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500ml的农药,使用说明可打5亩地,销售商为什么说只能打2亩地?
说一个很常见的场景:农民种地需要购买农药,而在购买农药时,由于种类很多(或者是不太懂),大家往往都是到农资店,给销售人员说我地里有什么草或什么病虫害,让他们推荐用药,而在拿到药剂后,还要问一下,怎么用,销售人员会告诉你,A+B混合一起用(或者是单剂A或B),一套打2亩地(3亩地),而你根据药剂说明来看,一套药能打4-5亩地,你不禁会有疑问了,为什么他们不按照说明剂量推荐呢?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针对此问题,下面小帮手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大家想到的猫腻,第一点估计就是认为老板想多卖药(或者销售人员想多卖药拿提成),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在个别地方会有存在,比如购买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农药时,一些销售人员会推荐你加大剂量使用,这样的话他们能多卖药(除草剂一般不会这样做,因为除草剂用量过大,直接造成危害,到时来索赔就不好了),这种情况,小帮手个人认为不是主要原因,大家也没必要把人家想的那么坏。
其次能想到的猫腻,会有一部分朋友认为这个药是不是假的?这也很正常,举个除草剂的例子说,本来按照使用说明,一亩地100ml,地里的杂草基本能防除掉,但现在推荐你使用150ml,甚至是200ml,不少人肯定会想,这药不正规,或者是过期的药,要不然,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大的剂量呢?这种情况也会有存在,比如说,一些不正规的小厂,生长的药剂含量不够,虽然包装上写的是这个成分,但实际在生产过程中,偷工减料,成分不足,本来有效成分放4个点的,现在只放了3个点或者2个点,想要达到效果,必须得加量,而他们的定价会比含量足的产量,稍微便宜一些,以此来达到欺骗盈利的目的。
继续接着分析,经销商为了保证效果,怕农户来找麻烦,也是其中一点原因,为什么会这样说?举例说,比如卖的一个杀虫剂(名字暂且称为C),当按照正常剂量推荐给农户时,会有个别农户过来说,效果不行,打了之后虫子没死,而推荐个另外的农户,剂量稍微加大了一些,农户反过来说,效果不错,虫子死的还行,值得购买,这样一对比,当再有其他农户来购买同样的杀虫剂时,该经销商就会说,加大用药量,效果好,而农户一般都会听经销商的,于是就形成了这种情况。
说到这,有朋友会认为,还是没说到重点,不是因为经销商的问题,也不是因为药剂的问题,而是因为抗性的问题,很对,这也是小帮手要强调的一点,不管是病害、虫害、草害,如果多年连续使用某一种药剂,都会产生抗性,而且该抗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有加大的趋势,这点相信大家会感触很深,稻田、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或者是水果、蔬菜等,只要是需要农药的植物,基本都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如果有替代的农药可以防治,可以替换使用,如果没有可替换的农药,那么只有加大用药量,本来一套药能打5亩地,现在只能打2亩地,就这样,效果还不能保证。
还有一点,很多人都会进入的一个误区,那就是心里作用,什么意思?买回来的农药,本来按照正常剂量,就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心里总会想,多加一些,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不用销售人员提示,自己就会多加,这种情况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在打药过程中,有没有过这种做法,而这种做法的后果,虽然短期内是能达到防治效果,但从长期来看,每年的用药量都在比前一年增加,但是效果,却一年不如一年,原因,相信大家都明白。
最后,再说一点,药剂没问题,也没猫腻,也没误区,其实是打药时期的问题,也就是该打药时没打药,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等到病虫草害危害严重时,才想起打药,这样的情况下,要适当加量,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满意,这种情况即使不用经销商多说,自己也会加大药量。
说到末尾,其实农药加量超量使用,小帮手个人感觉百害而无一利,从农民角度说,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从农作物角度说,不仅有可能造成药害,而且在一些蔬菜水果上,还有可能造成农残超标;从环境角度来说,农药的超量使用,只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存化境,所以,不论从何处来说,农药超量使用,都是不好的。
关于农药不按照说明剂量使用的问题,小帮手就说这么多,如果你有其他不同的观点或看法,可在下面评论处留言,大家一起来讨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