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是永不褪色的魅力,什么是礼仪的真正意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礼仪意味着如何使用刀叉、如何着装、如何握手,只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实际上,良好礼仪的外在所展现出来的是远远超出举止层面的精神内核

英文中etiquette(礼仪)一词来源于法语的estique,本义是连接、符合和遵从。韦氏词典对Etiquette的释义为“良好的出身教养所塑造的行为习惯,代表在社交生活和正式场合应当具备的恰当、礼貌的权威准则。”这遥相呼应了两千年前的先哲孔子教诲的“人无礼,无以立。”因为优雅的礼仪本身自带权威,在生活的波澜中锚定了立身之道,从幼时培养的一言一行逐渐内化成为独特的气质,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英文中etiquette

良好的礼仪之所以会如春风化人心,是因为体现了一个人内在的涵养。

礼仪的标准基于自律的德行,始于尊重自己与他人、表达善意与礼貌、待人真诚、稳重、周全、值得信赖。正如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礼仪作家艾米莉·波斯特(Emily Post)所言,“礼仪就是生活的学问,涵盖一切情境,它是伦理,也是荣耀。”

正因为礼仪产生于良好的出身教养,越早接触到正确礼仪规范的孩子,随着成长的过程越能不断强化与完善自己的言行。

孩子们并不是天生就懂得优雅礼貌,但他们如同海绵一样拥有最强的学习模仿能力,而他们学到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取决于向什么样的对象学习。坏习惯一旦形成,改正起来将耗费数倍的精力与时间,而好习惯的习得只需要一个正确的环境和一位正确的老师,加以耐心的教导和持续的努力就可以事倍功半。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汉书·贾谊传》)

闻名于世的英国私校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礼仪,将不同情境下应当具有的礼仪规范看做通往成功人生道路必备的重要生活技巧。在私校面试中,展现出良好礼仪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注,获得更好的机会。毫无疑问,彬彬有礼的人总能在初次见面时给他人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

而除此之外,研究发现,从小培养良好的礼仪还会带给孩子们更多更深远的益处。熟悉礼仪会帮助孩子们提升社交技巧,在面对新的环境,遇到新的师长、朋友时不会感到慌忙无措,而会更懂得主动调适自己的言谈举止,以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更有方法地应对新的压力、挑战与困难,更落落大方地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舒展自如的言谈举止是个人良好性格的展现,本质上得益于礼仪带来的这些收获:

自信

对自我的认知是自信的核心。符合礼仪的言行会强化孩子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也会更容易收获别人的尊重,在成长中带来更积极乐观的自我认知。

心理学家卡尔·皮克哈特博士(Dr.Carl Pickhardt)证实,人们的自我感受越好,越倾向于善待他人,作为回应他们通常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善意与回报,良性循环使他们和身边的人都从中受益。在这种积极和肯定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会更勇于表达自己,更善于倾听与交流,更有自信积极地影响和鼓舞他人,潜移默化中培养出自己的领导力。

快乐

礼仪的本质是体谅、善待他人。《社会心理学杂志》的研究作者拉若·阿克宁(Lara Akin)提出,善意与快乐会形成一个正反馈的循环(Positive Feedback Loop),一个礼貌的善举会让你更快乐,而越快乐就越有可能做出下一个善举,人际关系网络随着循环愈加稳定和积极。

从小教给孩子们以礼待人,传达善意,会让孩子们更快乐,更有满足感。生活不总是静如止水,常常有起有落,即使涉世未深的孩子们也会像大人一样感受到压力。而据《牛津杂志》的研究,稳定而积极的关系有助于减轻压力,达到更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成长为内心充盈的人。

友谊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社会与情感发展来说,能否获得同伴接纳(Peer Acceptance)至关重要。孩子们的天性中常常很在乎其他同龄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关乎陪伴、游乐、心智和情感成长、建立社交关系、参与解决问题、应对竞争与冲突等。

学习礼仪的过程是学会让自己的行为不冒犯他人、避免误会和不必要的冲突、让别人感到舒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有助于教会孩子们换位思考,增强同理心。

在日常生活中有礼貌的孩子会更容易被接受和喜爱,对同伴表现出更多宽容、感谢和同理心也让他们更多地受到同伴们的欢迎,交到更多朋友。

机会

学会正确的社交方法和优雅礼仪的孩子们,在竞争入学和未来的工作中更有优势,也更容易成功。

礼仪教给孩子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正确应对方法,这不仅让他们更有安全感,与他人交流时更从容不局促,也帮助他们消除隔阂和藩篱,使沟通更清晰有效。而“沟通——即人与人的连接——是通向人生与事业成功的钥匙。”(《保罗.麦尔分享成功的智慧》 )这不仅意味着孩子们受到师长的关注和同伴的喜爱,在面试和录取时更有优势,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更强的合作与管理能力、更高的情商。

获得193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哲学家、外交家和教育家——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NicholasMurray Butler)曾说,“教育可以由很多事物组成,但有两点如果缺失则永不能称其为教育——品格和好的礼仪。”

良好的学术教育与礼仪养成都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打开更多机会之门,学术教育培育硬实力,礼仪养成塑造软实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不断进化发展的当今社会,越是一流的企业越关注应聘者的综合实力,各行业要求的专业能力不尽相同,但最重视的软实力却高度趋同:交流能力、人际关系、分析能力、领导力等。相比于专业能力,软实力需要更长时间的培养与塑造,而良好的行为举止一旦养成也更能令人终身受益,使生活与事业都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魅力

从1949年第一次登上荧幕,到1993年获得奥斯卡人道主义奖,赫本在舞台上活跃了44年。想起赫本时,人们并不只是想起她的脸庞,从年轻时的清纯到年老时的高贵迷人,关于她所有的一切:仪态、着装、举止、言谈、慈善等等都映入眼帘。时尚杂志《ELLE》将赫本评选为“有史以来最美丽女人”第一名,证明了“美丽”的定义远超出外貌,美是由内而外的一个整体,是优雅,是魅力,也是智慧。

在《奥黛丽·赫本的优雅风范》中,留给世人的是赫本贯穿始终的礼仪态度。美丽的外表包括容貌、衣着、气质和风度,美丽的内在包括学识、品格和自律,美丽的心灵是相信自己、善待他人。终其一生,无论有多大的盛名,赫本从来没有失去自律的礼仪,没有耍过大牌也没有失去对别人的尊重。自幼年养成的礼仪举止在赫本身上成为了呼吸一样自然的气质,绝世而独立,惊艳了一代又一代人。

正如赫本曾说,优雅是永不褪色的美。这也许是对礼仪的最好诠释,也是教养能留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0)

相关推荐