全蚀病又被称为黑脚病,因为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拔出患病的小麦植株,会发现根部有发黑现象,或者呈灰黑色,但是如果不通过根部观察,仅仅观察地上部分的症状,小麦出现发黄现象,除了和纹枯病分辨不清外,还和其他病害以及干旱、缺肥等混淆,因此,判断是否是全蚀病,一定要观察根部,才能准确判断。

关于小麦全蚀病,有些农户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同地块发生严重程度不同,甚至有些年份,同一块麦田,全蚀病的发生严重程度也不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这就需要说到全蚀病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病,什么情况下不易发病的问题。

其一,根据全蚀病容易发生的地块观察,长时间湿度比较大的麦田,全蚀病的发生相对会严重一些,春季不少小麦种植区降雨较多,如果长时间处于阴雨天气或者地块比较洼的麦田,田间湿度时间长,发生全蚀病的危害就会加大;

其二,播种时间不当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发生全蚀病,比如播种过早的情况下,由于温度较高,小麦出现旺长的几率增加,导致小麦自身的抗性减弱,很容易感染全蚀病,如果播种过晚,温度过低,会影响小麦的正常发芽出苗,导致分蘖少、植株相对矮小,这种情况下,自身的抗性也会减弱,都会导致全蚀病的风险加大;

其三,不论是底肥还是追肥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氮素或者氮肥使用过多,而忽略了磷肥和钾肥以及其他中微量元素的使用,一方面会导致旺长出现,另外一方面,小麦因营养不良,都会导致自身抗性减弱,进而全蚀病的危害增加。

针对小麦全蚀病的预防和防治措施,由于属于根部病害,相信不少农户首先想到的就是播种前通过拌种来预防,这种做法是非常赞成的,也是目前预防小麦全蚀病效果比较好的做法之一,可选择苯醚甲环唑或者是硅噻菌胺进行拌种,除了拌种预防以外,以下3点措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一,在小麦收获后,对于田间掉落的病残体要清理出田外,如果不能清理出田外的情况下,一定要深耕处理,破坏病菌的栖息场所,减少数量;

其二,注意肥料使用的配比,氮磷钾都要使用,不要只注重氮肥,底肥可使用复合肥,每亩100-120斤左右,土壤比较贫瘠的地块,可用到150斤,追肥根据具体情况,每亩可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也可追施复合肥20公斤左右,根据小麦的长势来定,同时还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80-100克;

其三,播种时下种量不要过大,以免小麦生长到中后期后,田间过密,如果再遇到连阴雨天气,全蚀病的发生更加严重,每亩25-30斤左右即可。

如果田间已经出现了全蚀病,要及时喷施药剂进行防治,防治时间越早,所造成的危害相对就会越小,但是全蚀病和其他的病害有些区别,有些发生全蚀病的地块,及时喷施了化学药剂以后,还是未能100%防住,毕竟是根部的病害,药液不太好接触,可用药剂有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缓释剂来防治全蚀病,比如使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的缓释粒,通过沟施的办法来防治全蚀病。

总结:3月下旬小麦进入拔节期,以上3种病虫害(纹枯病、条锈病、全蚀病)要引起农户们的注意,尤其是往年在拔节期不重视小麦管理的朋友,注意做好观察以及防控工作,保证小麦正常生长,有利于最终的高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